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及前景

2011-01-01 00:00:00张伟吕钢
科技资讯 2011年4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和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及煤炭企业在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下要求得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煤炭行业 发展形势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00-00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的基础产业。中国的煤炭行业是否可以持续稳定发展,走出一条健康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现状,探索煤炭产业的发展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现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为50592亿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11.02%。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吨,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2 我国煤炭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国内煤炭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增加。
  (2)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煤炭行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3)未来几年,中国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局面非常严峻。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煤炭供求关系失衡。
  (4)我国煤炭产业面临几大问题:(a)资源开发秩序乱,资源回收率低;(b)矿区环境恶化,环境保护投入少,综合治理滞后;(c)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d)科技水平差距大,创新能力不足;(e)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f)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水平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3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能源供应将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中,国内煤炭企业同时受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在未来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煤炭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探索煤炭产业对策,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3.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的逐步减少甚至枯竭,是每一个煤炭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难题。如何实现煤炭企业不随资源的衰竭而死亡,就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上找出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拉长、构建以煤炭资源为依托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力引进培养煤炭产业的高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持。
  3.2 推进技术创新,减少投入,提高效益。
  煤炭企业应大力实施实施科技创新之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技术。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不是体现在为社会提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从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上进行技术创新。
  3.3 煤炭产业的发展,要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的不断增强,解决煤炭污染环境的问题也显得尤为紧迫。煤炭企业要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必须走洁净化之路,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要加大煤炭转化力度,保护环境,大力发展以煤炭为基础的替代能源,提高煤炭利用率;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 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
  煤炭产业走集团化道路,可以改变目前我国煤炭产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改变资源无序开采、市场无序竞争局面,还能把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并将我国急需的优质煤炭供应国内,延伸我国的煤炭资源供应链,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可持续性,延缓我国资源的紧张形势。 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可以增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3.5 引进优秀人才,激发员工潜能
  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煤炭企业应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潜能,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煤炭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必将大有作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克、谭湘柱:煤炭企业国际化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国矿业[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