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1-01-01 00:00:00胡睿
科技资讯 2011年4期


  [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根据大学的实际,在大学实现思想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飞跃,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水平和成效。
  [关键字]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0)02(a)-0000-00
  1、前言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进入人均3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社会都出现了两极分化,中国也需要逾越这个阶段。大学生是社会不同阶层家庭孩子的集合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矛盾的柔合体,所有的社会矛盾都会在大学里有所反应。特殊的社会现实,对大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照,生存状态的关心,人格尊严的尊重,心理素质的养成,人生价值的塑造,学业事业成就等人文情感的沟通和关爱,积极探索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在自觉的能动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中最根本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传输式教育方法,向主体自我教育的方式转变。教育的功能在于引导激发主体的能动性,充分尊重主体选择受教育的方式;支配和控制活动的权利;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和实践;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超越自我。离开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空洞的,及时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是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关重注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关注实际生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3、1关注大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和社会发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中国社会正处于“新型加转轨”的历史时期,社会分配方式多元化,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各个阶层经济状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很大,这种状态弱化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效能,凸显了对大学生进行差异性思想教育的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差异性教育,形成一个具有普遍教育效能的思想教育模式,就是要使学生自觉地形成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存在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往我们对学生中,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是采取肯定一切的就是否定一切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说好一片赞美,说不好一片褒贬。其实马克思的思维方法正相反,是否定之否定,看到盆子脏水里还有孩子,泼掉脏水,留下孩子,叫扬弃。让学生知道社会是现实的,发展是阶段的,进步是渐进的,先进与落后,真善美,假丑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每一生物链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法则。我们就是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和道德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思维方式,泼掉脏水,留下孩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2关注大学生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儿,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很强,远离家门和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存在着很多困难。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生了分化,绝大部分学生如同放飞的小鸟,获得了自由,很快融进大学,融入社会,成为社团的活跃分子,开始全新的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然而,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宅在宿舍成为孤独的一偶,出现了心理障碍,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我们要承认学生心理需求,思想现状,行为能力,接受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理清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人、塑造人的过程,教育主体特别需要注重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情境教育,赋予严肃的教育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寓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完成受教育者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
  3、3大学生对就业和发展的关注,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生活理念
  大学生就业社会化使学生对学习效能产生认识上的迷茫,抵抗心理挫折的能力减弱,需要多方面的引导和疏导。 大学本科教育是对知识的追求、探索与传播,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养成学生汲取知识的方式与方法,应用知识的技能与技巧,推陈出新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大学教育养成的是学生能力。要加强对学生创业就业的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创业素质和就业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情趣,增强抵抗心理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与价值取向。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机制
  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构建一个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善于利用校内外两方面资源的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尤为重要。
  构建大学生问题的信息收集、反馈和解决机制。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成才、学费、就业、人际交往等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切实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是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学生的需求完成塑造人的过程的。因此对学生信息进行传递、收集、反馈,是制定有针对性的普遍思想教育和个体的心理诊断,疏导的前提和依据。
  构建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善于利用校内外两方面资源,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要积极参与育人工作;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其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为学生搭建自我教育的平台,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服务育人的效果。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理问题,请著名专家讲学辅导;让学生走出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大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心理疾病诊断治疗。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通过人文关怀和疏导,促进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地成长。
  5、结语
  学习、教育、自我教育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意在启迪受教育者的心智,培育学生的主体理念,缜密科学的思维方式,明辨是非的能力,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敬业认真的工作态度,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坚定不拔的意志品质,奋发图强的创新、创造精神,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品质,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l]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I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