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历程及护理措施

2011-01-01 00:00:00章蓓蕾林梅
科技资讯 2011年4期


  摘 要:本文针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历程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社区临终关怀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终者 心理变化 临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00-00
  
  临终又称濒死,一般是指由于各种疾病或损伤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功能趋于衰竭,经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各种迹象显示生命活动即将终结的状态【1】。它是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的阶段,然而,一个生命,当它被宣布为临终的时刻,无论是终末期还是临终,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十分严峻的事情。而临终关怀就是积极的让生命享受到最后的一缕阳光,让临终者走时不带走一丝的遗憾。我国自1988年在天津医学院创办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因地制宜都在创办临终关怀服务机构,进行积极的临终关怀实践的探索,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正在日益兴起和完善,它将使每个人在人生的必经之路上都能得到医疗、护理、心理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关怀,能够安详、舒适的、有尊严的、安心的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
  科学表明,人的临终阶段具有特殊的发展规律性,如同出生一样,临终同样需要得到精心的照护和关怀【2】。Kubler .Ross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大多数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其心理变化会经历几个类似的阶段,如: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3】。
  1 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历程
  1.1否认期
  当一个病人直接或间接得到自己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不、怎么可能是我”!大多数的人宁愿相信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失误,她们情愿去医院多复查几次来否认这一事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临终病人对病情的否认反应其实是一直很自然的心理防御机制,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内心的痛苦【4】。有些病人情愿自己一辈子都不知道,那么就能无所顾虑的生活着。
  1.2愤怒期
  在度过否认期之后,通常大多数人会表现为愤怒、恐惧、怨恨、嫉妒心理:“为什么是我啊,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啊,上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在这一时期,病人的自制能力会下降,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是表现为烦躁,消极应对,不配合治疗,常常会无意识的迁怒于他人,对于医护人员诸多不满,甚至会辱骂她们。在家属的无微不至的照护下,对于家属格外挑剔!对这不满意,对那不满意的!在心理学角度上来讲,其实这是种心理防卫方式的一种转移机制【4】。讲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别人的身上!
  1.3妥协期
  在愤怒过后反现这是无用功,于是转入妥协期,不再怨天尤人,学会理性的考虑问题,制定与疾病斗争的方案。在这一时期,病人对于这个社会还有许多的不舍,朋友、同事、家人、爱人,对人生还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想尝试和神、命运、疾病做交易,他们常常和医护人员商讨如何能多活一段时间,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希望能延长寿命。另外,他们还可能不惜代价的千方百计的寻找民间的土方来以求得生存。这是人的生存本能与生存欲望的反应。
  1.4抑郁期
  在积极配合治疗后,发现根本无效时,整个人就显得十分的沮丧、颓废,于是病人就放弃了所以的努力,精神开始消退,日渐虚弱,情绪抑郁,对外界事物失去了兴趣,甚至不愿同最亲近的人接触【4】。病人在极度消沉绝望之中,并急于向亲人交代后事,留下自己的遗言,假装自己很平静1mWMr/yyc/TBMvt9ebpVIQ==,处理好一切的事物。抑郁的严重程度看个人而定,但是在这一时期是出现自杀行为的高峰期!从心理角度上来说是,这种潜逃机制是一种消极逃避的行为,不能排解痛苦,之后磨灭对生存的希望,削弱和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1.5接受期
   在这一期,病人不感觉痛苦,不会心灰意冷,不会抱怨,内心平静,做好了死亡的准备,认为一切后事自己已经安排妥当了,貌似有超凡脱俗之举。按照个人的性格、以来来决定如何死亡,有些人喜欢一个人悄悄的离开世界、有些人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做好人生的最后的工作,甚至死在岗位上,有些人喜欢在亲人的陪伴在离开。这期病人是安详的,他可以了无牵挂的走完自己人生最后一段路。
  2 各期的护理措施
  2.1 否认期
  在这一时期不能讲病情全部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