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进龙,高承海,万明钢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回族、汉族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自尊的影响
梁进龙,高承海,万明钢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选取甘肃南部某县城一所高中学生123名,探讨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的关系,被试完成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自尊等测量。采用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回、汉族高中生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民族探索方面,回族高中生得分较高,并存在显著差异;回、汉族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自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能够预测自尊的水平,并且国家认同的预测力更强。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自尊;影响
自尊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广泛的影响。由于自尊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国内外研究者对自尊的产生和影响因素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多数研究主要基于个体因素 (如学业能力、社会接纳、外貌等),对于群体成员身份对自尊的影响常常被忽略了。自从Tajfel和Turner(1986)提出社会认同理论后,群体认同与自尊的关系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Jean S.Phinney,Adriana J.Uman a-Taylor等),研究结果表明群体认同和青少年的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目前国内还没有人对群体认同和自尊的关系进行过实证的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个体整体自尊的关系。
Harter(1993)将整体自尊定义为:个体对自己持有的整体尊重的水平。关于自尊和群体身份的关系,在理论上源于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自尊部分程度上产生于个体的群体身份或者社会认同,那些积极评价自己所处群体的人比消极评价自己群体的人享有更高的自尊。在多民族国家当中,这些观点得到了证实: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也是影响青少年自尊的重要因素 (Li Gong,Jean S.Phinney,Adriana J.Uman a-Taylor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民族认同和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社会行为等方面均有显著的相关。所以,形成积极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尤其有益于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发展。
民族认同是一个多维、复杂且动态的概念,当前很多研究都将其定义为是社会认同 (Taifel,1981)中的民族成分:即个体认识到他 (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其群体成员身份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国家认同是高于民族认同的更大的一种群体身份认同,完全可以在这个概念框架下去理解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以及他们对自尊的影响,国外研究表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国的少数民族历史背景、民族政策以及 “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和西方的民族 (种族)历史背景均有很大的差别,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各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问题同样变得更加凸显,因此研究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这些群体身份的关系,以及对自我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大意义。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甘肃南部某县城,回族高中生与汉族同学交往密切,他们的家庭大都居住在相对集中的回族社区,也有部分散居在汉族社区。
1.被试
被试来自甘肃南部某县城一所普通高中学,选取该校所有的回族生,汉族被试采用随机抽样。总共选取了123名被试,其中回族高中生64名,汉族高中生59名。剔除2份无效问卷后人数为:高一年级26人,高二年级45人,高三年级50人;男生57人,女生64名;被试年龄在15~19岁之间。
2.研究工具
(1)民族认同量表
采用Phinney于1992年编制的多民族认同量表(The 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MEIM)),该量表用于评估不同民族的民族认同。MEIM包括民族探索 (5个项目)、民族归属和投入 (7个项目)两个维度,共12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4(非常同意)。MEIM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Marcia的认同理论,测量了民族认同的核心成分。
民族探索是指个体努力学习或获得关于民族的历史、行为规范、信念,以及作为民族成员的意义等;归属和投入是指个体清晰的意识到归属于一个民族,并对民族伴随着积极的态度和自豪感。MEIM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高中生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1,大学生的为0.90。本研究中回族、汉族高中生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83和0.75。
(2)国家认同量表
采用Lilli和Diehl 1999年编制的国家认同量表 (National Identity Scale),该量表基于集体自尊测量 (Luhtanen and Crocker(1992))和社会认同理论,很好地测量了国家认同。量表包括成员身份、私人的、公众的、认同和比较5个维度,共20个项目,其中一半项目采用负向计分,采用7点计分,从1(强烈不同意)到7(强烈同意)。成员身份是指个体对于所属国家的价值或者贡献,私人的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国家的价值的看法,公众的是指其他人对国家的观点,认同是指国家身份在个体的自我概念中的作用,比较是指个体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对自己所属国家的价值或地位的判断。本研究中回族、汉族高中生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75和0.75。
(3)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 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该量表是国内外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量表共10个项目,包括5个正向计分和5个负向计分的项目,采用4点计分,从0(完全不同意)到3(完全同意)。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回族和汉族高中生分别为0.77和0.74。
3.施测过程
将所有量表编排在同一份问卷中,由研究者本人和该校心理辅导教师担任主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当场收回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后,数据用SPSS17.0社会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1.回、汉高中生自尊的特点分析
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高中生自尊的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别 (见表1)。结果表明,回、汉高中生自尊的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 (F (1,121)=9.19,p<0.01),描述统计表明回、汉高中男生自尊水平 (M =19.09,SD=3.85)高于女生的水平 (M=17.19,SD=3.38);年级、民族主效应均不显著 (p>0.05),也不存在交互作用。此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自尊的家庭月收入差异。结果表明,自尊的家庭月收入差异显著 (F (3,117)=2.74,p<0.05),即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高中生的自尊水平 (M =19.5,SD =3.49)显著高于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 (M =16.8,SD=3.92)。
表1 回、汉高中生自尊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2.回、汉高中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特点分析
描述统计分析表明,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最高分为48.00分,最低分22.00分,平均分38.24;国家认同最高分为138.00分,最低分91.00分,平均分116.38;这表明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本民族和国家都有较高的认同。将回族和汉族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结果表明,总体上回、汉高中生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民族认同量表的民族探索维度上存在差异 (t=-0.93,p<0.05),回族高中生得分较汉族高中生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 (F (2,118)=0.26,p>0.05))和国家认同 (F (2,118)=1.54,p>0.05))在年级没有差异。
表2 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量表各维度均分、标准差及差异检验
3.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的相关分析
表3 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自尊量表各维度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 (见表3),民族认同总分及其民族探索维度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国家认同总分及其成员身份、公众的、认同、比较四个维度均与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
4.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对自尊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的关系,以自尊为因变量,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各维度为自变量,采用Stepwise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最终结果显示,民族认同的民族探索维度和国家认同的成员身份维度进入回归方程,这表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能够正向预测自尊的水平 (p民族<0.05,p国家<0.001),总的预测力达到31%,其中以国家认同的预测力更大。
表4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对自尊的回归
1.自尊
在关于自我的研究中,学者们研究最为广泛的一个方面是自尊,但是不同的学者对自尊的定义存在差异,并产生了不同的理论模型 (比如情感模型、认知模型、社会学模型等)。纵观各种定义,可以发现都包含 “个体的个人价值感”这一层含义,这种价值感要么是积极的,要么是消极的,对自我价值感较积极的个体能更好的接纳和尊重自己,反之亦然。本研究中我们采用Harter(1993)的定义:个体对自己持有的整体尊重的水平。
青少年在心理特征、认知、社会方面正经历着重大的变化,并面临着新的社会需求,“自我”的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领域,自尊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当前研究表明,影响青少年自尊的因素是多样的,涉及到学业能力、人际关系、外表、社会经济地位、父母亲的教育程度和教养方式等。研究结果表明,回、汉高中生的自尊水平在民族、年级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性别、家庭月收入水平上有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的自尊水平较女生高,家庭月收入高的被试的自尊水平较高,这些结果和已有研究基本一致。比如Harter(1993)的研究表明;在青春期女生的自尊水平有下降的趋势;Birndorf(2005)等人的一项大型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自尊存在性别差异,以及自尊和经济地位的关系,但这些结果在不同的民族却存在变化。可见,影响自尊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2.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的关系
社会认同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人们都有一种潜在的社会认同的需要,个体通过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的积极的评价来提高自尊。埃里克森强调民族认同在青少年期是特别重要的,Phinney(1999)也认为民族认同是群体认同的一种类型,这在少数民族群体自我概念中是非常重要的。国外很多研究证实了民族认同和自尊存在积极的相关,积极的民族认同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并且和心理健康存在 显 著 相 关 (Adriana J.Uma a-Taylor and Kimberly A.Updegraff,2007;Jean S.Phinney,1997);但是社会认同理论主张在社会当中处于劣势的群体拥有较低水平的自尊这个观点在众多研究当中并没有得到证实,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国家认同也是一种群体认同,国外研究表明国家认同也会影响自尊的水平,但这种影响民族之间存在差异,如Phinney(1997)等人的研究表明,民族认同能预测非裔美国人、拉丁美国人和白人青少年的自尊水平,但对于白人青少年,国家认同预测自尊的水平更强。
本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回、汉高中生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本民族和国家均有很高的认同。但是回族高中生在民族探索维度上得分较高,说明回族高中生在寻求民族意义、参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活动更为突出,民族身份对他们来讲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也进一步证实“对于少数民族群体,民族认同对他们的意义更为凸显”这一观点 (Phinney,1990);Berry等人(2006)对13个接受移民国家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移民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存在差异,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32至-0.28之间,也有不相关的。我们认为这种差异与不同的国家对移民或者少数民族的政策、多元文化教育、各少数民族在国家当中的地位等有很大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证实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自尊存在积极的相关,积极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助于提高回、汉高中生的自尊水平,结果和国外研究一致。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均能预测回、汉高中生自尊的水平,并且国家认同对自尊的预测力更强。这说明群体身份对自尊的影响是存在的,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本研究选取的回族高中生,长期生活于主流群体为汉族的社会当中,他们的家庭居住模式为小聚居、大散居。我们认为两个民族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接受的教育,以及两个群体长期的接触,使得两种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导致了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似性。当然这种关系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选取不同居住格局下的不同民族的被试,进一步去验证。
1.回、汉高中生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没有显著差异;回族高中生在探索本民族的意义、文化、习俗上要较汉族高中生明显。
2.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均存在显著的相关。
3.回、汉高中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自尊有影响,其中国家认同对自尊的影响更大。
[1] Adriana J. Umaña-Taylor and Kimberly A.Updegraff (2007).Latino adolescents'mental health:Exploring the interrelations among discrimination,ethnic identity,cultural orientation,self-esteem,and depressive symptoms.Journal of Adolescence,4,549-567.
[2] Berry,J.,Phinney,J.,Sam,D.,& Vedder,P. (2006).Immigrant Youth:Acculturation,Identity,and Adaptation.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6,55 (3),303-332.
[3] Birndorf,S.,et al., High self-esteem among adolescents:Longitudinal trends,sex differences,and protective factors.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5.37 (3):p.194-201.
[4] Harter,S. (1993).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low self-esteem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In Baumeister,R.(ed.),Self-Esteem:The Puzzle of Low Self-Regard.Plenum,New York.
[5] Lilli,W.and M.Diehl(1999), “Measuring National Identity,” Working Paper, Nr.10,Mannheimer Zentrum für Europäische Sozialforschung.
[6] Li Gong (2010).Ethnic identity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majority group:Relations with national identity and self-este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31,503-523.
[7] Phinney,J.S. (1992).The multigroup ethnic identity measure:A new scale for use with diverse groups.Journal ofAdolescent Research,7,156-176.
[8] Phinney,J.S.,Cantu,C.S.,& Kurtz,D.A. (1997).Ethnic and American identity as predictors of self-esteem among African American,Latino and White adolescents.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6,165-185.
[9] Phinney,J.(1990).Ethnic identity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A review of research.Psychol.Bull.108:499-514.
The Influence of Ethnic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 on Hui and H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Self-esteem
LIANG Jin-long,GAO Cheng-hai,WAN Min-gang
(Research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Ethnic Minoritie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
123hig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a county city from the south of Gansu provinc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thnic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and self-esteem,participants completed measures of ethnic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self-esteem,and demographic variable.Compare Means,Variance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analysis the data,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thnic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and self-esteem between Hui and Han students,but Hui students scored higher in ethnic exploration.The correlation among ethnic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and self-esteem are significant.For both Hui and Han students,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re predictors of self-esteem,especially national identity.
ethnic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self-esteem,influence
G 630
A
1674-5779(2010)06-0063-05
2010-1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基督教信仰在西北农村青少年中传播状况研究”(2009JJD880013)
梁进龙 (1984—),男,甘肃会宁人、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心理研究
(责任编辑 陈育/校对 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