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2010-12-21 02:09江,刘
中国科技论坛 2010年8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产业化湖北省

杜 江,刘 渝

(1.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2.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湖北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杜 江1,刘 渝2

(1.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2.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农业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面临许多问题。对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分析发现,企业发展面临着规模小、人才缺乏、筹资难、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此外,技术创新还受到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低、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

1 引言

发展龙头企业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方式之一,而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与市场和农户两头对接,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核心和支撑作用。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和农民的收入[1]。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也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农业组织创新的路径选择[2]。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并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中央文件对龙头企业、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楚的论述。

理论上,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龙头企业将千万家农户和国内外市场相连接,具有引进技术、深化加工、服务农户、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其次,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带动了结构和管理创新,把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和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应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过程,从而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最后,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还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途径和出路。龙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科研与生产、市场需求相衔接。但现实中,农业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涉农企业存在诸如收益低、规模小、筹资难、管理水平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再加上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给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这些正是湖北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2 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自1997年开始有组织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龙头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和带动力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湖北省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效地引导农民进入流通市场,把农产品带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的收入。在企业数量方面,培植了一大批龙头企业。2009年底,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最新确定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就有434家,包括原有的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等301家重点龙头企业,以及武汉灵星禽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33家新认定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这43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有33家是国家级的重点龙头企业。在发展成效方面,湖北省开发了一批品牌产品,如“国宝桥米”、“福娃”、“梅园”、“中汇”等。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板块基地,带动了一批农户,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2008年底,全省建设种植业农业板块基地3800万亩,畜禽养殖小区2191个,水产板块基地665万亩,出现了一批农业专业大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32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29家、过5亿元的53家、过10亿元的15家),带动农户659万户。实践证明,湖北省的农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和发达省份相比,湖北省的农业产业化还存在龙头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发展资金缺乏、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不仅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还会对技术创新的进行产生不利影响。

2.1 企业大多规模小,经济贡献偏低

截至2008年年底,湖北省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321家,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只有329家 (占10%),过10亿元的仅有15家,许多是规模不大的小企业,农民增收的辐射作用确实有限。从各地情况来看,截至2007年,武汉市共有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0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5家,省级35家,国家级7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有30家,过l0亿元的4家。孝感的13大集团中,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加工型龙头企业32家,占加工型龙头企业总数的58%。据张绍基[3]研究,孝感76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率不到4%;被调查的38户企业,注册资本超过亿元只有孝棉集团和湖北3509纺织总厂,且均属于低附加值行业,绝大多数企业在1000万元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万元;这38户企业绝大多数年均缴税在140万元左右,最少的只有2000元。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大气候。

2.2 缺乏优秀人才,管理水平不高

绝大多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缺少懂经营、善管理、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企业的多数员工文化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并缺乏专业的技能训练。管理者的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战略眼光。再加上企业的产权不明确,权责不明晰,没有详细、严格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缺乏统一的生产和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剧了管理混乱的状况,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从武汉市29家主要龙头企业的在职人员看,总人数为4676人,技术人员只有41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5.31%;获得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数为410人,占职工人数的8.77%;硕士以上学位的只有64人,占职工人数比例不到2%;平均1个企业仅有2名高学历员工,而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达到48人,占员工总数的90.85%[4]。多数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瓶颈”。由于人才匮乏等原因,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与设备,更谈不上自主开发新产品。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弱,很难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经营的动力和活力。

2.3 筹资艰难,渠道少

龙头企业信誉度大部分低于银行规定的门槛,争取信贷资金普遍困难,主要通过民间贷款筹措资金,而且金额较少。市、县、乡镇三级财政均属“吃饭财政”,可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财力非常有限。因此,投资主体分散,使用途径严格,难以集中财力扶持重点龙头企业,这些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普遍感到发展资金不足,既缺乏收购农产品原料的流动资金,也缺乏技术改造资金,靠自身造血功能来发展壮大速度缓慢。

2.4 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销脱节

原则上,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应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机制来约束两者的市场行为,并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实际上,已有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间通过签订契约、合作等形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经济关系从而使得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实施得到保障。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还没有真正形成这种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是一种简单松散的买卖关系,企业承担原材料和产品双重市场波动风险,因缺乏履约保障机制,企业与农民签订的合同常常不能履约,价高时农民待价而沽或直接向市场出售,价低时企业往往压级压价。而且签订的契约合同也不规范,要约缺项,没有载明违约责任。松散的买卖关系使得建立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面临很大困难。

2.5 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

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与国内同类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一项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多个地区的农业企业调查发现,所调查的企业中有35%的企业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只有6%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产品技术水平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几乎没有,产品的关键技术依靠外部引进的高达67%[5]。农业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其原因除了科研人员缺乏以外,这主要是加工水平和科技装备与同等的行业先进水平比有较大差距,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多数企业主要靠一些高校提供技术服务,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开拓能力弱,初级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

值得一提的是,处在风云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龙头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可能变得越发突出并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更大的阻碍。2008年底爆发于美国并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可作为市场激烈变化的例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受到了遏制,各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由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面临着诸多相互作用、相互叠加的不利因素,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保持产业化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将显得异常的复杂和严峻。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对大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许多企业将遭遇市场萎缩和销售降低、信贷资金不足、成本提高、库存增加、利润下降等困境和问题。危机还可能引发企业结构和经营行为的巨大变化。由于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与市场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危机的爆发会引发企业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资本结构等一系列的结构性调整,不仅浪费人力、物理和财力,而且结构性调整也无法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应对危机所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危机还会引起整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造成基地农户收入减少和积极性受挫。虽然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将危机的影响尽可能降低。但是,如何营造龙头企业稳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增强其对市场的适应性并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为企业的持续与良性发展奠定基础,这仍然值得深入思考。

3 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借鉴前人的研究[6],本文以湖北省有科技活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加工业这3个行业为例发现,2001—2008年,龙头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稳定在15个左右,2008年达到了最多的20个;科技和研发人员总数最近几年稳定在2200人以上;科技和研发经费的总支出费用除个别年份外逐年增多,特别是2007—2008年增加了1倍多,2008年达到53241.3万元(见表1)。可以说,2001年以来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正在稳步地开展,但是,发展状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各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总体排序,发现山东的龙头企业竞争力名列前茅[6]。实际上,仍以上述3个行业为代表,2008年山东省规模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总计15800人,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384518万元[7],这两项指标分别是2008年湖北省的6.9倍和7.2倍。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表1 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与研发活动统计(单位:万元,个)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特殊产业,除了比较利益低,农业有别于其他产业的主要特征还有: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季节性);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8]。农业的种种特性使得涉农企业也表现出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要负责农产品的保鲜;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生产的不稳定性;产业链条更长和质量标准规范性差等。此外,由于农业龙头企业还是联结农户和市场的桥梁,肩负着带领农户发家致富的重任,使得农业企业比一般企业更具有正的福利外溢性。技术创新对于一般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农业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其技术创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上述所讲的龙头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会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外,影响因素还有如下几点。

3.1 技术创新主体意识不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带动千万家农户发家致富,更应该树立技术创新、新技术引进再创新的主体意识。只有走自主创新、新技术引进再创新的路子,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中心,龙头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由于科研投入、研发团队等科技研发的主体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同科技研发的互通渠道不畅,使企业无法体会技术创新对于发展的重大意义,科技创新主体意识薄弱。以武汉市为例,2007年全市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只占整个龙头企业的13%,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的只占10.4%,绝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创新意识。

3.2 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技术人才缺乏

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目前的农业龙头企业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研发人员,所填报的科技人员组成中绝大部分只能算为企业生产的技术人员,从事技术创新工作没有资金、场地和设备的企业很多。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人才需求非常迫切。据武汉市对承担产业化专项的32个农业企业进行统计,技术人员仅占员工总人数的15.3%。由于企业综合实力偏弱、缺乏高素质人才,导致了技术创新难以持续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招聘人才难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企业都在基层,工作环境相对其他企业较差,高级人才择业意愿不强;第二,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多数企业仍然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与命令模式,这种传统的管理手段与现实需求不符,无法有效激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第三,相对于其他企业,农业企业的薪酬与福利标准低,在吸引人才方面无优势可言。

3.3 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积极性较低、农业科技信息掌握不对称、基层农业技术人才匮乏等原因,造成了分散、独立、小而全的农业产业结构,导致农业技术创新资源转化利用率低。目前,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仍然采取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是“以技术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农业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3.4 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难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2006年对湖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存在资金缺口的企业占92.9%,其中资金缺口较大的占43.8%;融资难易方面,有信用、有市场、有发展前景、有偿还能力的“四有”企业资金需求一般能得到满足,而创业成长型、规模扩张型、季节收购型和信用等级较差的企业都会碰到各种融资难问题[9]。企业融资难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资本市场的原因。前者在于企业的规模小、信用等级低,难以提供贷款所需的担保和抵押品;大多数企业多渠道融资意识不强,融资渠道单一且融资结构不合理,过度地依赖信贷供给。后者在于正规金融供给中信贷制度有缺陷,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演进渠道不畅,保险对农业和龙头企业的风险补偿功能不足等。融资难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5 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投入方式单一

在资金投入上,虽然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基数小,实际投入技术研发的金额不足,研发能力较弱。政府在对企业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支持力度不大,企业从别的渠道融资投入研发又比较困难,因此企业科技投入普遍显得不足。目前,湖北农业企业中的技术创新资金,除了政府的引导性科技投入外,最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但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型企业,自身拥有的资金大部分用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80%的企业表示由于缺乏资金,企业无力开展科技创新。加上对技术研发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

3.6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资金不足、技术服务力量弱小、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各类农业中介服务机构在科技创新体系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基层一线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不足,农民采用新技术成本偏高,风险较常规技术大,主动应用新型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科技示范体系覆盖面积不够,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有限。

4 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带动力的市场主体,在推进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做强龙头企业,湖北省相继出台了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规划(2009—201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说明湖北省政府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决心,也为今后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始终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创新平台构建来讲,可划分为技术创新平台、市场创新平台、文化创新平台和知识创新平台[5]。在实践方面,湖北省的农业龙头企业在许多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加强。

4.1 加强引导,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意识

湖北省政府尤其是科技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宣传、引导、规划力度。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企业负责人受知识水平、经营经验与模式、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时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宣传与引导,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到技术创新开展较好的企业学习经验,增强各位负责人对技术创新的体会与意识。通过切身的比较与体会,引导各企业的决策者逐渐提高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自觉将技术创新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4.2 加大技术创新财政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进行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科技投入分几个层面:

第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虽然湖北省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旨在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的方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但由于省内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均衡度、政府财政状况、重点关注方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建议政府要切实落实政策规定的内容,科学运用扶贫基金、科技三项经费、增加农业金融贷款额度、引导吸引外来资金等手段,改变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在资金投放方面,因地制宜地逐渐加大对农业企业的财政投入,切忌撒胡椒面的方式,要侧重扶持那些技术含金量高、产品质量好、发展前途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几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二,加大企业自身的资金投入。企业负责人作为创新主体,在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后,应该将加大科技投入作为长期的自觉行为。尽管近几年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对技术投入经费逐年增加,但与其他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没有制定详细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遇到技术问题时,大多缺乏长远考虑。因此,各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在每年度的企业预算中,按照企业发展需求,根据适当比例抽取创新投入经费,做好人才引进、技术研发、设备购买等方面工作。

第三,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首先,企业应从诚信入手,提高信用水平,并且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融资渠道。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大货币信贷政策向龙头企业和“三农”的倾斜力度;要转变观念,不断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应充分考虑农业企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体系。再次,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并创新信贷方式。最后,加快建立适合农村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龙头企业融资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推进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技术、资金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更新经营理念,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商资金与外来技术入股,借助外来资金研发,产生效益收入分成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项目,取得项目资金支持。

4.3 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以美国为例,为解决知识产权和产业创新脱节、发展停滞不前的问题,1980年国会通过了贝赫-多尔法案(Bayh-Dole Act),规定大学利用联邦政府资金开发出来的技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属大学所有,商品化权利也属大学,大学须负责将研究成果投入使用。同时规定,大学可以保留出售发明和转让许可证的经济收入。贝赫-多尔法案成功地调整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关系,使学术界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学术界对技术转移工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聘请产业界的科学家,推销教授们在研究活动中开发出来的技术。企业也纷纷改变各自为政的做法,或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跟踪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情况;或与学术界组成联合体,协同开发和促销技术;或购买专利,开发新产品,形成了政府、产业和学术界紧密结合、相互合作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对于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技术创新、产权等方面的权、责、利,这就打破了部门、机构、行业之间的界限,解决了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有效、低成本、迅速解决的问题,解决了科技创新、研究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

[1]高霞,高启杰.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61-167.

[2]喻建中.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组织体系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4):446-448.

[3]张绍基.对孝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金融,2007,(6):58-59.

[4]杨孝伟,岳玮.基于“两型社会”建设条件下的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思考[J].科技创业,2009,(12):13-15.

[5]张利庠.创新平台: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策略研究——来自中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千百十”调研工程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7,(4):127-133.

[6]王爱群,郭庆海.中国各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4):33-43.

[7]山东统计局,中国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山东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8]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9]张静.湖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问题调查 [OB/OL].http://www.hbagri.gov.cn/nycyh/ShowArticle.asp?ArticleID=5947,2010-04-30.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 in Hubei’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u Jiang1,Liu Yu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an 430023,China;2.College of Management,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205,Chin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However,the specialty of agriculture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agricultural related enterprises to mak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alysis of Hubei’s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 shows that small scale,human resource shortage,financing difficulties,defective benefit bond mechanism and low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se enterprises with their development.Furthermor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hampered by factors such as lacking of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low rat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defective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etc.Finally,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modern agriculture;leading enterpris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9D017)、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湖北省农业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2010Q061)。

2010-03-18

杜江(1979-),男,湖北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F323.3

A

(责任编辑 迟凤玲)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产业化湖北省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系统产业化之路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