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花存宏 蒋志欣
浙江省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策略
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 花存宏 蒋志欣
地理信息产业是指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开发、应用、服务和经营的全部活动,以及涉及这些活动的各种设备、技术、服务、产品的实体集合体。地理信息产业是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不仅可以直接创造和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而且还可以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信息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国务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截止2008年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总产值超过6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4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5000亿元以上。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拓展地理信息市场,全面提升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是“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有力措施,也是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大众对地理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加快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总体处于初创阶段,基础测绘、地图产业占较大比重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省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总值近18亿元,其中测绘服务产值达11.4亿元,名列全国第7位。近几年,各级财政对基础测绘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08年全省的基础测绘经费投入约2.5亿元,2009年投入3.6亿元,比2008年增长41.8%。根据国家测绘局统计数据,2008年浙江省测绘局为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测绘产品数量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排名第一。浙江省是地图产品生产大省,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全省共有地图生产企业50多家,年生产地球仪2000万只,地图拼图600多万张,产值逾2亿元。每年出口地球仪600多万只,地图拼图150多万张。我省遥感和导航产业市场需求巨大,但专业遥感和导航企业较少,大型知名遥感导航企业仍主要分布集中在北京等城市,遥感和导航产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2、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主要集中在杭州等中心城市,尚未成为产业主体
地理信息产业构成
2008年我省有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约500家,其中持有测绘资质的单位约450家,总数排全国12位,人均生产总值13.1万元。企业与事业单位数量基本各占一半,高校与科研机构所占比重较小。地理信息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单位共9家,5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占绝大多数,企业注册资金和人员规模与国内大型地理信息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地理信息专营企业数量较少,企业创造服务产值尤其是利润总量不高,与事业单位相比,劣势明显。全省测绘单位中事业单位占大多数,具有甲级和乙级测绘资质单位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集中在杭州市区的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约110家,大多以系统研发和工程应用为主。阿拉丁、网新超图等国内知名的地理信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地理信息企业仍未在产业中占据主体地位,未出现明显集聚形态。
1、突出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扶持
由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所需的地理信息资源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所以首先要强化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的导向作用,组织与协调地理信息标准、规范、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制定,加强宏观协调与管理。尽快出台有关促进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编制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导向和发展空间。根据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发布产业发展指南,引导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抓紧研究建立符合浙江省实际情况的地理信息产业统计评估指标体系,监测和评价产业发展情况,积极推进将地理信息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统计范围,加强产业信息统计和发布工作。
建议设立地方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税收优惠、投融资便利、中小企业扶持、创业鼓励、出口支持等各项扶持政策,形成全面系统的产业政策体系。对需要重点扶持的地理信息企业和项目进行认定,参照执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重大项目立项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地理信息企业实行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对各领域成绩突出的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进行奖励,视具体情况对地理信息企业实行一定的房租补贴,对地理信息人才创业进行适当的资助。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和设备,保证本土地理信息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并可考虑给以适当的倾斜。对项目和工程获奖以及通过各项专业认证的地理信息企业视情形给予奖励。加强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对地理信息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地理信息企业提供担保。支持地理信息企业开展外包服务,对地理信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和外包服务给予出口退税、协助宣传等支持政策。
2、促进产业集聚,建设创新基地
建立以政府、企事业单位投入等多元化投资机制,创建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基地,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与服务产业集群。争取将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基地纳入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申报浙江省服务业重点发展项目计划,并申请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把产业创新基地作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加强产业创新基地的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大招商投资力度。加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前景的宣传,通过产业集聚规模效应扩大知名度,吸引资金投入,吸引国内外地理信息企业入驻。建立地理信息产业孵化器,扶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地理信息企业。支持产业创新基地内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资本市场融资,对符合条件的地理信息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围绕产业创新基地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以及项目推介、商业经纪、人才培训、风险投资、代理服务、知识产权评价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搭建地理信息产业推广与交流平台,逐步形成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服务体系。
3、健全法规政策,优化市场环境
卫星导航定位
严格遵守国家和浙江省相关安全法律规范,健全地理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划分地理信息的密级和保密范围,制定和完善地理信息保密处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完善涉密地理信息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各级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地理信息安全的自主保护能力和安全事件防范应对能力。建立涉密地理信息的安全备份机制,加强地理信息分发服务的安全管理,建立涉密地理信息的分发和应用跟踪机制。做好地理信息安全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地理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依据地理信息资源的商品性特征,制定地理信息资源产权政策。实行“国家所有,许可使用,鼓励共享”的基本原则。明确地理信息产权中的所有权、持有权和使用权的具体内容和权限,并建立地理信息资源产权等级制度、许可使用制度和涉外地理信息资源产权保护制度。增强地理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实施地理信息注册、引用标注等制度。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和出版地图、传播和使用地理信息以及侵犯地理信息知识产权等行为。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基础地理信息使用许可的管理方式和实现手段,增加许可产品获取途径。
积极推进统一、竞争、有序的地理信息产业市场的形成,建设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遵守国家、省级产业相关规范,科学合理规定从业单位资质等级标准和准入条件,规范资质审查程序和资质监管内容。加强测绘资质动态管理,建设从业单位资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执业资格管理,积极配合执行注册测绘师制度。依法查处未依法进行注册登记或超出经营许可范围,擅自经营和销售地理信息产品等违反资质资格管理规定的行为。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工程招投标政策,及时查处规避招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地理信息工程质量分级分类管理,建立重大地理信息项目质量文件备案、质量信用监管等制度。加快地理信息工程监理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地理信息工程监理标准和程序,规范地理信息工程监理行为。
4、整合地理资源,丰富产业内涵
完善地理信息标准形成机制,加快基于新技术、新数据源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服务及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建设,健全地理信息产业标准体系。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等组织和地理信息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加强浙江省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浙江省省级和市、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在电子政务、环境保护、应急救灾、民政以及科教文卫等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基础地理信息在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加快发展新型公开版地图产品,着力开发一批社会需求程度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地图公共产品,建设一批服务电子政务、公共安全、导航定位等方面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广泛使用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倡导和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的应用系统建设,协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访问、检索、订购、浏览、下载等基本业务网络化。加快建设浙江省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平台及其运行机制和制度,加快各类地理信息资源通过空间共享平台整合进程。
5、确立企业主体,坚持创新发展
通过国家和浙江省有关科技计划和资金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引导性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前沿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强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展产业在规划、水利、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拓展产业在物流、电子商务、房产、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应用领域。推动地理信息领域的科技创新纳入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地理信息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实施国家计划、共建技术研发基地。鼓励和支持地理信息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地理信息企业。加大地理信息产业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地理信息学科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地理信息产业领军人物,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人才队伍。鼓励科研院校地理信息科研成果创新,同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支持地理信息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创新联盟。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测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