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需求侧中的运用

2011-01-01 00:00:00李钧
科技资讯 2011年4期


  摘要:在对需求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分层分布式逻辑结构进行了认真分析后,对需求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负荷管理系统 电力需求侧 远程集中自动抄表
  中图分类号:TM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000-00
  目前,由于受过去建设技术条件和投资资金的制约,我国电网普遍存在供电不足、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对于供配电部门而言,希望在保持电力需求侧电能负荷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综合效率,以降低系统能耗,减少单位电能输送成本;而对于电力用户而言,希望及时获得供电情况、实时电价等信息,以便其制定合理的用电计划,通过错峰用电等措施达到节约用电成本的目的。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以形成最优的控制策略。通过远程操控用户的配电开关,将一些大容量电力用户调配到用电低谷时段运行,从而达到削峰填谷保持供电整体负荷曲线平衡的效果,有效提高供配电网供用电经济可靠性。
  1 需求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需求侧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类先进的技术装置,以提高整个供配电网中用电终端综合用电效率和智能营销服务水平,也就是说实时采集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是构筑整个系统建设的核心思想。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必须由电力用户积极参与,特别是负荷容量较大会对供配电网造成较大影响的电力用户,这样才可能实现供配电网络电能资源的合理调配。采用分层分布式的逻辑结构,按照电能信息采集、输送、分析运算、以及命令决策几个功能模块构筑基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系统(中心数据库)、以及电力负荷智能分析决策管理系统五大部分。
  2 需求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研究
  2.1 需求侧电力负荷控制管理
  负荷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相关通讯系统将供配电网中的停电检修、配电故障、负荷情况、以及实时电价等信息提前告知会受到影响的电力用户,使其能够及时详实的掌握电网运行情况,便于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用电可靠性和经济性。负荷管理系统通过内部程序的自动采集用户用电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以提高其对供电区域电力负荷预测的实时准确性。通过负荷控制可以提高供配电网的负荷率,保障电网高效稳定、节能经济的运行发展。众所周知,系统线路损耗与供电负荷间存在平方正比例关系,通过系统内部智能分析,形成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不仅可以调节供配电网的峰谷比,提高电网的综合使用效率,降低系统电能损耗;同时,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安装在电力用户终端或配电台区终端相关检测仪器装置,实时监测系统供电电能质量和计量装置运行工况数据,实现对电参量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实时分析预测等功能,为供电企业营销全过程无笔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进精细化营销管理系统的建设。
  2.2 远程集中自动抄表功能
  传统人工抄表模式不仅需要花费抄表人员大量的时间,而且抄表数据信息中还容易受漏抄、估抄、错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电力营销综合服务水平。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的远程集中自动抄表功能,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手工抄表的不足,而且整个抄表过程无需人为干扰,特别是对于一些电力大客户,可以做到每天定时抄表,然后通过相应的通讯系统远传到负荷控制管理中心数据库,不仅为需求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其它功能结构高效运行提供实时数据信息。
  2.3 窃电监测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安装在用户终端的负荷监测系统,对用户用电情况实施全过程的监控,有效杜绝停电漏电等非法用电现象的发生。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对实时采集的用户用电模拟量和脉冲量信息进行动态运算分析,当发现有异常电参量数据时,在将该类用户单独列出提醒运行人员进行相关检查的同时,会将该用户几天或几十天内的用电信息,结合历史用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偷电漏电情况,配合用电检查人员做好防窃电工作。
  2.4 有序用电
  有序用电,也就是常说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同时采用电能替代其它低效率、高污染能源,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有序用电核心工作内容是负荷管理及节电管理等:
  (1)负荷管理就是根据电力系统的生产特点和各类用户的不同用电规律,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与安排各类用电负荷及用电时间,达到发电、供电和用电的平衡协调,实现合理、有序供用电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节电管理指加强用电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综合节电措施,减少电能的直接和间接损耗的手段和措施。
  2.5 计量装置运行工况监测
  需求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会对安装在变配电台区以及电能用户终端的计量装置运行工况进行在线监测,以便电能营销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计量装置中存在的异常及误差,并通过内部程序智能运行获得由于计量装置问题造成的电能损失,为电能补收提高准确的参考依据,减少供电企业由于计量装置少计、误计带来的电能经济损失,保证电能用户高效经济的用电。
  2.6 供配电网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是供配电企业制定高效合理的供配电计划的主要技术手段。供配电网历史运行基础电参量数据信息是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准确性直接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基础数据信息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供配电企业所制定的供配电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在用户终端的智能装置实时采集用电电参量数据信息,并经数据通讯通道远传到负荷管理系统内部的DSP数据处理单元中,给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提高实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便于运行管理人员制定高效合理的供配电调度计划。
  3 结束语
  电力负荷智能管理控制系统作为提高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用电效益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供配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发挥着良好的性能水平。电力负荷智能管理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用电信息的实时远程集中抄表、远程控制等基本功能,还具有购电量控制、用电稽查、线损和电力负荷分析统计、以及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等功能,为供电企业节能降损,以及提供高效优质的电能服务提高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供配电领域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丁书文.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北京:中国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