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标准先行——专访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杨榕主任

2010-12-21 06:20采访本刊编辑部InterviewedandEditedbyECGBEditorialDepartment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0年4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绿色体系

采访、文_本刊编辑部/Interviewed and Edited by ECGB Editorial Department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衡量绿色建筑、规范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先后制定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近年来,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体系进入中国市场的趋势渐趋明显,也成为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之一,但中国还是要走自己的路,发展适合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体系。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与推动。而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工作进展如何?面临着哪些问题?政府部门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当21世纪迈过第一个10年的时候,本刊编辑部有幸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杨榕主任。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以下简称ECGB):自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以及2007年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以来,国内己有多少项工程项目正式通过评审取得了绿色建筑标识?怎样评价和看待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杨榕:我中心于2008年4月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正式开展。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04个项目获得标识评审,其中公共建筑53项、住宅建筑51项,一星级项目22项、二星级项目48项、三星级项目34项;其中完成施工图后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101项,运行后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3项。从数量变化上看,2008年有10个项目获得标识认证,2009年有20个项目获得标识认证,2010年随着21个省市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并陆续启动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标识项目数量显著增加,目前已有74个项目获得标识认证。

从1990年代起,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开始探索研究绿色建筑。2001年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就研究编制了《中国生态、宅技术评估手册》;2003年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又制定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对奥运建筑的绿色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节能减排战略,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建筑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并着手研究制定绿色建筑评价的国家标准;2006年3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6月1日正式实施。此后,绿色建筑事业得以迅速发展,绿色建筑相关的管理制度、技术体系、评价体系得以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宣传和推广力度逐渐加大,绿色建筑实践逐渐丰富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进行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实践,绿色建筑为社会所认知和接受的程度也越加广泛,绿色建筑在提升建筑品质、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引导相关绿色产业发展上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ECGB: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了推动绿色建筑更快地发展,您认为应在哪些方面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杨榕: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因此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绿色建筑在我国的东西部南北方发展还不平衡,不论在地区间还是在建筑类型上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尚缺乏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可供选择的适用性技术不多;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缺乏配套的强制或激励政策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等等。因此,为推动绿色建筑的更快发展,一是应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鼓励因地制宜地开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加大地方一、二星绿色建筑标识的工作力度;二是积极研究绿色建筑的激励以及强制推行政策,并加以分类推广实施;三是继续结合我国具体特点,针对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采取多种方式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四是进行适用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让更多工程设计和技术人员了解和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并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中广泛使用;五是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标识管理体系,加强标识监管制度的建设;六是继续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加强公众宣传及政策扶持引导。

ECGB: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什么特点?通过近年绿色建筑认证实践,我国的绿色评价标准有哪些不足?是否有修订计划并可能在哪些方面进行修订?

杨榕: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标准制定时积极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重点突出“四节一环保”的要求,体现过程控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该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特点,选择了结构简单、清晰、便于操作第一代评价体系的框架,即以措施性评价为主的列标识评价体系,便于绿色建筑概念的推广和普及。

但是随着我国绿色建筑实践的不断深入,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纵向拓展性不够,现行评价标准采用的评价方式难以涵盖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措施;二是横向扩展性不强,很多定量指标很难针对不同气候区、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地区资源条件下的不同建筑类型做到“因地制宜”地规范和引导;三是“全过程控制”还不到位,难以从“全寿命周期、全过程控制”的角度判断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此外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要求还没能在标准中体现;四是部分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提高。

近年来,我中心已组织国内各方面专家完成了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框架体系的研究,借鉴国外先进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框架、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性能评价优先、措施评价优化”的评价方法。其成果对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相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编单位目前正准备组织修订该标准,具体解决几年来绿色建筑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纳入最新的发展成果。该标准的修订,将有可能在充分分析总结我国几年来绿色建筑评价经验,研究国际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绿色建筑的要求,采用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更适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以及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赋权体系,以尽量满足不同类型建筑不同地域的绿色建筑评价要求,符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信该标准的尽快修订出台,对于满足我国现阶段绿色建筑评价工作需要,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ECGB:一些欧美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体系已经进入我国,并颇受个别中国企业的青睐,怎样看待这些标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如何引导中国绿色建筑发展?

杨榕:不可否认,欧美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起步较早,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过程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考与借鉴。对于近年来在中国推行的一些国外绿色建筑认证,一些单位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不顾其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不顾其标准的技术规定是否符合中国有关规定,甚至不顾一些不适用的措施多么昂贵,而不加任何判断地一味当作“最好的”加以采用,有的甚至作为给自己项目贴标签的手段,这就偏离了我们推行绿色建筑的真正目的,对于引导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建筑都是和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我国过去一些舶来品“水土不服”的现象也出现过很多,虽然全面体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建筑是世界许多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并不等于一国研究制定的标准拿到其他国家就适用。针对这一点,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是拿别国标准直接去使用,而在积极研究制定符合自己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际,就可以充分说明问题。当然在引导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积极学习借鉴、吸取国外好的经验和作法,同时也要向我们的广大建设单位、开发企业和设计人员宣传要真正了解绿色建筑的含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建造满足我国标准的绿色建筑,才能推动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ECGB:作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建设和实施的主要机构,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目前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杨榕:我中心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协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研究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关政策,研究制定绿色建筑评价相关管理制度并协助组织制度的实施,主编或参编国家绿色建筑评价相关技术文件和标准规范,受理以三星为主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目前已组织评审出30余项各类以及各种星级的绿色建筑,指导并协助全国10余个省市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开展绿色建筑研究和咨询工作,搭建了绿色建筑评价网络工作平台和交流平台。

目前的重点工作包括:继续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一些需要评价但又不能立即开展标准编制工作的功能上有很强特点的建筑,如医院建筑、超高层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等等,则积极组织编制评价技术细则,作为现有评价标准的补充技术文件使用,使现有标准更具可操作性;完善包括绿色建筑标识的评审及管理制度,推动建立评价人员与机构考核制度、监管制度在内的绿色建筑评价制度,推进地方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交流培训和研究咨询,研究适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激励政策,不断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绿色体系
绿色低碳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