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
间丘露薇,196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著名的电视记者,现供职于凤凰卫视。她曾因2003年在伊拉兜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臀为“战地玫瑰”。
张学友扮演的杨衢云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个何谓民主,他回答,“民治民有民享”;第二个问题,何时才有民主中国,他说,“我是看不到了,你们还看得到”,枪声想起,杨衢云额头中枪倒下,十月围城的故事也正式开始。而我,则知道了有一个叫做杨衢云的人,他是香港开埠之后,第一个因为政治原因被暗杀的。
杨衢云,创办辅仁文社,致力于“开通民智”,“尽心爱国”,文社购买新学书报,讨论中国的发展及改革路向,主张推翻满清,建立合众政府。杨衢云同时还加八志在反清之洪门。1895年1月,孙中山到香港,经孙中山好友,辅仁文社成员尢列撮合,将孙中山在檀香山设立的兴中会与辅仁文社合并。合并后的组织名为兴中会,杨衢云被选为会长,孙中山为秘书。
1895年10月,兴中会第一次在广州起义,由杨衢云在香港任总指挥。不过被清政府获悉,70多人被捕,杨及孙被通缉。香港政府受清政府压力,迫令二人离境,于5年内不准入境。杨衢云经新加坡,前往南非约翰尼斯堡,之后再转往日本,并辗转在各地发展兴中会。
1900年1月,杨辞去兴中会会长一职,改由孙中山担任。同年从日本到香港,发动惠州起义。失败后杨衢云于年底返回香港,在上环结志街52号家中设私塾教授英文以养妻儿。1901年1月10日,杨衢云在私塾内被清廷派出之刺客陈林开枪刺杀。
2009年,香港致群剧社公演话剧《无名碑》,讲述的就是杨衢云的事迹。编剧是杨衢云的侄子。而这家剧团现在在香港大会堂剧院正在公演的《斜路黄花》,讲述的是在杨衢云被杀,孙中山避走海外之后,一群香港基督徒无惧杀身,策动“大明顺天国行动”。故事以香港基督徒革命者和东华医院,保良公局的士绅儒商关傈为经,以“大明顺天国”(1903)事件为纬,以中,上环的斜路为背景,重现百年前香港人在中国革命洪流中的血泪,挣扎与仁心。
杨衢云被人淡忘,有不少人相信,和蒋介石有关。蒋介石前妻陈洁如在回忆录提到一件轶事:“蒋介石为取得一张杨衙云坐于中央,孙中山站于后排的团体照,愿意付出100万元,原因是。如果给人看见我们堂堂中华民国国父竟居於随从的地位,那才真叫人难堪”。(《陈洁如回忆录》,第31章),而为了维系国父的崇高形象,官方文字上当然更是刻意贬低,而这些文字又成为后者大量引用的来源,于是历史真相就没有人再去关心,还好,总有一些坚持挖掘真相的学者,
100年前的这段历史,淹没在中环的高楼大厦之中,每天走过中环斜路的人们,相信没有人会想到,100年前,在这些地方发生过的,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还有人物。“十月围城”虽然最终没有用“十月围城”,但是至少提醒大家,100多年前追求民主中国的革命活动中,香港人曾经是举足轻重的一份子。孙中山也说,他的思想启蒙就在于香港求学的日子。
100多年前的香港,一个维多利亚城,无法和上海,北京相比,但是,每当时代动荡的时候,香港成为最安全的选择之一,这是因为,香港拥有自由。
现在的香港,像富商李煜堂,李纪堂律师何启这样的士绅儒商,举目四望,似乎已经绝迹了,但是香港人依然会是中国的民主进程中重要的一份子,看看那些年轻的面孔,100多年过去了,依然充满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