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剪宋

2010-12-29 00:00:00杨小凡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0年12期


  宋御使传为唐元年间御使,因为官清正被奸臣上奏误斩。皇帝后知内情,赐金头厚葬,金头御使便在药都传了下来。御使的后人均住在砚瓦池街,以经商为业,独神剪宋居一油篓巷。神剪宋乃道光年间一剪纸艺人,在药都手艺道被尊为第一。
  神剪宋一生未婚,寓身之所仅三间海青瓦房,镂花独门小院,院门上一年四季贴一朱红纸剪的字号“远静居”。“远静居”四面楼围,视野窄短狭促,实难谈远;油篓巷身处闹市之中,昼夜人声喧哗,更难说静。“远静居”常被人猜测不透,这是题外话。神剪宋也与他的“远静居”一样让人深不可测:他极少在街面上走动,有人说,他总是在屋里不停地用那把一斤重的黑铁剪绞纸,有人说,他只有夜里才动剪子的,白天要么读书,要么看四周摆的唐宋陶器,研究先人的剪纸图案……这都是来自初来药都的外地人的传说。
  其实,神剪宋虽然有些怪,但不难接近。早年,谁家闺女出阁,一卷红纸送过去,到出嫁那天,每件嫁妆都会贴上剪纸,或花、或鸟、或山、或水、或楼、或阁、或吉祥如意、或丹凤朝阳QGags3Qt9AIiaNGoOw4HDg==、或鸳鸯卧莲、或月桂飘香、或福寿万禄、或狮子绣球、或白象鹿鸣、或龙颜凤姿、或天马行空……你有多少嫁妆,就会有多少种图案,个个如生如肖。药都大户婚嫁以有神剪宋的剪纸为荣,赏银自然不少,但神剪宋只收十两。他有个规矩,富户官家相请,动剪就是十两银子,再多也是十两银子;其他剪纸只在“朗古斋”有售,有买不起又想得他一片剪纸者,就要看他的兴致,兴致好,随手剪了,白送,没有兴致,“远静居”的门你也叩不开。
  进了六十岁的神剪宋,就很少动剪了,因为很少有人能分清他徒弟樊凤祥的活儿与他的差别了。这些年,他最近的是到德振街清风楼听戏,兴致高时,就动动剪子。这一年“泰和公丝绸庄”周老板的母亲八十大寿,在清风楼包了一个专场。因“泰和公丝绸庄”以诚为信,神剪宋就接了请帖。
  这一天,神剪宋早早地被周老板的轿子接到清风楼的包厢。周老板来到神剪宋的包厢时,见那黑铁的大剪放在了一张石榴红的红纸上,立即高兴得整个脸都笑了起来。戏开场了,是清风楼最叫坐的“郭子仪上寿”。锣鼓声起,在大包厢中的周家几十号人停了欢歌笑语。好戏光景短,转眼间大戏谢幕,清风楼大灯全亮,大包厢内欢笑声又起。当管家把剪纸用大托盘送到大包厢时,人声立寂。只见:郭家大院楼阁错落,花鲜树茂,鸟鸣水潺;文武百官六十六人或坐、或拜、或拱、或揖,散落大院;七子八婿笑在眼上、脸上、身上、嘴边、眉间,或跪于堂内、或立于堂内;左上角另有扶老携幼各色看热闹之人一片,或羡、或惊、或喜、或叹,生人一般。周老太太一一数来,正好有大限之数九十九之人……
  神剪宋被周家簇拥着走出清风楼之时,迎面碰上西门大街富少柳少儒。柳自小恃富而横行于药都,看人总是向上乜斜着左眼,久而成习,药都人送其外号——柳眼子。柳少儒一见神剪宋这般架势很是不悦,左眼向上乜斜:“也算了人物!”神剪宋微微一笑,上了轿子。
  第二天,药都都在贱卖神剪宋剪的小人儿。这天上午,睡足了神的柳少儒在六个家丁的前呼后拥下,来到了西河滩闹市。见货郎正沿街叫卖小人儿,要了一个,只瞅一眼,便一挥手:“全买了!”手下人不解,“大少爷,买纸人干吗?”“蠢驴!你看这是谁?”“这,这……”手下人还要还嘴,柳少儒甩手给了他一个巴掌:“别说身子了,就凭这眼神……”
  一街的纸人儿,柳少儒能买完吗?不能。柳少儒只得托周大秀才出面请神剪宋听戏,了事。后来,神剪宋停了手。可此事一直传到今天,小纸人儿也卖到今天。
  〔责任编辑 君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