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筱婷 王惠 刘玉强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外语教学研究室,天津300222)
护士英语水平及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牛筱婷 王惠 刘玉强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外语教学研究室,天津300222)
护理专业英语 学习动机
Nursing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随着中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逐渐为世界所瞩目,医疗界的国际交流也逐年增多。近年来,海外护士缺口较大。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护士年缺口达12万,到2010年有11.4万个注册护士职位空缺,预计到2020年短缺量将达到50万人[1]。而最近美国劳工部表示,到2012年,美国的医院、养老院、诊所、保险公司雇主将需要100万名护士[2]。此外,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医疗机构来华注资开设医院。这无疑给我国护士带来了更多学习、交流、就业的机会,但同时也对我们传统的护理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笔者对临床执业护士的英语水平和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进行了调研,找出并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旨在为今后护理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依据。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天津市多所三甲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共100人,除6位男性,均为女性。除9人获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余均获得大专学历。
1.2 方法
1.2.1 研究设计类型和资料收集方法 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横断面研究来评价护士的英语水平及对英语教学的需求。2010年1月采用问卷对天津市10所三级甲等医院不同临床科室的100名护士进行调查,受访者自愿参加、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
1.2.2 调查内容 个人一般资料、现有英语水平、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个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科室、学历、职称。现有英语水平包括国家级英语考试(公共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AB级考试等)过级情况或出国英语考试情况、培训情况以及护士对自身英语听、说、读、写、译5个方面能力的评价。学习英语的动机包括工作需要、应付考试、出国深造、提高英语能力、其他等5项(多选题)。此外,对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情况以及对在校英语教学的评价和期望也在调查范围之内。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即SPSS 13软件(SPSS 13.0 for Windows,Chicago I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96名护士年龄在22~45岁,其中以28~32岁居多,占60.4%,平均年龄为30.4岁(表1)。所有被访者中,以通过大学英语A级考试者最多(84.4%)(表2)。被访者工作后接受过英语培训的62人(64.6%),其中22人(35.5%)参加英语口语培训,1人(1.6%)参加过GRE培训及考试,但所有被访者均未接受过护理英语口语培训,对自身英语能力的主观评价(表3)。
表1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表2 各类英语考试通过情况(多选)
表3 对自身英语能力的主观评价n(%)
被访者学习英语的动机(多选):(1)工作需要91人(94.8%);(2)应付考试62人(64.6%);(3)出国深造30人(31.3%);(4)提高英语运用能力24人(25%);(5)其他11人(11.5%)。
45名(46.9%)被访者曾在求职面试时经历英语面试,32名(33.3%)被访者曾在工作中面临涉外医疗问题,22名(22.9%)被访者曾参加国际会议或国内学术会议英语分场,48名(50%)被访者所在医院曾进行过英语护理查房。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单纯以被访者的自我评价作为评判护士现有英语水平的指标,要求被访者在“很好、较好、一般、很差”四个级别上自行选择,便于数据归类,降低了数据分析的难度,但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次调研加入了国家级英语考试过级情况作为客观指标,作为对自我评价的补充。主、客观指标的结合,可以更科学、客观、准确地反映被访者的现有英语水平,便于做出综合评价。
3.2 学习英语的动机 王笃勤[3]所著的《英语教学策略论》中提到:动机一直被视为教学的关键,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学则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学习一般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合力所致。相比之下,内部动机比较持久,但不易激发;而外部动机则易激发,但容易受学习成绩影响,易动摇。内部动机源于人的自身需求,如:对英语发自内心的喜爱。外部动机则源于外界给学习者的诱惑、压力等,如:同事的赞扬,以及考试、就业压力等。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被访者学习英语的动机中排名第一的是工作需要,与第四位的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比例相差还是很大的。这一结果本无可厚非,但从中应注意两点,其一,工作需要作为一种外部动机,具有不稳定性,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动摇,影响学习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多数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英语能力无法进步,甚至倒退的重要原因,即缺乏有效的内部动机来促进英语学习。可见,最好的学习时机还是在校教育阶段。其二,护士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工作需要,而工作中需要的主要是护理专业英语。结合被访者的英语语境经历(46.9%的被访者曾在求职面试时经历英语面试,33.3%的被访者曾在工作中面临涉外医疗问题,22.9%的被访者曾参加过国际会议或国内学术会议英语分场,50%的被访者所在医院曾进行过英语护理查房)可看出,护理英语口语在工作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护理英语的重中之重。因此,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重点应专注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
3.3 在校护理英语教学的评价 调研发现,很多护士的英语口语能力不强,护理英语口语能力更差。即使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涉外医院工作的护士也很难在护理临床工作中与日益增多的外国病患或来访的同行用英语进行流畅的沟通交流。被访者对我国目前护理英语教学的总体评价一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3.1 专业英语教学所占学时比例偏低 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以公共英语学习为主,少量的医护英语学习则以词汇、阅读为主,这些学习虽能为上班后的职称考试、专业文献阅读提供支撑,但很难满足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英语口语需求。未开设护理英语口语课程,甚至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涉外)方向的教学计划中护理英语口语课时也只占英语总学时的9%。
3.3.2 教材欠缺 现有的护理英语口语教材就目前的临床交流尚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3.3.3 教学形式偏重知识传授 仅有的护理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补充专业词汇和句子,学生学到的是零散的、与临床医护实践脱节的“聋哑专业英语”,很难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4 参加英语培训情况 被访者工作后接受过英语培训的62人(64.6%),其中22人(35.5%)参加了英语口语培训,1人(1.6%)参加过GRE培训及考试,但所有被访者均未接受过护理英语口语培训。可以看出,护士很重视英语,特别是英语口语,但社会上很少有护理英语口语培训,离校后就失去了学习护理英语口语的机会。工作后,繁重的工作及家庭负担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加之外在学习动机的易动摇性,对自学护理英语口语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数的被访者认为,学习并提高护理英语的最佳时机应是在校期间。这就对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护理英语口语设为重点,满足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需要。
调研结果提示,护士急需提高护理英语口语能力,而各高校、高职院校目前的英语教学又少有护理英语口语课程。因此,护理英语口语教学是今后护理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校护理英语口语教学应本着“突出口语、实用为主、贴近临床”的原则,从医院的临床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置课程,科学编写教材,优选师资,规范管理,科学评估。护士为了工作需要英语,加强自身竞争力,这无可厚非。关键是利用好这种学习英语的热情,做好护理英语教学工作,培养既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又通晓专业英语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1]黄岚.中国护士开始海外淘金[J].世界医学杂志(管理),2003,(6):44-46.
[2]Daniel E.Hecker,David S.Frank.Employment outlook:2002-12 Occupational employment projections to 2012[J].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monthly labor review,2004,(2):80-105.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5-30.
R471
A
1002-6975(2010)18-1651-03
天津市教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科研项目(编号:TJWY0917)
牛筱婷(1980-),女,天津,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育学,医学英语教学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