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盛开情感之花

2010-12-29 00:00:00马荣花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0年3期


  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随着这种积极状态的维持,继而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动力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提升修养。由于本身的人文特性与教育功能的要求,历史学科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始终关注情感因素的渗透。
  当代中学生由于所受教育层次尚低,生活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往往对发生在过去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不能客观认识、判断,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滋生错误的思想。历史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将真实的历史呈现给学生,而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因素显得特别重要。只有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他们才能真正地融入历史,与历史对话,升华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来说,落实情感教育,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历史情感教育的目标
  从历史学科的特性可以看出,历史教学可分为两个基本领域: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
  首先,确立情感目标的认知内容。就目前新编中学历史教材而言,绝大部分历史知识点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如“商鞅变法”体现出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勇于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强烈历史使命感;周恩来东渡日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体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每个章节每个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内涵,制订出教学情感目标的具体内容。
  其次,确定学生情感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如果说,历史教学的认知目标是将知识转化为智能的各种层次的话,那么,情感目标则是对认知内容的体验所达到的内化等级,即是经过内心体验到形成行为规范的连续变化过程。如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时,结合爱国主义者的相关素材,配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首先使学生愉悦地接受,然后让学生作出满意反应,接着使学生通过对爱国主义者的事迹、思想的认识,进行内心体验,逐步对爱国主义的内涵、价值观作出全面而系统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形成爱国主义人生观。
  二、注重教师自身情感的培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否则,又怎么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的情感来源于教师对生活的激情,对祖国的挚诚,对人民的热爱;来源于对教材的熟知,对历史的彻悟,对现实的体验。试想,当我们充满激情地通读课本时,心灵必然易会被其中的丰富内容所触动、所感染。但是,由于年龄、阅历、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中学生的历史情感往往显得较为单薄,没有丰厚的积淀,需要有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调动了自己的情感后,一定要通过言行、神情等,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对他们进行诸如真与假、是与非、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等方面的情感教育,并把对学生的关心、宽容、期待、理解等真情实感灌注其中,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这一价值功能。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以情育情法。
  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其他人,使之产生同样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以情育情法就是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2.以境育情法。
  情感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这就好比文学作品通过描写来渲染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增强其艺术表现的张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进入角色。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学会聆听,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不搞“一言堂”,也不轻易否定学生,更不随意批评学生,而是学会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使学生在创造的海洋中遨游,插上想象的翅膀,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所有的这一切,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离不开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离不开彼此的信任。
  3.以想育情法。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储备的知识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想象,超越时空,与历史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触动历史的脉搏,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最大限度的释放自己情感。如在讲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各学科相关知识,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等展开想象,讲述泼水节、那达慕等节日的概况。
  4.以美育情法。
  就历史教学的内容而言,美育无处不在,既有历史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还有历史的艺术之美、科学之美。历史课上的自然之美,既有原生态的自然美,如名山大川、江河湖泊,又有人工生成之美,如巍峨的长城、庄重的孔庙。无论哪种是哪种美,只要教师讲授得当,都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进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当前学校美育的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参与美的创造,而美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审美实践,因此,历史教育中的美育必须与智育同步,以美育促智育,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从中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寓情于理的教学,它使学生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受到良好熏陶,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的不合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历史教学的活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都将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