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斌
(贵阳供电局,贵州 贵阳 550001)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是由电力生产、电力基本建设、电力多种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生产特性及社会作用决定的。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行业。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人心和社会的稳定。
安全是电力生产的基础,如果一个电厂经常发生事故,就不可能做到满发稳发和文明生产,如果系统经常发生事故,系统中的发电厂和变电站都不能正常运行,使电力生产和输配电处于混乱状态,因此电力企业本身需要安全生产。
由发电厂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电站、输电线路、降压变电站、配电线路送到用户,组成了产、供、销统一的庞大的整体。由于电能尚不能大规模储存,因此,产、供、销是同时进行的,电力的生产、输送、使用一次性同时完成并随时处于平衡。电力生产的这些内在特点决定了电力生产的发、供、用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造成人身伤亡、主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因此,电能生产的内在特点需要安全生产。
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多;高速旋转机械多;特种作业多,如带电作业、高空作业、起重及焊接作业等。这些特点表明,电力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环境相当复杂,本身潜伏着诸多不安全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大,这些都构成了对职工人身安全的危胁。因此,工作中稍有疏忽,潜在的危险会转化为人身事故,电力生产环境要求我们对安全生产要高度重视。
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可归纳为生产过程中对人、设备、环境风险因素的评估、消除和控制的综合管理。安全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要加大安监人员巡回检查力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解决,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以防为主”。因此,电力生产企业在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会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促进安全生产良性循环。
电力安全生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风险的消除和控制,实践中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这是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的首选方法,也是最彻底的方法。在电力生产现场有相当多的危险源,如孔、洞、井、地沟盖板和栏杆缺口、导线绝缘破损、压力容器泄漏、旋转机械的异常运行,温度、压力、流量等监视参数的超标等,都是可以消除的,对此类危险源一经发现,应立即消除。但在电力生产中,有部分的危险源是无法消除的,这一方法存在局限性。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低风险、低故障率的装备代替高风险装备。电力生产企业从安全和效益的目的出发,对现有设备不断进行更新改造或采用先进的技术产品,已成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我们已经逐步将辖区内的少油开关进行无油化改造为真空开关或SF6开关,还有将手动调节改造为全自动控制系统等,这些均可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减轻运行人员操作的风险和劳动强度。又比如在我们的检修工作中,用新型清洗剂代替汽油清洗轴承等零部件,这样更有效的防止了现场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引发的各类火灾事故。
对危险源进行隔离,是电力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针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利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控制,确保危险源在指定区域或范围内处于可控在控状态。电力设备进行检修作业时,我们会严格将检修设备按“工作票制度”要求从正常运行的生产系统中隔离出来,这是将隔离法应用于日常生产维护工作中的实例。如:拉开刀闸,利用明显的断开点把检修设备和运行设备隔离;关闭阀门并在法兰处加上堵板,把检修的系统和运行中的系统隔离;在带电设备与检修现场之间,设置安全网或安全围栏,将作业环境和运行设备隔离;把乙炔、氢气、氧气、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在距生产地点50m以外的危险品仓库,使危险品与生产现场隔离等等。
其他的还有、工程方法、个人防护、行政方法等几种方法,针对我们公司的特点,我认为我们除了在工作中不断利用以上的三种已经提到的方法外,我们还应将安全风险控制的重点放在使用个人防护法和行政方法上。
所谓个人防护,就是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坠器、绝缘工具等各类劳动保护用品,来实现对工作人员人身、健康的保护。由于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选择个人防护装备是减少和预防不安全事件发生和防止工作人员健康受到损害所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也是贴身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手段。针对特定工作环境所存在的可能风险,我们公司为工作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进入生产现场要配戴安全帽,在2m高度以上作业要配戴安全带,带电作业要配备屏蔽服等。
所谓行政方法就用行政监督、专业培训、人力调配、工作制度等行政手段,来推动和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和避让风险。行政管理的方法涉及到电力企业的内部机制,主要是针对人这一重要生产要素进行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电力企业内的人力资源,并通过培训、监督和考核等手段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约束员工的不规范行为,是解决人的不安全因素的根本方法。促使职工对安全生产具备正确认识,再加上熟悉并遵守规章制度、良好的安全氛围、健全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方能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危险点分析和现场查勘的完整、完善,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实际效果,切忌流于形式。要坚持以贯彻落实“两票三制”为核心,以流程控制、环节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基础性管理工作,努力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风险控制仅仅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中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消除和控制危险源,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方法。事故隐患无处不在,如不加以控制随时可能爆发事故。在企业内部,不管是管理人员、操作工人,甚至是临时工,每一位职工的言行都会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不同的效果,所谓“严是爱、松是害、放松管理事故来”,就是这种关系的体现。反对违章、崇尚遵章,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控制人的违章行为动机。只要我们像经营生活、经营人生一样来认真经营安全生产工作,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而去积极解决和规范,使自己的心再认真些、仔细些,何来压抑紧张、如履薄冰的安全生产工作;用良好习惯创造、感悟工作中的每一份成就,何愁享受不到因安全生产带来的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因此,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消除和控制,将大大改善劳动作业环境,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1]牛国伟.电力安全生产中的风险管理[J].现代电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