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 谋求和谐 追求高效

2010-12-29 00:00:00刘福才
中国教师 2010年19期


  《和谐理念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丛书》由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季俊昌主任主编,该丛书由八本分册组成,除《和谐高效教学及本土化行动》系广饶县教育局聚合全县教研与教学骨干,在专家的指导下编撰而成外,其余分册的承担单位都是东营市的省或市级教学示范学校。各示范学校通过反思自己的教改行动,理性检视教改实践,科学提炼教改经验,集中呈现教学成果,这在东营教学改革史上尚属首次。东营市各示范学校以“和谐高效教学”研究与实践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可谓路径各异,但殊途同归,“和谐高效”成为理想课堂建设的范型和目标。
  东营市教科院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把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聚焦于课堂的“和谐”与“高效”。2001年各实验学校结合新课改实施,在前期创新研究的课堂教学“五个转变”(变教师讲解为引导学生自省自悟,变教师提问为诱导学生发问,变搞题海战术、应试训练为指导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涉及动手的教学中变教师演示为教导学生独立操作,变强制性教学管理为科学、民主的管理)中注入了新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使“五个转变”成为在教学层面实践新课程、提高教学品质和效率的重要载体,2003年该项研究与实验荣获山东省首届(中等以下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不断深化“五个转变”研究、加大该项成果推广力度的基础上,2005年东营市教科院提出并实施了“和谐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使改革直指课堂教学的形态、品质和效益。围绕和谐课堂建设,各实验学校创生了许多教学模式,有的教学模式还在不同范围得到了认可和推广,为推进全市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2008年结合“有效教学”的实验推广,东营市教科院进一步提出并实验推广了“和谐高效教学”,使“和谐”与“高效”成为全市教学改革的真正主旨,在不长的时间里即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和成果。《和谐理念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丛书》即是“和谐高效教学”本土化行动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成果之一。
  《和谐高效教学及本土化行动》分册是广饶县教育局近年来推广“和谐高效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成果。新课改推进伊始,广饶县在课堂教学改革层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就整体而言,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和规范措施,成效并不明显,特色也不突出。2007年,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该县启动并实施了“有效教学”实验研究,进一步加强了实验推广的规划和指导工作,努力创新“有效教学”理论研讨、专项培训、课堂展示、成果评选等科研活动载体,并辅之以著名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引领、先进学校的经验示范和影响、优秀教师的典型引路和带动,使实验推广工作显现成效。2008年,在深化“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推广的基础上,结合东营市教科院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要求,该县把“和谐高效教学”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新的切入点,促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处发展。这种县域推动的本土化教改行动研究与实验,使该县各个学校的“和谐高效”教学模式频出,教学流程得到再造,教学策略不断创新,从而区域推进了素质教育,提升了课改实施水平。《和谐高效教学及本土化行动》分册,对于唤醒县区的整体教学变革意识,激励县域的教学改革行为,也有一定的经验启示意义。
  《学案导学的实践研究》和《塑造生命灵动的课堂》两分册,分别是利津县第一中学、东营市胜利五十九中近年来实施“学案导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学案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需要而设计的,是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案,而“学案导学”是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具体形式。实施“学案教学”,使教师可以方便、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利津一中和胜利五十九中以“学案导学”为突破口,扎实研究,认真实践,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好绩效。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还告诉我们,不论是高中学校,还是初中学校,实施“学案导学”可以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有效解决学生厌学问题,这对于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于提升学生自学、参与、合作、交流、表达、质疑、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意志、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重要的行动价值和实践意义。两校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成果值得推广。
  《“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分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阐释了“零”作业下教学改革的探索,它通过大量而翔实的资料、丰富而生动的案例以及成功的实践经验,客观地向读者展示了利津县北宋一中这所农村学校实施“零”作业教学改革的现实、思想、认识和实践。2007年以来,北宋一中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引发了该校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逐渐回归到关注人的发展上来。从书中可以了解到,“零”作业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行动,它以“零”作业的方式替代了以“作业量”为标志的“题海战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改革后的教育的重新建构,“逼”着师生必须改变博弈的方式OfqXNvKU4aACyGIVTICj0w==,使教师的博弈策略变“题海战术”为课堂和谐高效教学的建构,学生的博弈方式变“低效劳动”为“高效学习”。在“零”作业的前提下,“时间战术”失效,通过和谐高效教学的实施,向课堂要效果、要效率、要效益,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质量的保障。北宋一中“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在不长时间里引起大的反响,其蕴涵的价值和凸显的意义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竞和”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分册是东营区第一中学这所新建学校教学改革及其实践创新的新成果。该校在全省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借助省市专家力量,结合学校精心培育的“竞和”文化,立足实际,着眼课堂,从学校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入手,准确把握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各种因素,探索出了以“五步导学”为基本框架的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课堂教学六大策略,扎实锻造以“和融竞进、低负高效”为特色的“竞和”高效课堂,取得了显著的教学实绩,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该校,“和融竞进”是师生的核心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改革而营造的氛围背景和提供的动力支撑;“和融竞进”的课堂是合作、融洽的和谐课堂,是思维碰撞、思想砥砺、情感交融的竞争课堂,是共同体验探究、共同快乐进步的发展课堂,是继承文化、生成智慧的文化课堂。“和融竞进”实现了“低负高效”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课堂焕发出了应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一所年轻的学校,凭着敢于尝试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气魄,在教改路上留下了闪亮的印记。
  打造《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分册的是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本书对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诠释,提出了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建设的特征与要求,分学科详细阐述了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模式及操作示例。该分册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颇具借鉴意义。2002年,该校基于教育教学的异化,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功能与职责的错位等现实,提出并实施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全校教风学风为之一变。在不断深化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2005年至2008年,承载着使命感的胜利四中人,又将洋思经验、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注入到自己的教改行动中,在教改实践中使“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日趋成熟,教学效能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2009年,该校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施的“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建设”行动使学校的教改文化更富内蕴,更具特色,更显魅力。
  
  《小学和谐高效教学探索研究》分册是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多年来实施“和谐高效教学”的智慧结晶。小学教改如何实现课堂文化的升级,如何觅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诗意栖居,如何秉承“和谐高效”理念、创新“和谐高效”方法、实现“和谐高效”目的,一直是该校孜孜探索的教改目标。在“和谐高效教学”探索研究中,该校校长要求教师努力践行“七字真言”,即“敢”字当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勇”字争先,勇于创新进取,探索实践;“细”字落脚,细于微观具体,注重细节;真正在“实”上下功夫,在“真”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优”字上见成效。作为学校的主打课题,在校长躬身实践的榜样带动下,全校教师结合“和谐高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把问题课题化,把教学科研化,把结果成果化,在实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效对接的同时,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科研素质不仅得到了提高,而且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与此同时,为深入推进“和谐高效教学”实践研究,该校在开发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的同时,一方面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来校把脉,明晰深化课堂新建的路径和方略,一方面充分借助本土专家进行系统研究、跟踪指导和经验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和谐高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质量和品位。
  《智慧课堂建设行动研究》分册记录了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全体教师研究与实践“智慧教学”的行迹和心迹。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再实践的求索中,他们觉悟到:人们可以通过知识而接近智慧、获得智慧,但是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只不过是追求智慧过程中的阶段性产品和部分产品,还不是智慧本身。须知,教育对智慧品质的追索,既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之根本使命的要求,更是教育之为教育的要求。智慧本是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由是,一名睿智的校长和一群富有智慧的教师通过切实的实践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引领教师和学生钟情智慧、追求智慧,让智慧唤醒课堂,让课堂创造智慧,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以此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智慧课堂建设行动研究》分册告诉我们:垦利实验一小的教师正凭借思想与实践的智慧,用生命哺育生命,用心灵雕塑心灵,用智慧点燃智慧,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之源。
  总之,以和谐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实践深化的必然呼唤,是新课程改革深入的必然要求。尤其在教育政策日渐深入的今天,锁定课堂改革,开展“和谐理念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注重教学系统重建的研究,反思和重构基于生命成长的教学生态场,其作用和意义自不待言。
  《和谐理念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丛书》,季俊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