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梅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高等教育学,辽宁 沈阳 110000)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问题不再那么简单,而变得错综复杂并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高等学校与之相应培养出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的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专业教育体制。专业划分过细,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社会适应性较差,一旦面对岗位变动,就会出现不能适应,无所适从的情况。笔者认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不能仅限于接受专业教育,只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培养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内容。
通识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它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一个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最早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概念的是美国博德因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而在我国最早提倡通识教育的是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教授。
“通识教育”一词出现后其理论与实践问题越来越成为讨论的热点。通识教育是由自由教育演变而来,其内涵需要放在一个现代性的背景下才能有较完整的认识。国内学者在对通识教育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之后,将其定义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总之,通识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塑造学生的全面素质,构成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以及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从感情和理智两方面促进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时代发展必然要求。
专业教育的职业训练在十一二世纪是由城市和行会进行的。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科学知识已经取代了宗教、哲学的知识。知识爆炸、专业分工、高等教育的普及使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从而专业教育的思想广受欢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古典教育的局限性逐渐体现出来,而专业教育逐渐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按专业实施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与学科知识体系的分化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有关。
专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模式,是专门教育形式中的一种,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贝克将其解释为“为工作而接受的教育或训练”,即通过专门教育,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该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只有接受一定专业训练的学生,才能从事一些专业工作,也就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因此,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承担的重要使命。
大学教育常常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个理念相对立,从而使得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长期处于分离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理念互相交织着所起的影响。
坚持专业教育的人认为,通识教育不适应也不适合行业专门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化分越来越细的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高求越来越高,人们已经没有太多精力或时间去了解和掌握除自身所长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在现代的社会里,人们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谋职”,所以掌握一门科学技术或实用知识是最为必要的。大学教育就应当适应这种需要。
坚持通识教育的人则认为,专业教育使人们成为了“知识的附庸”,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相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教育内容比较狭窄,仅限于专门人才所需的专门领域的教育。由于注重和强调专业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多项素质能力上不适应;同时由于知识面窄,专业局限性大,只能适应一个岗位或职位,而不是一个社会。
笔者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利弊应辩证分析,当今的高等教育应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能片面的一概而论,更不能趋于“一边倒”。尤其是对于长期以来受前苏联教育的专家至上等观念及认为“接受专业教育是一个人谋生的重要途径”的实用主义的影响而非常偏重专业教育的中国高等教育界来说,强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接受专业教育,而且还需要接受能够提升自身素质的通识教育,两者不可或缺。
首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过份专业化的教育使得学生被束缚在某一狭窄的知识或技术领域内,不利于新时期坚持以人为本,也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还需要基本的素质,否则将无法独立自主地立足于社会。只有通专结合,才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接近教育的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发挥大学的主体性,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专业化的高等教育结合通识教育,可提升高等教育的品位,使培养的学生更加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使大学成为整合整个社会、民族和整个人类价值与理想的重要力量,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再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当今的科学技术正朝着知识领域的交叉发展,也就是说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分化要求高等教育的专业化,但仅有专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却不能满足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要求。当前,新科技革命促使许多学科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而单一学科已不能有效地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复杂的问题。这种综合化的趋势今后将进一步发展。显然,高等学校过分专业化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培养多学科人才的需求。大学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适应职业与工作岗位变化的需要,让学生在学校打下扎实宽厚的基础,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方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1]郭三娟.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