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反思见习—校本教材”实践模式探讨

2010-12-26 11:01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22期
关键词:校本资料教材

周 丹

“实训基地—反思见习—校本教材”实践模式探讨

周 丹

传统的见习模式有很大的随机性,学生得到比预期少的有限收获;现行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编排多数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与学脱节,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校精心设计的“实训基地—反思见习—校本教材”实践模式有效地弥补了上述的缺陷,现报道如下。

1 实施过程

1.1 见习对象

初中毕业后考入我校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三年级学生,其中 2004级 48名,2005级 50名。均为女性,按照授课计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安排 2周临床集中见习。

1.2 见习基地的建设

我校为江苏省教育厅确认的首批 (2005年)参加技能型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结合我校实际,与附属医院一道选择病种有代表性的病区,建立了“教学和实体合一”的病区多功能护理见习基地,聘请带教意识强、素质高、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为见习指导老师。

1.3 见习计划的制定

由学校资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见习计划,医院护理部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最后院校协商确定见习计划。

1.4 见习

见习前召开动员大会,提出具体要求;见习时学生自行组织成 2~3人的小组,可根据兴趣及病室实际情况选择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按护理程序完成资料收集,找出问题,做出判断,要求每人见习期间至少收集 1例患者较为完整的资料及制定护理计划,并在带教老师的允许、指导下对患者实施部分的护理操作。

1.5 见习反思,形成经验

学校安排年轻专业教师与学生一同下临床,一方面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与临床带教老师一道做好见习生的管教、管导工作,尤其是充分利用好每天见习结束后的时间,与学生一对一地回想白天的所见所闻,解答学生的疑惑,与学生一起分享感受,并督促学生就见习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惑书写反思日记,见习结束后交老师评阅;阶段性见习结束后,组织见习经验研讨会,推广有关经验,使个人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个人收获转化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1.6 见习为校本教材的研发提供了素材

学校高度重视见习经验校本教材的研发,成立了校本教材领导小组与编写小组,编写小组成员不仅有本校的临床课程老师、语文老师,还邀请临床带教老师及见习生代表。编写小组成员分析学生的需求,明确编写目标,制订出详细的教材开发方案,反复阅读 2004级、2005级学生的反思日记及护理计划(资料),逐字逐句分析含义,经过集体讨论修改归纳出“主题”及“次主题”,遵循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研发出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能引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校本教材。

1.7 校本教材的实施与评价

校本教材经过了“校本教材公开课—评价 (相关教师及学生代表)—修改”的循环实践过程,临床护理专家及校外课程专家审阅后认为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006级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前,随机将学号为单号 30名编为实验组,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感受 2004、2005级学生见习感悟,双号的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临床带教老师对 2006级学生进行评价;2007级学生在讲授护理程序时,先采用传统讲授法并进行主观评价,后使用校本教材进行课后辅导,再次进行主观评价,问卷现场统一发放,要求学生无记名方式如实填写,然后回收有效率 100%。评价均采用在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1.8 评价方法

临床教师对 2006级学生评分方法采用 Likert 5级记分法。

1.9 统计学处理

两组学生自信心、交流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比较采用 t/t’检验,2007级学生使用校本教材前后主观评定结果的比较采用W ilcoxon检验。α=0.05。

2 结 果

2.1 校本教材编写情况

两年来,98名学生共完成 126份护理资料及计划,患者分别来自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挑选出书写认真而完整、具有典型意义、浅显易于理解的 30份,按科别进行归类,编写成《30例患者临床资料》、《30例常见护理计划》,通过评阅 98名学生的见习反思日记,把具有教育意义的感受、感知、经验摘录下来,汇编成《见习感悟》。《30例患者临床资料》、《30例常见护理计划》被评为校本教材一等奖,《见习感悟》被评为二等奖。

2.2 临床教师对两组 2006级学生评价结果比较 (表 1)

表 1 临床教师对 2006级两组学生评价结果比较 (±s,分 )

表 1 临床教师对 2006级两组学生评价结果比较 (±s,分 )

项目 实验组(n=30)对照组(n=30) t/t’值 P值自信心 4.14±0.56 3.24±0.61 5.95 <0.01交流沟通能力 3.98±0.32 3.26±0.28 9.27 <0.01环境适应能力 4.39±0.65 4.06±0.25 2.60 <0.05护理操作能力 4.06±0.61 4.07±0.34 0.08 >0.05尊重带教老师 4.35±0.53 4.08±0.35 2.33 <0.05爱伤情感体验 4.25±0.67 4.28±0.21 0.23 >0.05专业的职业态度 4.32±0.57 4.01±0.51 2.22 <0.05实践中反思能力 4.42±0.29 3.58±0.78 5.53 <0.01责任感 4.65±0.48 4.18±0.36 4.29 <0.01

从表 1可以看出,除护理操作能力、受伤情感体验外,其他各项实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

2.3 48名 2007级学生使用校本教材术前主观评价结果比较(表2)

表 2 48名 2007级学生使用校本教材前后主观评价结果比较 (例)

从表 2可以看出,2007级学生使用校本教材后各项主观评价均显著高于使用校本教材前。

3 讨 论

3.1 严谨地设计反思见习过程,可获得高质量的经验,提高见习的教育效率

传统的见习模式由于医院工作繁忙,对见习带教不够重视,学校与医院配合不够紧密等原因,见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只是简单地经历了一种体验,简单经历导致学习有很大的随机性,得到比预期少的有限收获。反思见习模式从见习基地的建设、见习计划的制定、见习前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专业教师与学生一同下临床、督促学生完成反思日记、记录患者资料及制定护理计划、见习结束后组织反思经验研讨会等方面都是精心设计的。与传统见习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学校专门安排专业教师与学生一同下临床,帮助学生更好地反思护理活动经历,获得高质量的经验。(2)反思日记的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涉及的内容深而广泛,不仅记录经历,更重要地记录对经历的反思,记录的患者资料及制定的护理计划较前更规范而完整,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3.2 校本教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程序兴趣及提高动力

与陈双春[1]报道病案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及有助于内容理解与记忆,提高成就感及整体护理观念一样,除此以外,校本教材显著的特点:(1)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因教学需要的病案老师摘取于临床各科室患者病案,如陈双春[1]、周清平[2]提及的,或利用有限的时间 (一般为 2学时或 4学时)学生亲自收集,如邢风梅等[3]提及的,但因时间短,收集到的资料不充分、不完善。本文中的病案是见习生自由组合利用 2周时间根据兴趣收集的,浅显易于学生理解,适合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持久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每 1例临床患者的资料及护理计划后都注明提供资料学生的姓名,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见习生代表的姓名出现在编者行列;向学生阐明校本教材需要不断修改与完善,需要学生们在今后见习中为校本教材提供源头活水,表 2中对成为榜样持肯定态度有 28人,可见这些措施成为学生学习动力。

3.3 校本教材有助于临床见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刚刚接触临床的心理反应是紧张、害怕,不善于与患者、家属、带教老师沟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学习了“见习感悟”的学生,了解到见习生具有同样的心理反应,从而使紧张、恐惧的情绪得以渲泄和缓解,缩短了此过程,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同时,“见习感悟”启发学生结合临床各种情境,深层次培养对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活动反思及自觉调控的能力和习惯,并进行学科价值判断和评价活动,表 1显示两组学生的自信心,如交流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尊重带教老师、专业职业态度、实践中反思能力、责任感阿发那个面有差异。见习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职业训练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4],表 1中可以看出从见习实践中开发而来的校本教材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1] 陈双春.PBL病案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B):63-64.

[2] 周清平.妇产科护理学病例分析式模拟护理程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8):45-46.

[3] 邢风梅,陈长香,董胜莲,等.应用护理病历辅助护理程序教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1-852.

[4] 林 梅.学校 -社区 -医院联合型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36-537.

10.3969/j.issn.1672-9676.2010.22.063

226007 江苏省南通体臣卫生学校

周丹:女 ,本科 ,讲师

2009-04-08)

(本文编辑 崔兰英)

猜你喜欢
校本资料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