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对风险控制的关注提高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机制,在促进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风险防范工作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环境相对落后,对于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已构成严重的威胁,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更新审计观念、积极探索效益审计、优化审计法律环境、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等面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环境 和谐内部审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00-00
审计环境是指在一定时空状况下,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实施审计时所面临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之和,是影响审计活动完成其自身职能的一切外部条件的集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 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深刻地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因此如何适应新环境,加快审计事业发展,更好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显得尤为重要。
1 构建和谐内部审计环境的必要性
1.1 审计环境的变化
1.1.1 政治环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方式已经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管理的重点也由原来过多地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转变为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此情况下,国家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其工作重心也必将随之转移。
1.1.2 经济环境
2008 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各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了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部门和行业上,这种变化将导致国家审计的范围、内容等发生一定变化。
1.1.3 法律环境
我国目前的审计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审计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还缺少具体的专业准则和操作指南;二是目前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不及时,具有滞后性。
1.1.4 科技环境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时代的特征。被审计单位大量的会计资料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里,越来越多的纸质凭证将逐渐被取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化必将导致会计信息化审计,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更加快捷、高效的开展审计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
1.2 构建和谐内部审计环境的迫切性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我国的企业才能有立足和发展之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控体系,营造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以保证资金安全、资产高效运行。
2 我国内部审计环境现状
2.1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局限
内部审计一般受单位影响并以单位利益为转移,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必定受到影响。内审机构与其它职能处室和下属企业、单位属单位统一领导,只是在单位内相对独立,人、财、物、福利等均依赖单位,直接受单位领导或单位利益的驱使和影响。
2.2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历史很短,内部审计准则还刚实施,内审规范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容易受传统思维定势和习惯作法的影响,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对内部审计规范理解有偏差,执行不到位,致使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处理不规范,报表不真实,导致审计环境的复杂和恶化,风险大大增加。
2.3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发展,审计对象涉及范围大,内容复杂,很多事项涉及到单位内外各方面的复杂关系。业务活动的手段非常隐蔽,相关人员不积极提供全部真实资料或出具假资料、假账单,误导内部审计人员,外部取证困难,使审计人员对事实真相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面临很大的审计风险。
2.4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制约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内部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法规水平,专业知识与技能,审计工作经验,职业道德,工作责任等,诸方面的因素要求对审计对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控制水平相对较高,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对检查风险的控制难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计,就会增加审计的环境风险。
3 构建和谐内部审计环境的应对措施
3.1 更新审计观念
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对风险控制的关注提高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认识到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风险管理审计方面,由于受制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滞后,风险管理审计理念普遍滞后。
3.2 积极探索效益审计
国家审计的传统职能是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法,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效益审计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而充分体现国家审计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运行方面的作用。通过审计,注重促进其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3.3 优化审计法律环境
审计法律环境的优化要从多方面来进行。首先要抓紧对已出台的国家审计规范的修订工作,减少审计执法中的随意性;其次应明确被审单位和被审责任人有提供完整、真实资料,配合和协助审计人员审计、核实的义务,明确阻碍审计的法律责任,提高审计机关执法力度,使严重违纪违规的责任者受到严惩,充分发挥审计的震慑作用。
3.4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这将成为顺利开展工作的必备条件;审计人员应熟悉企业的经营业务和管理活动,对企业财务报告作出真实、全面评价;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沟通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人员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降低审计职业道德风险。
总之,通过多方面改革与完善,使内部审计由被动接受到自发设立,实现内部审计同微观环境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内部审计在查错纠弊,维护财经纪律,完善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海霞.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环境[J].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