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红英
(衡水学院图书馆,河北 衡水 053000)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文献的数字化,知识的获取、传播、保存和利用越来越方便,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范围,推动了知识信息的传播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正在逐渐从保存知识到传播知识转变。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不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进行管理,而是从最大化地利用和实现知识的价值出发,把读者同图书馆工作人员整合在一起,共同作为图书馆的管理主体来管理图书馆的馆藏知识,强调图书馆工作人员同读者充分的交流互动,以便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要,真正体现人的价值,是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是为信息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这样,读者通过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就可以便捷的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了保存和传播知识,协助读者获取知识和信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社会知识管理的重要领域,它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技术资源及人才资源,能够体现知识管理的特性。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高校图书馆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加大了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的搜集,一大部分高校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引进国内外专题数据库,如:SCI、EI、CI、LISA 等,并加入了中国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丰富了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形式与内容,延伸了信息资源的物理空间,而且这些资源拥有较高的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专业性,高校图书馆不仅有纸质的书刊,报纸,还有电子资源、网络数据库、电子书刊等新型载体出版物,为用户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信息,为知识管理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
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只有当人阅读和利用它时,它的知识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如果没有人阅读,便没有任何价值,所以,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只有被人们利用时,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载体和知识管理的对象。[2]所以作为高校知识管理机构的高校图书馆,绝不能仅仅管理图书文献,而要以人为本,在对物的管理中实现对知识的管理,然后通过对知识的管理,使知识得到充分的传播与利用。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高校图书馆要想真正成为高校知识管理的机构,就必须要让图书馆有限的知识物质载体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发挥无限的知识价值。图书馆知识管理各种功能和服务的实现,最终都要依靠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离不开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知识管理的各种功能及服务最终都得依靠知识管理技术来实现,如搜索引擎服务需要搜索引擎技术,信息检索离不开各种知识库或专题数据库。因此,必须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渠道、多形式地搜集获取信息,使知识获取处理、传播和使用高速化、高效化。可以说,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图书馆就难以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所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强大推动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从“资源”到“知识”的跨度、为有效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是知识获取、储存与整理的工具,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加快了人们获取和处理知识的速度和深度,大容量的存储和方便的检索,使得人们很容易积累数量巨大、门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知识。网络化消除了空间限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知识。
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互联网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采用独立自主开发与引用消化相结合的道路,建立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开发了联机合作编目系统、联机公共检索(OPAC)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知识在大范围内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了技术平台,组织和个人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之间的联结需要信息技术的建构,从而在平等的文化环境中共享知识,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造[3]。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但其内容庞杂无序,良莠不齐。图书馆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本馆馆藏建设的需要,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将分散的文献信息资源集中起来,加以分类鉴别和整理,使其从无序变为有序。在此基础上,建立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数据库,采用本馆采购、馆际互借、网上检索等途径,使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知识并存,真正实现知识资源共享。
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得不到激发,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也就不可能最大程度的释放出来,即使设备再先进,也会由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将运用于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结构、服务项目和手段等都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就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和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著名的知识学教授Jkujiro Nonaka在其一篇文章中强调:只有人才能在知识的创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只不过是人类的工具。高校图书馆要实施知识管理,必须具备一批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传播等方面能力的专业人才。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是高校图书馆的最大资本,是最重要的财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图书馆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编目、检索等,要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内的各种新成果。[4]目前,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条件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要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及应用软件的功能、使用技术等,才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图书馆管理软件,从而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此重视馆员的职业培训及终身教育,不断提高其科学知识水平,引导和发挥馆员的智慧潜能,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5]。
[1]孙晓侠.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5:18-19.
[2]石向实,刘晨.图书馆知识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7.
[3]张兵.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2-13.
[4]李松妹.现代图书馆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26-227.
[5]邱越秀.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