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沥青路面要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即承载能力、耐久性、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文章指出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原材料质量控制等提出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关键词:沥青路面 施工质量 问题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00-00
0 前言
我国公路建设起步晚,技术力量储备不足,一些公路工程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还不理想,其中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和耐久性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路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主要表现形式有路面产生裂缝(纵裂、横裂、龟裂、网裂)和变形(车辙濉移、波浪、沉陷)路面混凝土松散、剥落,出现坑槽等。很多情况下,路面病害的产生是一些共性的技术因素引起的,其源头在于施工过程中细节的控制,比如,原材料性能不够稳定,迸料、堆料、储料不够规范,拌合楼称重、控温装置传感器不精准、不灵敏、施工机械性能不良或操作手不够熟练或施工工艺不合理、层间污染控制不力等等这些细节都有可能造成最终成型后的沥青路面压实度、平整度不佳,路面质量均匀性不良。
1 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现行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是将拌和设备生产的沥青混合料通过自卸车直接倒入沥青摊铺机的料斗中,然后进行摊铺、压实。国内外的施工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工艺成型的路面普遍存在一些缺陷,路面的早期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原材料质量差
原材料的质量好坏对沥青路面的质量至关重要。沥青常用的三大指标为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针入度为我国沥青的分级指标,软化点为沥青高温性能指标,而延度则主要体现沥青的低温抗拉伸性能。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形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集料的骨架作用;二是沥青与矿粉组成的胶浆的粘结作用。在其力学性能的发挥过程中,沥青胶结料的作用不可替代。若沥青的高温性能不佳,则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也无法得到保证。如果集料的含泥量高,则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能均会受到影响。
1.2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不规范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各施工单位根据批复的生产设计配合比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原材料的变异、拌和不均等一系列原因,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沥青用量同标准配合比存在偏移。常见问题有:生产过程中聚料斗和贮料仓处易产生离析,没有严格按工况条件进行搅拌,拌和设备拌和时间不规范。
1.3 沥青路面施工不规范
沥青混合料在运输中由于道路不平产生骨料离析,由于温度下降不均匀产生温度离析。摊铺机作业的不够连续,自卸车易与摊铺机发生碰撞,卸料过程中材料离析。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操作不合理导致离析,摊铺机的作业状态不稳定,导致摊铺厚度不稳定、摊铺带的预压实度不稳定。施工时温度的控制优劣对面层的压实度、强度和耐久性会产生直接影响。当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时,会引起沥青的加速老化,影响路面的耐久性。当混合料温度较低时,沥青粘滞度增大,使混合料难于压实。
2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控制好原材料及混合料质量
所有进场原材料,包括沥青、石子等.除要求供料单位提供两证(出厂合格证、原材料检验证)外,现场技术人员还要进行抽检,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各种规格矿料宜分开堆放,不得混杂;试验人员应密切注意每批进场VY0GS0VAxD9SGte7pfZPDwoHYYp71Dltc259BGdx0iI=矿料,若进场材料有变化且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Marshall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严格进行温度控制,确保沥青混合料温度适中,保证沥青面层质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施工经验,拌和时控制好温度,在混合料出厂前试验人员应逐车进行温度检测并作记录。
沥青混台料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均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通过试拌确定每锅拌和时间为22 s,在生产过程巾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拌和时间进行微调,确保拌制的甚青混合料均匀,无花自料、结团成块及粗细料分离现象。
2.2 改进碾压工艺
应有足够的压实遍数以保证混合料能被良好压实。碾压遍数对压实度会产生直接影响,在碾压初始阶段,压实度会明显增长,当压实度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便增长缓慢。
对于胶轮压路机来说,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压路机的自重、轮胎的气压以及压路机的洒水系统。压路机的洒水系统也很重要。压路机开始碾压时,由于轮胎是凉的,沥青混合料容易粘轮。为避免粘轮,胶轮压路机可少量喷水。若喷水量控制不当,会使混合料降温过快,影响压实效果。
对于振动压路机,影响沥青路面压实效果的技术参数主要有自重、振幅、振频、碾压速度等。动压路机频率过低,将无法发挥振动压路机的优势,压实度低。但如工作频率选择过高,振动压路机对地面的作用力与振动产生的激振力相比很小,相当大一部分激振力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能量的损耗。为了使沥青混合料能够充分地被压实,振动压路机的振幅可调小些,工作频率取值可偏高,即所谓“高频、低幅’’的碾压要求。
2.3 控制好混合料的温度
摊铺温度、初压温度、复压温度、终压温度四个阶段温度指标的变异对压实度的影响很大。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粘弹性感温体,温度越高,其可塑性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混合料越容易压实,压实度均值越高。但随着温度的增高,混合料温度本身的变异性增大,导致压实度的变异性也随着增大。
2.4 控制好压实厚度
对不同粒径的混合料,应根据其最大粒径选择合理的碾压层厚度,以获得较佳的压实效果。当碾压工艺、碾压温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铺设较厚的沥青层可使材料的热度保持比较长久,能为碾压提供更充裕的时间。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同其它土工材料如路基填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等的压实规律不同。当沥青混合料压实厚度较小时,沥青混合料温度散失快,并且沥青混合料没有足够的可移动空间达到颗粒的嵌挤,压实效果变差。但压实层厚度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减小有效的压实功,压实度反而会下降。
3 结言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到工艺控制、现场施工都必须加以严格的控制。只有科学组织好各环节的施工,加强管理与监控,才能改进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鹿中山.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J].合肥工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