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比喻哲学,意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哲学需要沉思的理性。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性,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及时地、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公民。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反思后如何实践?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反思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教材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好的教学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把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能力。
进行教学反思时把教学过程作为反思对象,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发现的问题越多,就越有强烈的愿望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经常地、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当成教学科研的课题,并能予以关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能力。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有利于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经验。
二、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1.加强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这是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那么,他在教学中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就越大。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条件。
2.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这是教师教学反思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在教学中进行客观、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减少问题,改进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不仅需要领导、专家的正确引导,同时需要教师群体外部力量的影响与推动。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反思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教师的主动发展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运用正确的方法,这是教师教学反思能够实现的有效途径。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后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①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进行教学反思。如撰写教学日记、课后小结等。通过撰写教学日记、课后小结等,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感触、思考、困惑等及时记录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反省不足之处,重新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②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并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邀请同行或专家观看自己的教学并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可以使自己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同时,通过观摩同行的教学,分析他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也可以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新的视角,拓展思路,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同行的意见,取百家之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教学反思后的实践
对于自己撰写的反思记录,我们应常翻、常看,以温故而知新,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在阅读自己的教学反思后,我们总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收获最大的,莫过于我们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寻找更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爱学乐学、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教师要有反思的勇气、反思的能力、反思的习惯,要学会反思、勤于反思、善于反思,要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探索、在反思中改变自我。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