摘要:物理与美术存在广泛的联系,物理教学与美术的融合旨在发挥美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结构的优势,达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物理的认识,创设学习情景,调动学生专业认知结构要素,是物理教学与美术融合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美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2(S)-0067-3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总是受到先前学习的影响,如果后续的学习与先前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学习者后续的学习内容就容易通过“适应同化”纳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知识结构而言,职业教育美术专业学生无疑在美术领域具有特定的认知结构优势。探求物理与美术两个学科之间的共同因素和内在联系,发挥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学习物理“可利用性”的效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理解与掌握。
1 物理教学与美术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物理研究与美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具有相似性。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来自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但是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跟我们在感官上实际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不一样,这是因为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是我们对物理现象进行“抽象”获得的,概念和规律是思维抽象的产物。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与自然状态的现实不一样,而只是现象的抽象性解说,其原因在于创作者为突出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对自然状态的现实进行分析和概括,舍去多余和次要的细节。物理学研究和美术创作都必须经过对现实进行“抽象”,从一定意义上说,物理学研究和美术创作都经历了对客观现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加工。
物理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创作理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美术家奥纳多•达•芬奇,由于将科学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扩展到艺术创作上,其作品具有科学气质的特征。[1]牛顿建立的经典物理光色理论,对以画笔探秘自然色彩的画家们给予了创作的启迪,莫奈在作品(印象•日出)运用光谱中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表现景物的整体感和空间感,被誉为“丰富的色彩交响乐”;修拉根据人眼视觉的特性创立了“点彩法”;西涅克根据“光学的混合”原理,把“点彩法”绘画艺术推向更高的艺术景界。特别是二十世纪的艺术,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成果进一步启发艺术家对对时间、物质意识的思考,毕加索的成功在于他一生都在“向宇宙质疑”;一个展开的“超立方体”使达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