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会计工作中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应用型税务会计人员。《企业纳税实务》的课程教学应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体系进行改革,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00-00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以满足中小企业报税岗位所需的税收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目标,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托,以完整的报税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进行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使学生具备报税岗位所必需的税收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根据高职学生逻辑思维较弱、适于“做中学”的特点,结合《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内容和会计专业“岗证一体、德能双精、企业嵌入、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培养目标,以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为切入点,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了“项目导向、实境育人”的教学模式。
1.1 采取“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在教师布置项目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项目中注重分工协作,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研、企业实训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与报税岗位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2 学生行动的过程就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学习项目过程中,设置了必要的工作过程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学生完成工作任务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学生明确报税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获取与完成纳税工作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师生共同设想纳税工作的内容、程序、工作阶段和所需条件;师生共同从纳税的工作计划中确定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以小组合作或个体学习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参考税法等相关资料,按照确定的计划开展工作;在纳税工作实施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对纳税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纳税工作过程和纳税工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案。
1.3 校内实训仿真化
为了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经营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企业纳税实务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我们通过营造仿真场景(如金槟酒店财务实训室),配备模拟的企业纳税申报软件,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让学生动手操作申报软件,完成从门户管理、发票采集、填写报表、发送报表到申报查询整个税务工作。
2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层次水平,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本位、能力中心”的思想,结合课程内容的改革,灵活运用了多种适合于学生特点和课程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
2.1 项目教学法
首先由教师布置项目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查询信息资料,分组讨论并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其次学生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尝试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工作经验积累和自主学习,以及专兼职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指导,获得与完成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最后对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体评价。
2.2 分组讨论法
使用该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引出问题-展开讨论-观点梳理-教师评析”。
2.3 情境教学法
为增强学生对报税岗位工作的认知,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学习或顶岗实习,体会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过程,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理解。
2.4 角色扮演法
从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来看,学生的主要角色定位是办税员,现实工作中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承担不同的职责,完成不同的任务。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小组中的不同成员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在小组角色中的责任,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3 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
《企业纳税实务》成绩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平时成绩40%,综合实训成绩2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40%中知识鉴定占20%,能力鉴定占20%,平时知识鉴定成绩,主要根据平时作业、课堂抽查、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学习态度根据平时作业上交的及时性与独立性、考勤情况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平时各项目能力鉴定成绩,主要根据各项目的实施操作过程及结果、实训报告、实训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学生对各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训成绩20%由学生评定和教师评定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评定占10%,包括小组自评分4%和各组互评分6%,教师评价除实训结果外,还注重实训过程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期末成绩40%中基本知识占20%,操作能力占20%,在操作能力中,注重的不只是结果,还注重熟练操作程度。
4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及效果
4.1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为了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操作演示,直观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先进教学手段的大量应用,不仅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环境、精简了授课学时、提高了授课质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2 开放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课程组教师将项目设计、单元设计、电子教案、电子课件、项目实施指导书、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学生工作页、学习指南、综合实训大纲、综合实训题、习题及试题、职业资格测试等资料传到网上供学生浏览、查阅,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考试的模拟练习题全部上网,以方便学生考前复习,提高通过率。
4.3 建立了该课程的网络互动教学平台
课程组教师都向学生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和QQ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或邮件或以聊天的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这种手段不仅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高效、快捷,而且使双方的交流环境更为宽松,发言更加从容。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的掌握。并且通过在线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网上互动。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6
[3] 李玲 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
①【作者简介】高素芬(1966-),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知识延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会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