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世界智慧办好上海世博

2010-12-29 00:00:00陆正军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年4期


  [时政综述]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综合步行适宜距离、人体尺度和参观者的认知度等因素,提出了“园、区、片、组、团”5个层次的结构布局。
  2010年1月15日,胡锦涛实地考察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情况。胡锦涛特别强调:举办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举全国之力,而且要集世界智慧,确保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
  
  [命题趋势]
  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指出,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2008年,不少高考试卷都以这一热点命题。2009年山东、上海、广东、海南四地的高考题,都还在考查北京奥运这一话题。可以预测,2010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应该不会被高考命题者冷落,这一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已露出端倪。如:2009年高考上海政治卷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2006年高考上海政治卷围绕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考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在2010年的复习备考中,考生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举办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世博会的重要讲话、筹办上海世博会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世博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
  
  [考点链接]
  一、经济常识
  1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和竞争性。举办世博会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商机,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抓住商机,利用世博会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竞争中促进企业的发展。
  2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举办世博会要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但也离不开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调控。
  3 举办世博会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平台,宣传和扩大了我国特别是上海的知名度和声誉,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国家的经济实力。
  4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上海世博会给参展国家和地区带来发展的机遇,参与上海世博会是互利的,这正是各国和地区积极参与的原因。
  
  二、哲学常识
  
  1 人类实践要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呼唤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J呼唤着人类携手实践科学发展之路。
  2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通过举办世博会,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展望未来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网上世博会运用三维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将上海世博会园区以及园区内的展馆再现到互联网上,全球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世博会园区和展馆。
  3 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办好上海世博会,我们不仅要举全国之力,而且要集世界智慧。
  4 要正确处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办好上海世博会,既要借鉴以往世博会成功举办的经验,汇集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实现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也需要凝聚中国元素、突出中国特色、展示中国风貌。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本届世博会的创新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对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 要发挥正确认识对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办好上海世博会,要发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汲取世界智慧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6 客观条件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举办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现状,直接影响世博会的成功与否。
  7 志愿者服务世博、参与世博,是奉献社会的表现,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身能力和个人素质,体现其人生的社会价值。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8 树立群众观点。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群众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使更多的市民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
  
  三、政治常识
  
  1 举全国之力,办好世博会,是我们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文化职能,以及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职能,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 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世博会是展示上海城市风采和市民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广大市民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当好世博会东道主,积极争当志愿者。
  3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办好世博会,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先锋模范作用。
  4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发挥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创新训练]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这座醒目的标志性建筑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充分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据此回答1~2题。
  1 中国馆的设计表明( )
  ①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②创造性思维要突破现实的影响与制约
  ③艺术源于创作者的合理想象
  ④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A 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①④
  2 中国馆要充分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
  B 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 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不同的特点
  D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的特点
  3 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
  )
  A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C 意识刘物质具有反作用
  D 物质与意识性质不同
  4 世博大幕未启,长三角“世博经济”早已先行。2009年,江苏先后三次组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宣传推广江苏旅游,还精选了55条江苏“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向国际游客推出。江苏这一做法给企业的启示是( )
  A 发展旅游业要走国际化道路
  B 发展旅游业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 扩大规模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D 要善于把握商机
  5 世博会有句著名的口号叫做“一切始于世博会”,它的每一次举办,都在科技、文化艺术、建筑和生活等各方面引领了时代的发展,并产生思想碰撞,进发出新的火花,从而促发新一轮的学习、竞争和进步。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
  A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 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结果
  D 关键部分的性质和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6 上海世博会把“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作为5个副主题之一,决心将自身建设成“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展示和推广平台。城市多元文化能够实现融合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B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 矛盾无处不在、无吋不有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7 材料一
  根据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招募计划,上海正在选拔与培训中的包括7万余名园区志愿者、约13万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与此同时,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已经活跃着数以百万计的城市文明志愿者。
  材料二
  随北京奥运会成长起来的“鸟巢一代”和随上海世博会成长起来的“海宝一代”,代表着中国年轻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两次国际性的盛会中,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开放,信心、责任感大大增强,“自信、开放和有责任感”将成为这一代人的显著特征,也昭示着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这句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口号,不仅仅属于志愿者,也属于每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1)请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谈谈作为主办城市的市民应怎样来迎接世博会。
  (2)结合材料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答案:1 D
  2 D
  3 A
  4 D
  5 B
  6 D
  7 (1)①要正确认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我们在珍惜公民权利的同时,更要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当好世博会的主人,积极为世博会服务。②要提高个人的文明素养,做文明使者,树立良好的市民形象,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2)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志愿者通过服务世博会,赢得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②人生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志愿者不计较个人得失,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