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生
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党支部书记曾小生在20多年农村工作中,总结出了“四常工作法”,团结和带领全村人走出了一条欠发达村镇建设新农村的路子。
常怀“挖红井”之心
当年,为解决沙洲坝群众饮水难问题,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挖的“红井”,成为苏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 “要当好一名新时期的村官,就要常怀‘挖红井之心,把每家每户的大事、小事、难事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在曾小生的民情手册中,醒目地写着这样一段话。
农历2009年除夕早晨,曾小生一开门,发现村里的“上访专业户”钟带秀站在门前,以为她又要向自己“发难”。未料,钟带秀却说:“过去,我上访提了许多无理要求,给你和村委会增加了很多麻烦,现在,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上访了。你一定得去吃吃这桌感恩饭。”
原来,钟带秀的儿子曾是村办企业的一名工人,在一次工作中因違反机械操作规程不慎致死。在依法处理事件过程中,钟带秀提出许多无理要求,甚至为此将村委会告上法庭,与时任村委主任的曾小生对簿公堂。随后,钟带秀因不满法院判定的赔偿标准,多次赴京上访,成了当地有名的“上访专业户”。
面对钟带秀的无理蛮缠,曾小生面对面与她讲法律、谈原则,积极为她争取政策补贴,并安排一名带富能力很强的党员与她结成党群致富联合体。如今,罢访的钟带秀不仅成了村里的文明诚信户,还成了积极参政、议政的村民代表。
村民欧阳树生因为偷盗被判过7年刑,刑满回家后求职无门、创业无路,一度自暴自弃。曾小生鼓励他去夜校参加现代经营技能培训,并替他办妥了创业执照和手续,使他成功办起兴发标石厂。2009年,该厂实现利税70多万元,吸纳本村30多位村民就业。为回报社会,欧阳树生捐出1万多元,用于改善当地学校的办学条件。2009年,欧阳树生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流着泪说:“是小生书记给了我重获新生的机会!”
常行“背干粮”之举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红色歌谣,是苏区干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等优良作风的缩影。以往,洁源村班子软弱涣散,村风民风很差,部分党员观念淡薄。曾小生掷地有声地说:“党员干部要模范带头,发扬‘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作风,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带头人。”
针对农村党员“无岗无为”的问题,曾小生推出了“设岗定责十带头”做法,设立了社情民意收集岗、政策法规宣传岗、产业项目服务岗、环境卫生保洁岗、矛盾纠纷调解岗、爱心帮扶互助岗、实用技术普及岗、苏区传统宣教岗、计划生育协管岗、党风廉政监督岗等10个党员履职岗位,并对各个岗位明确了职责要求。党员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技能等情况,采取自我认岗、支部定岗的方式选定岗位,做到人人有岗、岗岗有人。同时采取挂牌上岗、评比退岗的方式,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
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村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汪炳生,根据自己的职责和农技特长,选定了实用技术普及岗和计划生育协管岗,在村农贸市场开设了一个农技服务站,经常为前来咨询的农民解疑释惑,还常常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种养技术。矛盾纠纷调解岗的党员,针对新时期农村矛盾的新特点,创新推出“模拟法庭断纠纷”的做法,由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法官”,采用法院调解程序,进行纠纷调解。15年来,化解矛盾纠纷500多起,做到了矛盾不出村和组,该村也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瑞金市信访调解工作先进单位。产业项目服务岗的党员,组建成立了农民运输、烟叶生产、大棚蔬菜、西甜瓜等4个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党员+基地+协会+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常谋“创第一”之策
苏区时期,瑞金市党员干部,在扩大红军、支援前线、慰劳红军等各方面都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带动中央苏区涌现出一大批各方面的模范。“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创造‘第一等工作作为工作的标杆。”曾小生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和身边的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创造一流业绩的突破口在哪?“突破口就在民主与公开!”曾小生说,“只有民主公开,才能集思广益,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此,曾小生连续砍出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创新村民民主议事机制,以“一会管三组”为载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会”,即村级民主监督会;“三组”,即下设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干部勤廉评议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级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民主监督会要参与、相关群众代表要旁听,重要事项、重大开支要提交民主监督会公开讨论,签署意见方能实施和支付。曾小生说:“过去,干什么事,群众常有怀疑的目光,现在有了群众的参与,各项事务摆在桌面上大家议,群众心里有了底,干部心里也亮堂。”
“第二板斧”——创新民主监督机制,以“三制促三明”为重点,请群众评判,让群众说了算。一是重大事项票决制促干明白事。规定村里的重大决策和部署,都必须经过集体票决通过,才能组织实施。二是实行干部勤廉评议制促做明白官。建立村干部公开述廉、质询、评议制度,要求村干部的使用、考核和奖惩必须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产生。三是实行财务会审制促算明白账。凡是村级的各项开支和资产交易,必须经过一定范围的集体会审通过后,才能入账和组织实施,未经会审的一律无效。
“三制促三明”工作制度的推行,有力维护了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10多年来,每年洁源村集体纯收入达几十万元,村干部从未出现过经济问题。
“第三板斧”——创新为民服务机制,以“和谐110”为抓手,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推行“阳光服务”。“和谐110”是一个联动服务体系,采取电话热线求助的方式,由村里的党员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设立了农业生产服务组、农村事务服务组、山林土地权属调处组、矛盾纠纷调解组、突发事件应急组5个联动小组,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险必排。
2009年以来,“和谐110”接到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达80多起,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据了解,该村已有15年没有发生过一例刑事案件,先后被省、市评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2009年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殊荣。民主、公开、廉洁的洁源村,在瑞金市农村创造了很多“第一”:第一个组组通水泥路,第一个户户喝上自来水,第一个拥有党员活动中心、文化夜校,第一个建起了村农贸市场、电影院、大戏台,第一个家家通有线、宽带、喇叭……
常记“发展观”之要
“一块石头”铺就致富路。洁源村依托丰富的石头资源,创办起的一家采石厂,10多年来,由弱到强,从未亏损,创造了村级集体企业的洁源模式。
“一碗蒸蛋”喜迎八方客。 “蒸蛋”是该村农家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碗特色菜。近年来,洁源村利用比邻沙洲坝红井景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成了赣州市旅游示范村。
“一个戏台”唱响和谐曲。洁源村大力发展特色民俗文化,建起了戏台、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如今的洁源村,1700多亩粮田实现田园化,精品脐橙、大棚蔬菜、生态西瓜各具规模;配合农家乐规划发展的葡萄架走廊、香樟桂花路、观光农业区、农家垂钓区等,正从图画中走来;依托比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的万亩瑞金台商创业园的优势,在园区建设的集标准厂房、购物市场、现代办公场所等于一体的集体项目,已批准建设施工,这将为该村提供一笔永远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