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电能计量中误差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误差原因指出了更正方法,对电能表本身误差、倍率错误、接线错误情况下的电量更正还有实例进行说明,对于实际运用中用户对电能计量误差的认识、电量追补或退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能计量 误差 更正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00-00
计量装置在完成计量任务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能正确计量电能的情况,引起计量误差。为了杜绝和避免计量误差现象的出现和蔓延,应认真研究引起误差的原因,停止并更正误差所引起的错误计量。计量装置在计量电量的过程中能引起计量误差的原因一般有:电能表本身误差(超差、潜动),倍率错误,电能表、互感器错误接线,计量回路断线等。不同的误差采用不同的方法更正。
1 电能表本身误差与更正
1.1 电能表潜动
当负载电流为零时,电能表转盘仍然连续转动,这种现象称为潜动。潜动转速虽然很慢,但也是不允许的,除应及时消除潜动外,还应更正潜动电量。根据潜动速度、电表常数、潜动时间,可计算出潜动的电量。
例如,某用户电能表潜动,其电能表常数为2000 转/kWh,发现潜动30天,潜动速度为0.5分钟/转,按每天不用电时间为15小时计算,则
潜动速度×电表常数=0.5分钟/转×2000转/kWh =1000分钟/kWh
潜动时间=30天×15小时×60分钟/小时=27000分钟
应退用户的潜动电量=27000/1000 =27kWh
1.2 电能表的误差
电能表的准确度表示测得值与实际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小。在实际应用中尽量选择准确度高的电能表。电能表超差就是指实际值超出电能表的准确度等级,所以超差表计测量出的数值应予以更正。
退补电量=抄见电量× /(1+ )
其中 为电能表误差,以%表示,有正负之分,可根据电表校验装置测得。
当 正值时,表示电能表转得快,计算出的修正值为正值,需补收电量;当 为负值时,表示电能表转的慢,计算出的修正值为负值,需退电量。
例如,某用户月用电量为95200 kWh,经校验该户电能表误差 =-4.8%,则需退该用户电量为95200×4.8%/(1-4.8%)=4800(kWh)。
2 误接线误差与更正
电能计量装置由于接线错误、熔断器熔断、断线、倍率不符等原因造成电量计量错误,引起误差,应及时更正。
2.1 倍率不符
倍率不符是指现场实际运行中的互感器变比与登记在册、计算用的互感器变比不一致的情况。倍率不符时计算用的互感器变比N1,与实际运行中的互感器变比N2是影响计量错误的主要因素。由于倍率不符,所以计算出的抄见电量为错误电量,当一台互感器变比错误时,则错误电量:两元件时为 ,三元件时为 。同时还要考虑互感器的极性,极性正确时为正值,极性反时为负值。
例如,某用户使用一块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3×380/220V 5A,三台150/5电流互感器,因用户过负荷其中A相电流互感器烧毁,用户私自更换一台200/5型电流互感器,而且极性接反,至供电单位发现时共计用电量50000 kWh,则应退补多少电量?
根据已知条件可计算出:
A相的错误电量为 = 正确电量
由于极性接反,为负值,应为- 正确电量
正确电量+ 正确电量- 正确电量=50000 kWh
则正确电量为120000 kWh
追补电量120000-50000=70000 kWh
2.2 接线错误
错误接线是指计量装置的接线错误,在实际工作中习惯说电能表的错误接线,简称误接线。所谓误接线,包括互感器的误接线、断线、电能表的误接线或断线,无论错在哪里,最终都反映在电能表计量发生偏差,这个偏差往往远远大于超差引起的计量偏差。
误接线造成的计量偏差可由相量图分析法进行更正计算。由于电能表、尤其是三相电能表的接线错误多种多样,本文不一一分析,只通过三例来说明相量图分析法的应用,其他情况也均可用此法进行分析。
(1)三相四线对称电路计量,A相电流互感器断线时计算更正率。接线见图1。
图1三相三元件电能表A相电流互感器断线
正确计量时,按相电压考虑其三相功率为
P=3UIcosφ
A相断线时,IA=0,三相功率之和为B、C两相功率之和,A相功率PA=0。
P=2UIcosφ(错误功率)
所以该种接线时的更正率为
ε= =50%
如图1中B相和C相电流互感器断线,其更正率皆为50%。
(2)三相四线对称电路有功计量,A相电流互感器二次极性接反计算更正率。接线见图2。
图2 三相三元件电能表A相电流互感器极性反接
正确计量时,按相电压考虑其三相功率为
P=3UIcosφ
A相电流互感器极性反接时,有
PA=U(-IA)cos(180º+φ)=-UIcosφ
PB=U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