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选课教学中采取参与式教学,进行了实验教学的比较分析以及行为观察法比较。教学实践结果证明:在健康教育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对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00-00
参与式教学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引进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在我国21世纪初所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 参与式教学法概述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1]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念是:倾听他人的发言,分享每个人观点,非评判他人的观点或看法的正误,在倾听、分享他人的意见、看法过程中,变换思维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变换看待事物的视角。
参与式教学法的形式包括:答疑讲授方法;健康问题现场调查方法;提问回答方法;角色扮演方法;案例教学方法;自我评价方法;自我设计方法;共同归纳方法。
参与性教学法的特点有:主体(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分组合作;教生平等交流;全方位发展;反思顿悟,通过不断发现自身之外的知识世界来构建新的经验体系。
2 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的应用
《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课程是本校一门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健康行为的指导和自我保健的实施,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本课程实践性强,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大学生采取健康行为、实施自我保健[2]。参与式教学法具体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内容的参与式改革
《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作为公共选修课,由教师自己组织教学内容,编写参考用书,制作教学课件,全程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查找保健信息,了解健康热点问题,参与教学设计活动等。例如,在讲解“合理膳食”、“体育锻炼”、“青春期保健”等内容时,留有专门的供学生自主提供教学要求,提出教学设想和提供教学信息的设计内容,这种弹性化的设计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欲望,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2.2教学设计的改革
为了明确地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设计中首先列出所要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所要传达的保健理念。其次,明确每节课教学内容,按照课时分配和课程内容以及如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体验与采取行动,把每个内容分解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如在《合理营养》的内容设计中,从课程一开始的“老师问学生:每天饮食情况”、“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老师就学生饮食中存在问题介绍合理膳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较深入的“分组讨论并由学生总结在他们中间都存在哪些问题”、再到“学生提出改变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方法”。这是一个促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能力逐步递进发展的过程。第三,在每节课结束之前告知下一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准备相关知识。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成败的关键。
2.3教学技术改革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全部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活动。如介绍一些保健操、健康检查方法时,可一边看,一边做。
2.4参与式活动的改革
把参与式活动渗透到学生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培养的过程之中。在课后要求学生展开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活动;同时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同学[3]。
2.5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测评方法的改革
考核教学效果重在对学生实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如自我测验、自我评价和社会调查等方法进行多次测验,并为自己制订健康计划,也就是把学生的学习、研究和行动能力的发展综合起来,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实施参与式教学法所得到收获和启示:一是该方法对于教学对象的成长性需求来说是一种意义十分重大的改革。自主性、启发性和行动性是他们从中获得的主要收益。二是它可以促进教师的自信心和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产生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三是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知识积累、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
3 开展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教师在课后要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应具备民主、开放、宽容的精神品格和较高的课堂组织、管理和应对能力。同时还得解决好课堂与课外、讲授与讨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缺乏这些条件,将会影响课堂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进度以及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3.2参与式教学要选好教学内容和参考书籍。不是每个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参与式教学,对理论性强的内容,应重点放在课堂理论教学上;对实践性强且易于操作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学生参与,教学效果好。
3.3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和自学。学生应具备基础知识,对所学知识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好参与式学习。
3.4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课前做好指导,课上重点内容重点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启发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发掘其中“问题的实质”,正确加以引导。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不是去评价对与错,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与此相关的问题,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对于学生的各种见解,要尽可能地及时赞扬和鼓励。
总之,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过程,它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过程转变成为一种生命化、智慧化和活动性的理论艺术享受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产生了非常好的师生互动探讨、共同发展的教育效应。
参考文献
[1] 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