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0-12-29 00:00:00万迎春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0年3期


  我们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经常会遇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词,如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特殊社会形态,既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特殊社会形态。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特殊社会形态呢?
  1.正确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是指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的,经济上是半封建性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独立,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控制和奴役的国家。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确理解应是“不完全的或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
  2.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半殖民地化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政治上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从半封建化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后,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同时,中国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确立了清政府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的地位,从此,清政府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就是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后,中国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发展;国家形式上保持独立和主权,而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被资本主义列强所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中国社会从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反侵略反封建,为此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进行了不懈努力。例如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高中历史教材所涉及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做的简单的归纳、分析,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