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在食品安全管理课程的应用

2011-01-01 00:00:00余奇飞
科技资讯 2011年4期


  摘要:介绍了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及在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总结了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过程中的经验。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法 食品安全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00-00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组织的“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国内培训班及赴德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培训,深入地了解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优点;通过实际的应用,体会到其在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重要作用。
  
  1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学习任务与信息,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完成某一简单的或综合的学习任务,从而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方法有100多种,主要有完全行动法、项目教学法、可视化(小组拼图)、旋转木马谈话、关键字卡片、引导文教学法、观点站位法等。
  (1)完全行动法。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一个结构完整或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或学习任务),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环节(步骤)的完整工作行动过程,完成工作任务。老师的角色不是指导者,而是作为咨询师。
  (2)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包括服务)为目的的工作任务。这个“教学项目”可以是:家具、测量仪器以及简单工具的设计与制作;食品的生产与检验;商品展示、应用软件开发、食品营销方案等。项目教学的实施按照完全行动法的六个步骤进行。
  (3)可视化(小组拼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学习或工作中的思维过程、研讨结论、学习成果等在大白纸上用简笔画、漫画、示意图等方式表达(展示)出来,尽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
  (4)旋转木马谈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研读一段文字(一篇文章),然后将学生分成2个组,并且围成内外两个圆圈,内外两圈的同学相对而坐,一一对应,先由内圈的同学向外圈的同学讲述自己所读内容,外圈的学生倾听。接下来内外两圈分别作顺或逆时针旋转几个位置后坐定,外圈的学生把自己读的和听到的再讲述给内圈的学生听。
  (5)关键词卡片。学生个人或小组研读阅读一篇文章(学习材料)后,把学习内容的关键词或重要概念分别写在卡片上,制成关键词卡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或以可视化的方式在张贴板上展示出来。学生借着关键词卡片,向大家描述卡片上关键词的内涵,教师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
  (6)引导文法。通过任务描述、图样、材料或工具清单、专业信息来源索引等多种类型的引导文,将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中,或引导学生走入职业行动领域去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性问题、提示描述以及工作计划和检查单等构成引导文的主体材料。引导文的任务是建立项目工作与其完成所需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完成任务应该通晓什么知识、具备哪些技能等。引导文法的实施按照完全行动法的六个步骤进行。
  (7)观点站位法。对给出的问题,按照解答方式进行站位,解答方式相同的人员站在一起。方法描述:教师把需要学生深刻理解的重要理念、观点、概念、方法等设计为有二、三个不同答案,即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其中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让学生做出选择,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站到教室的不同位置,这样就形成了二、三个组。然后教师到各组去,听取他们选择此观点的理由。
  (8)魔术盒。一名学生用手摸藏在暗盒里的物体,然后描述其特征,其他学生根据他表达的意思画出图形。
  (9)张贴版法。在硬泡沫塑料制成的张贴板上,用大头针随意钉挂由学生或教师制作的写有文字(关键词)或画有图表、图画的卡片,以及大白纸上的作品,随着学习讨论的不断深入这些卡片可以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排序,直至最终得出结论。
  (10)小组扩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原始小组,每个原始小组3~5人,编为A、B、C……,然后将所有的A、B、C……合在一起,组成专家小组。把某一学习内容分成3~5部分(与原始小组的人数对应),分别交专家小组进行研讨,然后专家小组成员再回到原来的原始小组内,针对所研讨的主题向其他人汇报,这样每个人都能学到全部的内容,学习效率比较高。
  (注:由于篇幅有限,具体方法就介绍这些。)
  
  2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食品安全管理课程的应用
  食品安全管理是高职高专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必修的课程,是食品行业中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技术、食品质量管理三大岗位群之一的食品管理岗位群的核心和基础。食品安全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依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进行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因此食品安全管理课程对于食品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困难,应用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较好地的解决。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我们将食品安全管理中,主要的内容QS体系、GMP、SSOP体系、HACCP体系、ISO22000体系、ISO14000体系,分成四部分,又分别选择饮料生产企业、焙烤生产企业、罐头生产企业、速冻生产企业四类典型的食品企业作为载体,精心设计了四个集“教、学、做”一体的学习情境,成为四个“教学项目”。即饮料企业QS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焙烤企业GMP、SSO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罐头企业HACC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速冻企业ISO22000体系的建立与实施。采用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实现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
  (2)应用“旋转木马谈话法”,学习QS体系、GMP、SSOP体系、HACCP体系、ISO22000体系、ISO14000体系等国家标准,解决了原来在教学过程中,枯糙单调法律法规条文的讲解。让每个同学都能研读一遍国家标准、听讲一遍国家标准、讲解一遍国家标准,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应用“关键词卡片、张贴版法”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往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主要是通过考试,开卷考、闭卷考、课堂提问等手段,评价和考核的主体是学生个人。改用“关键词卡片、张贴版法”后,学生必须通过个人研读、小组讨论、总结汇报等过程,此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的合作学习、团队的合作工作和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培养。
  (4)在学习HACC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中,我们就选择一个具体的罐头生产企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应用“完全行动法”让每个小组完成该企业在建立HACCP体系时,需要进行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等,提出各小组的方案,并汇报。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常常是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我们就采用“观点站位法”,将各小组的观点汇总,让学生做出选择,并听取他们选择此观点的理由。然后,大家归纳总结,得出符合实际的答案。
  (5)当食品企业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后,为了验证其体系的有效性或者要进行第三方认证,就需要进行体系内审工作,所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这项内容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的总经理、部门经理、质量管理员、内部审核员、审核组组长等角色,按照实际审核程序进行“审核”。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几点思考
  (1)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际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是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提供咨询、提供帮助,扮演着一个协调人的角色,而不是在是运动场上的裁判员,课堂教学上的管理者、传授者。
  (3)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的学习引导了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