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

2010-12-13 02:55梁晓宇莫柏林
文学界·人文 2010年8期
关键词:刘少奇先进性学习

梁晓宇 莫柏林

摘要: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历来主张加强党员的修养,不断提高党员条件,保持党的先进性。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壮丽的人生,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值得学习。

关键词:刘少奇;先进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D231;K8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08-115-04

党的先进性是我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其实质就是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而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来实现的,通过党员个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来实现的,最终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党员来体现。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凝聚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分子,他们用自己的先进素质和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着党的先进性。刘少奇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之一。他历来主张共产党员要加强党员修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寻求真理,坚定信仰的精神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刘少奇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偶然,他有过艰苦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懈地探求正确的人生道路和努力摆脱封建家庭羁绊的痛苦过程。但他一旦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就坚定地走了下去,从来没有动摇过。

辛亥革命爆发时刘少奇已经13岁了,读过5年私塾。刘少奇的家庭世代都是农民,他小时候热爱劳动,并养成了热爱劳动,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德。同时,他也喜欢读书,在当地享有“刘九书柜”的美誉。这些都成为刘少奇成为能较早地接受新民主主义革命影响的有利条件。

1913年,刘少奇进入宁乡县城的玉潭高等小学读书。刘少奇在这所新式学校里开始了解到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形势,他开始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大量阅读各种宣传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书刊。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成为刘少奇崇拜的人物。1916年夏刘少奇考入驻省宁乡中学,又在长沙投入驱逐湖南反动军阀汤芗铭的斗争,直到把汤赶出湖南。面对国家民族的积弱不振,目睹军阀的横行,他决心学习黄兴、蔡锷,弃文从军,毅然终止了在中学还不到一年的学业,于1917年5月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但是不久以为战争爆发,讲武堂被捣毁,刘少奇从军的理想也随之化为泡影,只得重新寻找新的奋斗道路。1919年初刘少奇的家人以强制结婚的办法想把他困住在家,但这并没有阻止他革命的要求,被骗回家结婚的第二天,他便到长沙继续求学去了。无论前面有多大的困难,都阻挡不了刘少奇对革命的不懈追求。“五四运动爆发后,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又离乡抛亲,奔向北京。在当时五四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下,刘少奇又一次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选择报国途径而更加急切地求索和努力奋斗。刘少奇在回忆1919年的经历时说:“参加了当时有名的学生运动(“五四”运动),此时我才开始读到了很少社会主义的小册子和文章,即与社会主义派的人物接近。”刘少奇到了北京之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慎重的考虑,决定进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勤工俭学。由于有了在长沙、北京、保定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的实践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基础,所以1920年初秋刘少奇从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毕业回到湖南后,便立即与湖南的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派人物贺民范等人接近,并经贺民范介绍于同年冬天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又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准备赴苏留学。在这个时候,刘少奇虽然已经完成了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转变,但是当时的他还只是知道社会主义好,知道马克思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而并不知道社会主义是怎么一回事,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21年春天刘少奇到苏联留学。从1921年春开始,刘少奇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学习了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并且联系中国实际,反复思考和研究了中国革命的问题。1921年冬天,刘少奇终于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此可见,刘少奇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探求,先是在国内的各种救国方案中倾向于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国民革命道路,又在与强大的封建习惯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选定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他的这个决心不是轻易下定的,而是认真、郑重的,经过长期考虑的,因而是不可动摇的。

从刘少奇入党的那天开始,他确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崇高的事业一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遭受多大的委屈和诬陷,刘少奇从来没有降低自己的政治原则和放弃自己的政治信仰。“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受到了残酷的迫害、非人的折磨,但是无论造反派怎么围攻他、逼问他,他都没有泄露一点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后来,他以无言应对造反派的围攻,来捍卫自己的政治信仰。

学习刘少奇寻求真理、坚定信仰的精神对增强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少年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强调:青年人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希望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远大理想的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脚学习刘少奇寻求真理、坚定政治信仰的精神。可以使广大青年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而广大青年只有信念坚定,才能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自觉地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建功立业和无私奉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后继有人。

二、理论创新与实践统一的楷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刘少奇对于党的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讨,都有他自己的独到之见,他能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新的思想观点,指引全体党员元无论是在胜利形势下还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利地进行工作。刘少奇在1936年春,受党中央的指派和毛主席委托,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主持北方局工作。他主持北方局工作后,经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华北党的状况,认识到了遵义会议以后,全党范围内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已经不占统治地位。但是,在白区的党和群众中,“左”的思想影响依然存在。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还没有传达到白区来。1936年4月到7月,刘少奇先后发表了《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和《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的区别及联系》等文章,这些文章促使白区工作在犯了多年“左”的错误之后开始实行新的转变。

建国后,我党党员从310万猛增到580万。这一方面说明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难免鱼龙混杂。这便向我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即在党员

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刘少奇审时度势,针对党员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要求更加提高党员条件。他认为执政党之所以应该更加提高党员条件,首先是由于党的地位变化了。过去我们党不仅处于无权地位,而且党员随时随地都有遭受反动派迫害的危险。因此,“反动分子自然就不来或者很少加入共产党了。”但是在党执政后,情况就根本不同了。“现在加入共产党,不但不要担负什么艰险,而且可以获得个人的许多保障以及荣誉、地位等。”这就可能使形形色色的分子想方设法钻到党内来,在一定程度上对党的建设构成一种危险。其次,是由于党的任务变了。由于中国革命已经胜利,党的主要任务已经“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解放生产,转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生产力的顺利发展。”经过认真分析,刘少奇又一次把实践经验提高到了理论高度。基于以上分析,在1951年4月,刘少奇在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会议上便作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报告,并论证了执政党必须提高党员条件,严格入党手续的问题。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党内干部思想上的变化,刘少奇又提出了党的组织工作正常化和党要管党的原则,提出了必须规定制度,实行监督,对国家领导人的权力有所制约;提出党的干部实行交流等理论原则。刘少奇当时提出的这些理论原则,对执政党的建设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刘少奇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统一的精神具有更大的理论意义。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和其它创新的先导,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实践相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因此,全党同志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新的实践内容,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好。

三、从实际出发,务实求真的榜样

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我们党由于长时期工作重点在农村,党内多数同志对城市工作不甚了解,而刘少奇由于长期领导工人运动和白区工作,对城市工作的了解比较多,他的注意力便集中于地方工作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他认为,正确把握我国解放初期的基本国情,是制定建国后发展战略和一切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刘少奇在1948年《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化》一文中指出:“总而言之,中国还是一个小生产占极大优势的国家,还是一个农业国。”沿着这样一条思路,就必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建国后还必须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这在当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建国前夕和初期,在经济建设问题上,我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从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制定的,因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而刘少奇的伟大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1962年一二月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是建国以后我党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刘少奇素以观点的鲜明和尖锐性而著称,他在讨论问题时毫不隐蔽自己的观点,而且力求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刘少奇也素以论证充分、逻辑性强见长,他的谈话具有很大的说服力,使人心悦诚服,即使你不完全同意,也难以辩驳。这些特色在七千人大会上充分显示了出来。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两个“三七开”的观点。一个“三七开”是对过去四年工作的成绩和缺点错误的估计。当时,有相当多的与会人员认为,报告初稿中的缺点和错误讲得太多,而成绩讲得却不充分。刘少奇指出,成绩是跑不了的,缺点错误也是不能否认的,两者都是客观存在的。就全国总的情况看,成绩是七分,错误是三分。刘少奇分析到,“三七开”是就全国总的情况说的。至于有些地方,也许工作做到比较好,缺点错误比较少,踏实不浮夸。那里可能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或者是八个指头和两个指头的关系。同时,有些地方可能工作做得特别差,可能倒是“三七开”。各地情况不一样,要实事求是,,有干部和群众去评价。刘少奇这样实事求是的分析,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使许多与会代表思想同了,能够比较冷静的思考过去级几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还有另一个“三七开”,就是对造成当时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分析。当时与会的干部对这个问题看法很不一致。而刘少奇在这个问题上坚持尊重事实,坚持实事求是。他认为,农业连续三年遭灾减产给我们带来很大困难是事实,但是,过去四年工作的错误,特别是1969年庐山会议后继续大刮“三风”(共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风)所造成的。他认为造成困难的原因,三分是自然灾害,七分是缺点错误,刘少奇提出的这个“三七开”,针对许多同志来说,一方面好是振动很大,破除思想上种种清规戒律的顾虑,另一方面有信心倍增,感到扭转困难局面大有希望了。刘少奇是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才得出折腾阴道结论的。他在1960年冬访问苏联回过后,很快到湖南等地基层做了几个月的调查研究。他家乡的农民告诉他,这几年天灾有一些,但是不大,困难主要是干部刮“三风,造成的。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他后来又到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去调查,证明了农民说的是事实。

学习刘少奇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实求真的精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实事求是,首先得从实际出发,弄清什么是真实情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只有立足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四、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

全国解放时,刘少奇就极力主张共产党员公开身份,以加强群众对党员的监督,保证执政党不脱离群众。刘少奇参加制定和执行党的政策,都是深入基层,坚持群众路线的。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要向哪里的群众请教,作调查研究。即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也从不轻率地做出决定,总是反复推敲,权衡利弊,与群众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刘少奇特地从家乡找到了几个农民担任他的通讯员,要求他们每年给他写几封信,如实反映情况。1960年五月中旬,刘少奇视察河南、陕西、四川后,带领几名水利专家,从重庆乘“江峡”号顺江而下,考察长江流域。在刘少奇考察途中的一天傍晚。其客轮所在区域遭遇了龙卷风,一场暴风雨倾盆而下。离刘少奇的客轮不远处的几条小木船跌落在浪谷里,喊救人的声音隐隐约约地传到人们的耳朵里。这时候,有人提议赶快救人,有人说,我们的客轮偏离航道救人的话时刻会有被大浪冲翻的危险,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刘主席的绝对安全,客轮不能轻举妄动。而此时,刘少奇正在船舱里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对船舱外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当随行人员把情况向他报告后,刘少奇立即站起来,当机立断地说:“就是因为这是国家主席的船,更应该抢救落水群众,请船长指挥,立即行动!”说着大步走出船舱。船员们和工作人员看到刘少奇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都立即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抢险搏斗之中。最终,经验丰富的老舵手,用娴熟的

技术,在水手们的配合下,把落水者一个个从死亡线上救了上来。

1956年以后,刘少奇到基层视察的次数特别多,差不多一年当中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在下面。每次外出,行前他总要嘱咐随行人员到外面不准向人家提要求,接受礼物,不要让人家接送。那时候,按照国家的规定,刘少奇外出要坐专列火车。每到一个地方,当地政府总是安排他住高级宾馆。但是他为了少给地方添麻烦,经常吃住都在火车上。1961年刘少奇去东北大小兴安岭视察林区,前后一个多月,他也一直吃住自火车上。铁道部门有个规定,遇到专列通过,沿途客货车都要让路,以保证首长的行车时间和安全。刘少奇对此很注意,每次都嘱咐秘书转告有关人员,不要影响客运车辆的正常运行,以免影响群众的旅行,他总是让秘书转告铁道部门,把车停到不用的岔道上来。

刘少奇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宗旨,来源于他本人对党密切联系群众宗旨的理论贡献。刘少奇认为,全国解放后,“我们党是掌握了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许多党员是国家政权的各级领导人,处于这种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滋长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因此,在执政的条件下,如何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一个新的课题和新的考验。刘少奇还批评了官僚主义者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一分子,而是把自己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这种作风“根本不是共产党的作风,而是极端恶劣的国民党作风。”鉴于我们党、政府、国家经济机关的人“已经变为老爷,把人民群众当作仆人,自己还不自觉。”刘少奇重申了恩格斯的名言: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他以此来警示党和国家的机关工作人员,不要脱离群众,永葆同人民紧密联系的优良传统。

刘少奇不仅在实践上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将实践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他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杰出代表。在今天看来,刘少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精神和理论思想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建设的现状看,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仍然是一个紧迫和长期的任务。对此,加强刘少奇密切联系群众理论方面的研究,深化学习刘少奇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必然将有助于推动学习型政党的形成,有助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的廉政建设和党风的根本好转,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刘少奇先进性学习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课参考教材》出版
新时期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共青团组织生命之魂
被哨兵挡驾的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