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抒雁:读《诗》再说“淫” (连载二)

2011-01-01 00:00:00雷抒雁
诗歌月刊 2011年1期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计160首诗。
  什么是“风”?
  《毛诗大序》说是教化。“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后来如南宋郑樵,认为所谓“风”,是“风土之音”,即乡间歌谣。
  闻一多先生则说《风》,就是情诗。他说,你看《左传》里说,“风马牛不相及”。那“风”是说马牛间不发情,不相诱。进而,闻先生训“风”与“凤”同字;“凤”与“朋”同字;而“朋”实为“并”;“并”又同于“姘”。“姘”者,男女私合也。《汉书·乐成靖五传》中有“风淫于客”;《尚书》里有:“朋淫于客”。遂有“风流”、“争风”,“风”即“男女相诱”也。这些都见诸闻一先生所著的《诗经讲义》中。
  闻先生从郑风《山有扶苏》到卫风《氓》选了四十二首有情、有性的诗进行了分析。在《诗经研究》里,闻先生说“前人说郑卫多淫诗。我说齐风之淫,恐怕还在郑卫之上”。他举例说齐风《东方之日》、曹风《候人》都是写性交的。
  数了数,宋儒,如朱熹、欧阳修一伙,说《诗经》中有“淫女”、“淫奔”者约二十四首。
  讲到《诗经》淫以乱心甚者,莫过于宋人黎立武。他写了《经论》,说他读了郑风《狡童》一诗后,“淫心生焉”,以至于不敢出门。因为一看见邻人之妇,都好像“目挑心招”,引诱他、挑逗他。看,《诗经》似乎竟成了渲淫、诲淫之书了。
  宋儒心理的阴暗、脆弱,到了让人可怜、发笑的地步。这大概和宋代理学对儒生们性欲的压制有很大关系。读一首诗,竟至于像看了一部“黄色”影片,出门性欲大发,欲行淫乱。这与圣人孔子“思无邪”的教侮,何其远也!清儒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反复谈《诗》之大要,是“贞者存而淫者去”。这位黎立武,竟被《诗经》挑发淫心,岂不让持“思无邪”说者尴尬以至愤怒么!
  清人崔述,以治经专攻古史,多有著述,在近代史学界颇有影响。他在《读风偶识》中说道:“至于《同车》、《扶苏》、《狡童》、《褰裳》、《蔓草》、《溱洧》之属,明明男女媟洽之词,岂是复别为说以曲解之”。
  崔述的意思是,你不可以用“无淫诗之念,”把“淫”诗硬要曲解为“无淫”。他列举的这些诗都是男女“媟洽”的诗。
  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媟洽”一诗。这个词是关中人的口头语,至今仍在流行延用。男女“性交”,谓之“媟洽”。可是,一直不知如何写这二字,现在找到,十分高兴。
  “媟洽”在关中人口中,是俚语、粗话,何以上了崔述的著作,不得而知。
  “媟”,《现代汉语词典》里,注音xiè,同于“亵渎”之亵。“解”有二音、读xiè和jiè。
  “媟”读作“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