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游戏

2010-12-31 00:00:00
小品文选刊 2010年10期


  每天向“皇帝”、“皇后”请安能加分、会创作宫怨诗可以升级、众多“秀女”争当“皇后”……这并非古装电视剧里的情节,而是时下流行于网络的“后宫游戏”。
  
  后宫游戏是一款利用QQ群模拟清朝后宫生活的文字游-戏。参与者每天向“皇帝”、“皇后”请安能加分、会创作宫怨诗可以升级。沉迷后宫游戏的多为90后,其中一些人表示自己深受清宫戏影响,想从中体验高贵的感觉;而另一些人为了升级当“皇后”,潜心学习传统文学、诗词歌赋。
  进入一个后宫群并不容易,每个新进群者身份都是秀女,一般会被移动到其他群或者在本群内经过皇帝选秀和赐名才可以正式加入后宫游戏。后宫游戏的核心是“升级”,以设置妃嫔为例,一般最低级别的是宫女,要通过少则近十个,多则数十个的级别才能升级到“皇后”。而升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加分,也就是游戏管理者“皇帝”、“皇后”的嘉奖。让人惊讶的是,游戏的规则不仅规定要连续四五日要向“皇帝”、“皇后”请安才能加分,还有“侍寝三次者、加十分”的要求。
  
  后宫宫规
  
  新人到来,大家要表示欢迎,拉新人去教习局,熟悉群规。女生可以选择宫女、秀女、厨师、医生等职位;男生可以选择厨师、太监、侍卫、医生等职位。新人到来后。必须从低级做起,认真学习和遵守宫规,接受宫规,并进行考核。严格遵守品级制度,低品级别的秀女要主动向高品级别的秀女请安问别。如:“恭迎xx加职位名”“XX姐姐好”和“恭送xx职位名”或“XX姐姐慢走”。群成员见到皇上到来必须问好:“皇上吉祥!”“恭迎皇上!”见皇上离去应该说:“皇上慢走!”“恭送皇上!”后宫嫔妃分正九品以上和正二品以下,宫女、太监、太医、大臣和侍卫都要称其为小主。比如“xx:小主吉祥”“恭迎XX小主”“xx小主慢走”“恭送xx小主”。而正二品以上要称娘娘:“(赐号,职位名)吉祥”“恭送(赐号。职位名)”,宫女、侍卫、厨师、医生和太监无论晋级后品级有多高,都不得冒犯小主和娘娘。而且秀女一旦入住宫殿后不得随意更改,如有特殊情况,须经居住宫殿的主位同意及希望般去的宫殿主位同意后,再行搬迁。
  
  后宫妃嫔等级制度
  
  从无品的秀女到正一品皇后,共有近30个级别。从宫女到皇后,一共有九级,最下级的宫女最没有地位,而且还要专门服侍人,只有升级了才有人服侍。还有20余条诸如“妃嫔每日若能来宫中,应到皇上、皇后及比自己级别高的妃嫔处请安”。后宫妃嫔犯错。轻则由皇上给予惩罚或降级,严重者可由皇上打入冷宫。
  除了请安、服侍外,还可以通过考试升级,具体由“皇上”、“皇后”出题,考试的内容包括习作宫怨诗、妃嫔争斗招数、朝廷知识问答等。例如,物志篇:以花自喻,或者以茶自喻;诗:以宫怨为题材,作诗一首:续文:殿选之上,帝赏茶于众秀女,帝却故意将茶落于地上,众秀女皆惊,你身为待选秀女之中一名,可以此为背景,续一场文;应变:如果你是新晋宫的秀女,一日于花园游玩,发现与华妃撞衫,她趁机冷言冷语。你如何应变々阐释:解释自己的名字,体裁不限。以上这些问题只要正确回答,也可以加分。
  
  后宫玩家心声
  
  不理解
  没有制作精美的动画场景及音乐音效,也缺少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这种在很多游戏玩家眼里甚至无法称之为游戏的游戏,为何会让如此多的90后女孩沉醉其中?某贴吧的调查中显示,超过7成网友对于“后宫游戏”的流行表示不理解。“90后也太无聊了。而且从小就学得这么钩心斗角,以后还有哪个敢和他们接触,请社会跳过他们。”网友“过客007”认为,“后宫群”在满足90后的自我膨胀心态。因为所有事物都是群主(所谓的皇上)一人说了算。许多网友觉得“后宫游戏”的玩家有违正常心态。很正常
  面对成年人对“后宫游戏”的质疑声,很多90后无法理解。他们认为“‘后宫游戏’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加角色的扮演,是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的世界,没必要令大家如此抵触。况且我们是通过这个游戏来锻炼自身素质,和别人无关”。“后宫游戏”的支持者认为所谓的宫斗并没有恶意,如此创意值得推崇。宫斗也需要智慧和文笔,你对清朝历史不了解,进去不到5分钟就有可能被赶出群。相反,想要在里面待下来就必须加强文化历史知识,而且所作诗词必须是原创,这也是对能力的锻炼。
  
  宫主
  
  “后宫游戏”的风靡,“夜倾情宫”的宫主小皖说:“如今的很多‘宫’粗制滥造,完全违背了大家制作这一游戏的初衷。我们一直强调“宫斗”时的文字必须原创,但新起的‘后宫’中抄袭风弥漫。”“其实我不是很想做‘皇帝’,我非常喜欢成员们吟诗作词!我认为年轻人不应该丢掉古典诗词,不应该忘记诗词歌赋的魅力。所以,只要成员有原创诗词,都会给予鼓励。”建“宫”的过程只能用艰辛二字来形容。考虑的问题很多,要查阅大量网络和史书中的历代后妃资料,几乎每天要拟诏书,整理成员们的诗词作品。“宫斗”在旁观者眼中是钩心斗角的戏码,可在“夜倾情宫”中的每一个成员中却是乐趣,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意享受的“乐趣”。在“夜倾情宫”,“宫规”是严格的,筛选是严谨的。群里大多数是学生,但也有个别成年白领,这种角色扮演让大家在紧张工作学习中感觉很放松,也能为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基础。
  
  母亲的困惑
  
  一位焦急的母亲王女士在网上发帖求助,她困惑和担忧的正是时下在90后女孩中很流行的“后宫游戏”。王女士表示:
  “这款游戏很具有隐蔽性,由于没有任何画面,只是纯文字游戏。所以根本没引起警惕。一直以为是在网上与同学讨论古文,结果却不是。据女儿说,她刚开始玩游戏时,只是个‘侍女’。如今的目标却是升级做‘贵妃’,去伺候虚拟游戏中那个不可一世的‘皇上’。而且伺候‘皇上’是全方位,甚至包括就寝、生孩子,这些内容对于90后女孩是不是合适呢?”让王女士稍微安心的是,“就寝”、“生孩子”只是虚拟内容,并没有实际的现实举动。不可否认的是,为了升级,女儿自学了不少古诗词和历史知识。另外王女士发现,女儿在待人接物时也学会了礼让三分。对此王女士感到十分困惑:“女儿爱读书,增加修养,是我一直希望达到的教育目的。但她竟然是因为网游而去学习的,并且网络游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少负面因素,这又让我感到担心。究竟是诗词歌赋本身吸引女儿,还是孩子仅仅是为了玩游戏而被动地去学?”
  
  后宫游戏反思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争当“皇后”、“贵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刘教授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在荧屏上大肆热播的清宫戏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后宫游戏”的火爆即是表现形式之一。刘教授表示:如今荧屏和其他文学作品成了皇帝的会聚之地,宣扬皇帝富贵极致、皇权至高无上,再加上无所不在的以皇家设施为名义的广告铺天盖地,所以后宫游戏的出现也不足为奇。“后宫游戏”的出现,是孩子们通过对影视剧的模仿,将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本能地表达出来,他们爱幻想,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事情。但他们也非常敏感,在网络中建立OQ群或贴吧,是希望借此作为自我的表达平台。“后宫游戏”的玩家大多推崇古代宫廷影视作品和时下颇受青少年青睐的以“穿越”为题材的小说。“90后的孩子越发早熟,所处的这个社会也在逐渐开放,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表达。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会遭遇潜在的性格压抑。这些玩后宫群的青少年正是试图通过这一途径来进行情绪宣泄,从中获取一定的快感,以此满足内心的自我膨胀。”此外,刘教授还补充说:
  “有些90后的孩子征服欲、占有欲很强,缺乏自我认同感,后宫群为他们这种性格特点提供了展示之地,孩子的普遍特点就是运动量小、沉迷网络,有时遇到不能实现或者是不开心的事情,第一时间不是找现实生活中的人倾诉,而是选择将情绪寄托于网络虚拟的角色中。”
  
  教育方式
  
  针对“后宫游戏”的风靡,刘教授认为不应“一刀切”地禁止,而是应该因势利导。“很多玩家会为了后宫游戏而去自学古代文学,就说明他们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存在不足。不管寻求知识的目的是为何,只要有寻求的行为,就有可能掌握新的知识。时代在变化,90后一代有他们自身的特点,比如他们比其父辈更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那么我们何不利用网络工具,给他们正面的引导。”刘教授也认为,
  “后宫游戏”的流行也恰恰暴露出相关部门的缺席。“教育部门、学校甚至家长都应该思考,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一款纯文字游戏能够吸引孩子?为什么家长和老师三令五申都达不到的学习效果,一款网络游戏就能够让孩子乖乖地去学习如此艰深的传统文学?问题的关键就是怎么引导,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只要方式正确、渠道对路,即使是再枯燥无味的知识,孩子们也能学得有滋有味,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