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破冰

2010-12-29 00:00:00宋合营
中国周刊 2010年3期


  姗姗来迟的公立医院改革,寄托着贫病百姓的殷殷期待。它的试航,将把“新医改”战舰引向何方?
  
  54岁的山东潍坊农民李秀兰心里有些纠结。去年11月,她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做了泌尿科手术,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她生怕病情反复,因为那意味着“又要花钱了”。在此之前,做手术花掉了李秀兰2.4万元的积蓄,即便是“新农合”可以报销7900多元,对于以收垃圾为生的她来说,剩下的钱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是中低收入群体就医时复杂心境的缩影。大量像李秀兰这样的患者深陷“看病难、看病贵”困境。
  值得欣喜的是,千呼万唤之下的公立医院改革,终于听见了雷声。
  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主张“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乍看上去,这些表述似乎与去年4月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并无二致,但诸如取消药品加成、非公医院一视同仁、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引保险解决医患纠纷等一些新亮点,还是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由此带来的争论,也异常激烈。
  以“取消药品加成”为例,《意见》规定,将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目前,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实施差额拨款,对药品实施加成是医院维持运营的重要途径。取消这部分收入来源后,固然能够斩断“开大单、多开药”等积弊hnyxT9oCgK1D2NFLI0fRvw==,但由此而形成的医院亏空和医生收入的减少,政府投入能否很快补上,却成了医院最担心的问题。
  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患者也忧虑:新增加的药事服务费,会不会成为医院牟利的新手段?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会不会拆东墙补西墙,药费降了,诊费却升了?
  再比如“非公医院一视同仁”问题,《意见》规定,“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但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对民营资本是否可以通过注资公立医院来参与,却未有任何只言片语的提及。
  所有这些,都需要列入试点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仔细研究,权衡各种利弊。
  李秀兰所在的山东潍坊是16个试点城市之一。当地的卫生局负责人坦言“压力很大”,他说,这次不是实验,是试点,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2月27日,温家宝在与阿友交流时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应该坚定不移”。
  这正是患者李秀兰所热盼的。面对当地媒体记者的采访,这位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这样表述她的期待,“希望能再便宜点,让我们进医院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