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工程为民生:“因为有政府提供的公租房”

2010-12-23 06:19
今日重庆 2010年7期
关键词:租房住房重庆

□文/本刊记者 熊 怡

十大工程为民生:“因为有政府提供的公租房”

□文/本刊记者 熊 怡

"Because We Have The Public Rent House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建设3000 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 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建设3000 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 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住房是当前头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实现城镇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三年建成3000 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几年旧城区改造中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安置房,力争解决占城镇人口30 %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所有公租房必须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房屋环境和质量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只要有稳定收入,都可申请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租金的60 %以内。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住性购房,抑制投机性炒房和豪宅,综合运用规划约束、土地供给、信贷税收等手段,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38岁的杨金会干着送牛奶和送报纸两份工作,丈夫于成贵在农贸市场边摆了个修鞋铺,女儿今年刚从职高毕业,儿子还在上小学。“来重庆打工快10年了,一直在搬家,一直在找家。要是能在城里踏踏实实地有个自己的窝就好了!”

现在,渝北区一碗水转盘附近城中村一处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是杨金会一家四口今年搬的第二个“家”了。每月租金200元,是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厕所、厨房都是大家共用,布帘子把狭窄房间隔成了3间。

从江津老家来重庆的这10年,他们先后在南岸四公里、沙坪坝梨树湾,还有政府专为农民工修建的阳光公寓租住过。哪里有便宜的房子住,只要能遮风避雨,杨金会一家就搬过去在那附近找活干。搬来搬去,他们在城市始终没有归属感。

▲鸳鸯片区民心佳园公租房样板间 摄影/唐 明

▲西永微电园公共租赁住房三期工程效果图 摄影/唐 明

靠着送报纸和牛奶,杨金会每个月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丈夫的修鞋铺平均月收入也不到一千元。虽说儿子的学杂费享受了“两免一补”,但女儿念职高的费用也是不小的开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微薄积蓄还要留一部分寄给老家的老人。

杨金会一家的人均收入不到500元,主要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廉租房轮不上,经适房更遥不可及。“现在有了政府修建的公租房,最快的下半年就能交房,租金只有市场价的60%,我们正在申请。”杨金会满怀希望地说,“就在附近的鸳鸯‘民心佳园’小区,还是电梯房,小区绿化也好,附近还有轻轨地铁经过,是我们做梦都想住的房子!”

杨金会说,“弟弟、弟媳在沿海城市打工,每个月累死累活也只有2000多元,根本不敢租房子。而咱们重庆这些公租房周边基本都规划了工业园区,政府考虑得周到,说明现在重庆各方面都在发展,越来越开放。也要让他们纠正一下‘打工就往沿海跑’的思路,回重庆也不错,既可进工厂打工,也可以做点小生意,房子已不是个大问题,因为现在有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啦。”

各方声音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张定宇:

“重庆正在大规模修建的公租房是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公租房实行‘租售并举’,按收入层次实行差别保障,实现了与现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有机接轨,可以缓解中低收入群体从‘有房住’过渡到‘有住房’的购房资金压力。此外,大规模的公租房建设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间,降低人口密度,优化城市布局,建设‘宜居重庆’。”

重庆大学建设与房地产管理学院院长任宏:

“大量公租房入市后,会把‘夹心层’人群吸引过去,有利于引导更多人转变住房观念。商品房市场上的需求就会被‘分流’,从而抑制部分投资性或投机性购房需求,有利于稳定房价。”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2007 级学生袁锐:

“大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就业、住房等各种压力是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巨大考验。如果能申请到公租房,先把房子的问题解决了,有安身之地,就不用当‘蚁族’,也算分担了我们就业的压力,从而提升职场新人的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租房住房重庆
重庆客APP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视觉重庆
租房记(一)
在这里看重庆
租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