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认识误区

2010-12-31 10:38牛润霞
创新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误区创新能力机构

文/牛润霞 陶 春

影响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认识误区

文/牛润霞 陶 春

尽管极具天赋的人因为更容易创新而很受欢迎,但组织和机构的创新却能够把许多平凡的人转变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天才

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起主导作用的现代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变动的形式和方法,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提高创新能力被许多国家列为战略任务。但是,认识上的偏差会导致行为上的不得要领甚至失误。在我国,人们对创新还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甚至一些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建设。

只把创新看成人的行为,而不是组织的行为和整个机构的行为,从而忽视了组织和机构的创新。

误区一,把创新等同于科学技术发现发明,而忽视了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创新

创新不等于科学技术发现发明,这是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时就已经明确了的观点。把创新等同于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的观点又叫技术创新理论或技术推动论,这种观点提出推动创新的主要政策是增加研发(R&D)的有效投入。在我国,这种观点仍然占有重要位置,表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中,政策的制定和创新的投入主要向科学技术领域倾斜,而社会和经济制度方面的创新则缺乏必要的关注和有效的政策支持,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和机构建设。这种倾向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创新能力就很难有效提高。

这是因为国家创新能力既包括为国家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能力,更包括国家把这些发现发明运用到经济社会实践中使其转化成产品和先进工艺的能力。后者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以国家经济社会结构、制度方面的创新为前提。因此,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政策设计既要着力于科学技术,也要着力于社会和经济结构、制度。目前我国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在社会和经济方面,比如,我国普遍缺乏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大学教育体制,这使许多大学生发挥不出自身的创新潜质,我国也缺乏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这使得生产领域的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科研人才由于缺乏合适的研究课题而闲置浪费。另外,我国行业协会组织的发展很不充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国家支持和鼓励创新的财政税收制度不规范,金融体系严重制约着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政府行使职能的机制妨碍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建设等,这些问题都在呼唤着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创新。

误区二,只把创新看成人的行为,而不是组织的行为和整个机构的行为,从而忽视了组织和机构的创新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高度组织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仅科学与技术通过密切的分工协作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且科技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技化过程都在不断加深,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深度互动把创新变成了一个需要系统性努力的社会活动。在这样的社会活动中,尽管极具天赋的人因为更容易创新而很受欢迎,但组织和机构的创新却能够把许多平凡的人转变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天才。所以,当创新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群体性活动时,组织和机构的创新问题,或者是创新型组织的建立问题被置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德鲁克甚至认为,当前的世界危机,主要是要求进行机构创新的机构危机。那些集聚着大量受过高等训练的人力和大量可支配财力的大型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把它们建设成为创新型组织,为它们赋予全新的创新能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活动中,才能够激励企业和个人的创新积极性。

从国家层面来看,认识组织和机构创新的意义,目的是要求国家能够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组织机构的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从我国的实际来看,解放思想尤其重要。解放思想的程度既决定着一个社会文明的高度和发展的力度,也决定着创新的广度和速度。解放思想,就是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不正确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从因循守旧、亦步亦趋的做法中解放出来,认真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从有创新倾向的事物出发,大胆突破,勇于领先。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开拓创新,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凝聚更大的力量、集中更多的智慧。

误区三,第三个认识问题是只把创新看成对原有的或旧的事物的改进过程,而不是有计划地、系统地淘汰旧的过时的东西的过程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创新就是对已经知道的和正在从事的工作进行改进,让其拥有一些新意,而不是有效地、有目的地创造不同的新的事物。这是对创新的肤浅认识。真正有影响力的创新很少是现有事业的延伸,也很少能够与当前业务范围、目标、方向、技术或生产流程相适应。就像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当代最伟大的创新一样,它完全放弃了原有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破除了市场经济机制不能与公有制有机结合的迷信,造就了我国近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也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主要的火车头之一。

但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把创新理解为对原有事物的改造或改进从而使创新不能突破现有框架和结构的现象仍然明显存在。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不发达的状态向发达状态发展的过程,除了需要通过创新用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之外,还需要通过创新用先进的制度和思想观念代替落后的制度和思想观念,用先进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代替落后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这样,创新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淘汰过程,而不全是改进改良过程。只有系统地淘汰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才能解放出更多的资源,并把它们配置到更合理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创新政策的选择就需要把关注点从创新的结果转向创新系统。由于大多数创新活动都是市场激励的结果,因此,维持一个秩序良好、运转灵活的市场机制是政府推动淘汰型创新的首要政策选择。其次,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企业家的主体地位是推动创造型创新的直接手段。第三,把创新变成无处不在、无处不为的社会活动,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创新活动中来,并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到自己的创新带来的利益,这就同时壮大了创新主体和创新客体的基础,使所有具有创新倾向的事物都能及时被创新。最后,在广大群众的创新才能不断得到激发的实践中,要善于发掘、总结和提炼创新案例,使其在创新中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这也是我们推动创新的又一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学习时报》社)

猜你喜欢
误区创新能力机构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