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电子传媒发展小史

2010-12-20 08:55袁泽斌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2期
关键词:粤语华语广播电台

袁泽斌

摘要:本文以史带论,展示了粤语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发展历程,提出“研究粤语新闻需要国际观”,并在粤语新闻的发源地看到了如今粤语新闻发展的最佳状态。对“粤语新闻”这一历史产物做客观、深入的剖析,是粤语新闻传播研究的基础性文献。

关键词:新闻史粤语新闻新闻传播

香港地区的粤语新闻初创期

翻开中国有声新闻传播的历史,我们发现,粤语新闻其实是一个较古老的品种,至今已有80余年。粤语新闻发端于20世纪初——无线电广播事业发展的初创期,诞生地是香港。

1928年6月30日上午9时,香港第一个广播电台以3.55波长、845千周开始播音,台号为GOW,台址在香港岛毕打街的旧邮政总局二楼的录音室,这就是香港电台的前身,它的开播标志着香港广播事业的诞生,也开启了粤语新闻的“创世纪”。据考,当天播出的一条重要新闻是“英皇乔治五世今日为连接欧洲25个国家及美国、日本、澳洲和印度的广播系统主持开幕典礼,佢用金话筒致词”。当时制作出两小时的节目,包括粤语新闻。该台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所以不能播出商业广告,此规定一直执行至今。

1929年2月1日,GOW台号改为ZBW。台址从山顶迁往香港岛中区德辅道中的旧邮政总局大厦,并在楼内建造了一个略具水准的播音室。这一时期,每天广播时间为晚上9时至11时。1929年底,该台开办了新闻报道和天气报告节目。上世纪30年代初,由于社会的发展,香港市民拥有的收音机迅速增加,广播的影响逐渐扩大,播音时间逐渐增加到每天7小时,中英文分时段播出。节目内容包括转播英国BBC电台节目,定时播出新闻、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和英美股票价格,还播放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等。

1934年,ZBW电台开始用英语报道新闻,同年,成立了中文台(粤语台),台号为ZEK,这是该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时期,该台曾多次试图与广州市播音台安排交换播放节目,终因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

1948年8月,该台取消ZBW和ZEK的呼号,定名为香港电台(RHK),搬迁至大东电报局电讯大厦,并以该处为总部,达20年之久。1968年3月香港电台从港岛中区迁至九龙广播道新大厦,以此为新的总部,并一直沿用至今。①

另一个对粤语新闻发展有贡献的有线广播电台是丽的呼声(1949年~1973年)。该台办了24年,曾在香港市民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香港广播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它是一家英国总公司在香港开办的分公司,丽的呼声这个分公司的中文译名是1948年在香港以3000元奖金向市民征求而来的。这家英国总公司后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英联邦国家都开办了丽的呼声广播分公司,而且至今仍在播音。

上世纪50年代前期,丽的呼声有一个中文台,称银色中文台,一个英文台称蓝色英文台。两个台每天从早上7时至深夜12时不停广播。节目内容主要有音乐、新闻、广播剧(当时称为戏剧化小说)和故事讲述(当时称为天空小说)等。该台的新闻是由香港电台提供的。

1956年7月23日,该台的第二个中文台开播,称为金色电台,上世纪60年代早期是丽的呼声的全盛时期,三个台每天从早上7时至晚上12时不停广播。中文台的主要节目有音乐、新闻、广播剧、故事讲述、滑稽剧、体育评述和妇女儿童节目等,还经常转播粤剧和京剧等戏剧演出。使用的语言有粤语、国语、潮语和上海话等。可见,其粤语新闻是处在多语种传播格局之中的。

可惜丽的呼声好景不长,1959年8月,另一家商业电台开播了,进行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商业电台以其新颖的节目、无线传输节目信号的技术和低廉的收听费用等优势,使依靠铺设线路传输节目和每月需交昂贵收听费的丽的呼声相形见绌,受到威胁,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丽的呼声有限公司转型,停止了有线广播服务。

中国大陆的粤语新闻初创期

国内最早的粤语新闻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华民国时期。当年广东第一座无线电台——广州市播音台,民国16年(1927年)冬开始筹建,民国18年(1929年)5月6日开始播音,是当时全国的第十个电台。初期呼号为CMB,民国23年(1934年)3月,呼号改为XGOK。台址设在中央公园。广州市播音台的播音时间每年略有不同,节目内容有新闻、时事、演讲、金融、商情、报时、气象和文艺等。

广州市播音台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电台,除了粤语外,还用国语和英语广播新闻和时事。国民政府规定中央的一切重要决议、宣传大纲及通令、通告统一由南京中央广播电台传播,并由中央分批培训收音员,再派遣到全国各电台收播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新闻。

1938年,广州沦陷,广州市播音台停播。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重新建立广州广播电台,播音语言除了国语和广州话外,还增设了潮州语和客家话。②新中国成立后,该台更名为“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海外华人自办及外国对华广播中的粤语新闻

海外早期的华语广播是粤语广播。据考证③,华人社会最早的华语广播机构1933年春创办于檀香山,最初名为华人播音局,由《自由新报》主办。该报职员蔡融勋、佐治·林金和刘惠略负责筹划经营。创办者鉴于当地各国侨民多半有以其本国语言(方言)发音的广播,而华侨却没有自己的母语广播,因而决定创办此台。他们租用英文早报播音台的广播时段,从1933年4月30日起播出粤语节目。同年10月20日,因《自由新报》无力兼顾而由黄关有接办,并改名為华语播音社。1933年5月1日,华人彭爱贤在檀香山设立了另一家华语广播机构——檀华播音社。该社租用当地英语电台骑芝夭播音台(CGU),每逢周一、三、五下午播音。这是海外华文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两个华语广播机构(严格地说,它们还不是正式的广播电台),也可以说,它们的出现意味着海外粤语新闻事业的肇始。

业界认为,外国对华广播中,较早运用粤语的是美国。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的胡耀亭曾撰文指出:美国之音1939年2月18日开播广州话节目,每日1小时,后一度停播。上世纪90年代后期重新开播,每日2~2.5小时。自由亚洲电台1997年开办粤语节目,每日2小时,2003年达到3小时。④这就证明外国也相当重视粤语在“外宣”意识形态领域的战略地位。

海内外粤语新闻分布现状一览

研究粤语新闻需要国际观,即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辐射全球华人社区。有粤语人群聚居的地方就有粤语新闻资讯需求,粤语传媒应运而生。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粤语传媒虽然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政治倾向,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致力于弘扬粤语文化,推动华人社会的团结进步,增进当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了解。

国内拥有数量最多的粤语新闻传媒(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依附行政力量,架构起一张高密度的粤语传播网:从省级到地市、县,甚至珠三角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也有自办的粤语新闻节目。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对港澳台广播)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播出粤语新闻节目。

处于粤语新闻最发达状态的当数港澳地区,其传媒多以粤语为播音语言。世界知名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是香港最早成立的彩色无线电视台。TVB设有中文(粤语)的翡翠台和以英文为主的明珠台。翡翠台是香港收视最高的电视台,进入广东的有线电视系统后,也有极高的收视。在香港,TVB现有3个收费电视台,在TVB旗下的银河卫视播出。其中的TVBN,每日24小时报道香港及国际时事和财经新闻,每30分钟更新报道;口号是“无线新闻,事事关心”。香港亚视也有一个24小时播出的新闻台,2004年底开播,在NOW宽频的有线系统播出。3个24小时播出的粤语新闻台聚集在香港一地,可见当下的香港处于粤语新闻的最发达状态。

随着在国外定居和就业的留学人员以及大陆移民的增多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海外华语传媒开始崛起,粤语新闻是其中重要的一支。1980年~1990年是美国华语广播电视走向普及的阶段。在广播方面,出现了覆盖全国和北美广大地区的广播网。比如美国纽约的美加华语广播网(1976年6月创办,创办人刘恕),除纽约总台外,在美国的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西雅图、旧金山、费城、休斯敦、萨克拉门托和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设立了分台,通过卫星联播,使用广州话全天24小时播音。多伦多美加华语电台创办于1988年,1990年8月加盟美加华语广播网,成为该联播网的分支机构。该台租用CKFM99.9的副波,用广州话播音,内容有中国新闻、香港新闻、本地新闻和国际新闻等。

多伦多商业电台是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商业性华语广播机构,创办于1995年9月1日。其使用多元文化电台China Radio的广播时段,每天广播5小时30分钟,以广州话播出,逢半点及正点播报新闻,并随时报道香港的最新消息。特色节目有该台行政副总裁张家伦和新闻总监甄钧亮与两位主持人一起组织的《四大天王会议室》(时事评论节目)。

在温哥华出现了华侨之声广播电台和温哥华中文电台两大广播电台的竞争。华侨之声广播电台于1973年启播(由留学加拿大并定居温哥华的香港移民刘恒信创办),租用AM1470频道,每天播出4小时广州话节目。1993年1月以冯氏为首的Y.B.C控股公司收购了拥有AM1470频道的公司后,成立了温哥华中文电台,由香港广播界知名人士吴明林任台长。华侨之声广播电台被迫转换频道,这样一来,温哥华粤语广播界由一台独大变成了两台争雄。在竞争中,两台各有特色,拥有不同的听众:华侨之声有20多年历史,因而节目与手法较切合传统华人社区的需要;中文电台则以香港式经营投新移民所好,其听众比较年轻。

欧洲的华语广播电视事业是1980年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1990年6月,英国国际系列广播电台华人节目“城市好时光”在伦敦开播。每周广播5天,每天播音1小时(用粤语)。欧洲第一个华语卫星电视台——东方中文电视(CNE)1993年元旦在伦敦开播。每日播放2小时(1994年延长至5小时),其中约60%为广州话,由香港亚视(ATV)提供。欧洲第二家华语卫星电视台时代华人电视(TCC)为香港无线电视附属的电视广播国际公司(TVBI)控股,故主要节目来源于无线电视(TVB)的粤语节目,新闻所占比重为15%。这两个电视台开播后,欧洲地区第一次有机会通过卫星收看到两个华人电视台的节目。这对华人属于少数民族的这片大陆来说,无疑是资讯上的一大发展。

1999年8月21日,凤凰卫视欧洲台正式开播,使用数码卫星ASTRA 2A播送节目,并成功进入欧洲主流卫星电视网络Sky Digital以及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的主流电视网络,全面覆盖25个欧洲国家。现有粤语节目如《今日广东》和《大地苍穹》等。

澳大利亚的中文广播电视事业是从1990年发展起来的。澳洲中文广播电台(China Radio Network)是澳大利亚第一个24小时全天播音的私营华语广播电台,台址在悉尼。1994年5月试播,9月起正式播出。悉尼2RDJ社区广播电台是澳大利亚办有多種语言节目的广播电台,1979年12月1日成立,1983年开始全面播音。1994年6月6日开办粤语节目《悉尼早晨》,主持人周志强、李嘉华,每星期日上午播出1小时,内容有一周新闻、文化趣谈、香港传真和专题访问等。采用粤语和普通话播出的还有澳大利亚第一个华语无线电视台——悉尼中文电视台、新世界电视(独家播出TVB提供的粤语节目)、新西兰华人之声等。

在亚洲,说粤语的华人华侨主要居住在东南亚。新加坡华文传媒业发达,有一定的粤语新闻采制实力。马来西亚华人占全国人口的35%,每日下午6时至7时的时段专门播放粤语节目,主要由香港提供。马来西亚丽的呼声电台提出“放眼国际、关心社会”的口号,经常派人出访港台、大陆以及美加华语电台,与之联合制作节目。菲律宾“福华有线中文电视服务”和日本“乐乐中国”也不定期提供粤语配音的纪录片等节目。

注释:

①摘自《香港广播电视发展史》。

②《广州最早的广播电台——广州市播音台》,广东电台网站。

③程曼丽:《海外华文传媒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④胡耀亭:《冷战后美国对华广播的战略走势》,《世界广播电视参考》,2004(1)。

(作者单位:广州电视台)

编校:赵亮

猜你喜欢
粤语华语广播电台
粤语学堂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