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从长期来看,任何刺激政策的退出都是必然的,但是在经济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时贸然退出,不但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甚至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因此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不宜操之过急,必须遵循且战且退的原则。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冲顶回落的双重冲击之下,2008年底我国经济增长遭遇巨大挑战。在大规模财政支出与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经济较快扭转了增速下滑的困难局面,全年GDP增长达到8.7%,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总体回暖。分季度看,2009年一、二、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别达到6,2%、7.9%、9.1%和10.7%。这与2008~GDP季度增长幅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图形上呈现出一个标准的v型反转。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国内外流动性空前泛滥的背景下,我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都走出了一轮明显的上涨行情。尤其是部分热门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更是涨幅惊人,再加上CPI、PPI指数在去年年末快速转正,这些都加剧了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心。联系到近期美联储上调贴现率和中国央行短期内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表面上看,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似乎已经成为2010年中美两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题。然而,刺激政策真的可以功成身退了吗?笔者以为不然。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复苏的态势很不平衡,近期公布的数据表明美国经济的复苏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业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是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主要隐患之一;而欧盟国家由于其经济本身缺乏弹性,再加上目前希腊债务危机的影响和扩散,导致欧洲经济在短期内出现反复的可能性加大;就国内而言,过去一年当中,我国经济虽然实现了v型反转,但是事实上,企业层面、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而目前我国经济的回暖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由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所带来的,这说明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美联储宣布提高贴现率之后,全球股市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而我国央行近期的一系列旨在控制商业银行信贷增速和规模的动作也在事实上回收了部分市场流动性,这一举措对前期快速上涨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价格抑制效果明显。从以上分析来看,目前中美央行通过运用量化操作回收部分流动性的目的主要在于矫正前期经济刺激政策的目标,即一方面促使各项刺激政策真正作用于实体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达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切实防止各种资金流入资产市场造成资产泡沫,延缓进而打消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因此,当前中美央行微调货币政策作为信号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实际影响,而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这一系列货币政策的调整显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监管机构的意图。
当前,我国经济回稳的趋势虽然正在逐渐明朗,但不仅外部需求萎缩的局面尚未有根本性改观,而且我国经济自身的深层次问题也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再加上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快速恶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以往我国依赖粗放式的投资与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显然难以为继,因此2010年我们应该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刺激政策的调整优化,利用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引导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流入到有助于改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结构优化的行业和产业上来。这一方面需要政府下大力气打破行业垄断,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包括资源能源、电信在内的行业和产业,从而为这些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加快出台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并引导民营资本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大财政资金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才能够促使民众免除后顾之忧,进而促使社会消费以及整个经济步入良性增长轨道。
而从长期来看,任何刺激政策的退出都是必然的,但是在经济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时贸然退出,不但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甚至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因此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不宜操之过急,必须遵循且战且退的原则,同时把握好连续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即当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时。政策就可以连续性为主;当经济运行态势出现较大变化时,则要以灵活性为主。也只有如此,才能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在国内经济得到根本性改善的前提下,经济刺激政策才可正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