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宝
(湖北省兴山县国土资源局,湖北 兴山 44370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都市化程度的提高,地面空间显得越来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人们不得不将眼光投向高层空间和地下空间。
本文是通过对桥梁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参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拟定出了太吉河丹江大桥桩基础施工方案。
建筑桥基常用的桩型有预制桩与钢管桩,还有最常用的钻孔灌注桩型。
因为建桥地区的地质条件决定了桩型,地下用很厚的卵石层存在,无论是用预制桩还是用钢管桩型都无法施工(压不下去),而且对钢管桩来说还要较高的造价。
所以钻孔灌注桩是最优选择,它能通过简单的施工工艺和便宜的造价达到很好的工程效果.目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已在我们国家运用得相当成熟了。
本区场地地层比较复杂,有卵石层,圆砾及砂质板岩。由于卵石粒径大。钻进时容易坍孔,因此选用能很好的对付大卵石和孔壁稳定性较好的冲击钻进方法。钻机类型选CZ-50,规程参数为1.2m,冲击频率为36~38次/分,锤重2000~2500 公斤。
2.2.1 埋设护筒
钻孔前应在测定的桩位,准确埋设护筒,护筒定位时应先对桩位进行复核。然后以桩位为中心定出相互垂直的十字控制桩,使十字中心与桩位中心一致,用以固定钻孔位置;隔离地面水;提高井内水头以增大井内的静水压力;稳定孔口土壤和保护孔壁不坍以利钻孔工作进行。
护筒内径应比桩径稍大,一般大于设计桩径15~20cm;护筒在构造上必须坚固、耐用、轻便、不漏水;护筒埋入土中深度,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m,在黏性土中不宜小于0.5m。护筒内的水位应高于地下水位1.0~1.5m,护筒顶面必须高出地面施工水位,筒底要穿透冻层;护筒就位后,用黏土分层夯填牢固,填土时每20cm 一层对称夯打。在分层夯实时要检查护筒底中心位置和垂直度,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2.2.2 钻机就位
护筒埋好经检验位置无误后,将钻机就位,钻机就位要保证平正稳固,确保施工不发生倾斜、移动。为准确控制成孔深度,在桩架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钻标卡孔与护筒中心必须在一根竖直线上,以保证钻孔的竖直方向。
孔口周围必须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确保钻机处地面不受水浸泡,以维持机身平稳,确保桩位准确。
在砂性土层或砂卵石层河床中钻孔,必须用泥浆护壁。泥浆护壁使用的黏土,一般要求塑性指数大于17,泥浆比重采用1.1~1.25。
开钻前,要准备足够数量的泥浆,泥浆稠度和用量应随土质的不同而增减,一般黏土质不用;砂质土少用;粗砂、砂卵石多用。在钻孔旁作好泥浆拌和池,并调制和储备足够的泥浆,再开始进行钻孔作业。
钻机就位后检查试车,开始下钻时要特别注意,要确保钻尖对准桩尖后,再开始往护筒内加泥浆,开始施钻。
在钻进过程中要使速度均匀,不得突然加快;要经常检查钻头最大直径有无变动,是否符合设计孔径;要检查钻机有无位移、倾斜现象;要检查护筒位置有无变动或漏水现象;检查水头高度和泥浆稠度是否合格。
钻进过程中,必须测记钻孔深度和通过的土层。要根据土层的变化,调配泥浆比重。
钻孔周围地面不得堆放重物和杂物,要保持孔口附近排水良好,场地干燥。施钻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护筒四周填土变化。
成孔后,用孔规检查孔径及孔深,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钻孔工作应连续进行,一次成孔,不宜中途停顿。钻进大直径桩孔时,根据设备性能,也可采用分径成孔的办法。
清孔是灌注桩施工中关键的一项工序,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尽量把孔底沉渣清除,以免影响桩端承载能力,应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常采用的清孔方法及特点:
抽浆清孔法。这种方法使用的机具一般为空气吸泥机、水利吸泥机和真空吸泥泵或反循环钻机。其特点是使用设备不多,清孔彻底,速度快,并可在吊放钢筋笼和下入浇筑混凝土的导管以后清孔。适用于各种钻孔方法,但应注意抽渣过久易引起塌孔。
换浆清孔法。使用机具一般为正循环机。适用于正循环回转和水冲锥钻孔时,不需添加专用设备,但清孔速度较慢。
掏渣清孔法。这种方法一般采用大锅锥或抽渣筒。其特点是用于冲击、冲抓和锅锥钻进时,增加设备少,操作简单,清孔时间长,质量不易保证。
喷射清孔法。使用机具一般采用射水(风)管等。其特点为配合其他清孔方法使用。在浇混凝土之前,用风压力和水冲管冲射水底,使沉淀物悬浮,随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冲射时间一般为3~5min,压力大于孔底泥浆压力0.5MPa。需要注意的是,清孔时可将高压胶管与空气吹吸管接好吊进孔底,喷出口弯管应高出水面,必要时可插入吹气管直到孔底,用气流扰动渣浆和清扫孔底,在开动空压机吸取泥浆时,要开动水泵向孔内注入泥浆或清水,随时注意保持孔内浆面高度,以保持孔壁的稳定。
导管法施工是钻孔灌注桩较为常见的一种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法。
导管直径一般选用25~30cm,内壁光滑,内径一致,接口紧密不漏水。每次使用前要进行拼装和试压。导管内要安装止水球或用其他方法代替。
调试后的导管表面要标出刻度,一般以0.5m 为单位,并注明导管全长尺寸,以使灌注混凝土时掌握导管提升高度和埋深。
导管吊入钻孔中的深度应使导管下口与钻孔底留有30~40cm的距离,以便灌注时木球能冲出导管。
导管上的漏斗箱内容积应大于孔底1.3~1.5m 深的体积,而且开始灌时要连续补足漏斗箱内混凝土,以确保混凝土冲击下落到孔底后向上返,并将导管埋入1m 以上。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关键,因此为保证灌注质量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比设计要求提高一个等级,坍落度在16~22cm 为宜。选用商品混凝土可以保证开始灌注时混凝土的最小储备量。首批砼要足量,保证初次导管埋深不小于1m,首批砼计算如下:
V≥∏d2h1+∏D2(H1+H2)/4
V-灌注首批砼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
h1-桩内砼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砼柱平衡导管外压力所需高度(m)浇注时要做好孔深和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的测量记录,确保导管埋深在1m 以上,且埋深不影响导管提升。
灌注过程中,要保持导管位置居中。混凝土必须连续浇注,并掌握边灌注混凝土边提升和拆除导管,使混凝土经常处于流动状态。混凝土灌注到桩孔上部5m 以内时,可不再提升导管,直到应灌注的标高后,一次拔出。灌注混凝土顶面应高于设计标高0.5~0.8m,待混凝土终凝后,再凿去设计标高以上部分。灌注时要填写记录,并每灌一棵桩留取3 组以上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在浇筑混凝土时,最忌讳断桩。所以,在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各项指标。
由于灌注桩基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其质量主要依靠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通过质量的检测和补救措施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工程施工人员必须全面详细地熟悉整个施工工艺流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从而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上部结构的荷载需要,为整个工程项目做基础准备工作。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J41-79).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4]第四版《工程地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