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莉
上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其中关键一环在于教师的开课导言即导入语上。导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那么,怎样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呢?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入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四是用合适的、有趣的语言把要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的联系起来,准确的表达出来。
那么,怎样设计出新颖的历史课导入语呢?我在十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设疑导入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时,这样讲:“同学们,我们每年五月四日都要过一天节日叫‘五四青年节,你知道它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什么叫‘五四运动呢?这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板书),学生们的兴趣就被吸引住了,并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二、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练、生动、优美,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如在组织《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教学时,教师先说道:“在红军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以雄浑的笔触和凝练的语句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它和震惊世界的长征一起永垂历史,光照人间,这就是《七律 .长征》。”之后高声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由此导入新课,就很快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五十多年前红军长征这一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重在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学生带入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日本侵略中国的九 .一八事变”一课时,上课后,首先用录音机放出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个学生的胸膛。音乐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了耻辱的岁月……“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事变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个事变说起。”随后,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语最能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这样就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
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故事传说导入法
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如讲“ 1794-1814年的法国”一节,设计这样的序言:“同学们,过去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历史知识贫乏,当问到他拿破仑是何许人时,他竟说‘霸王能举千斤鼎,何况拿破仑子?那么我说的这个拿破仑是什么人物呢?拿破仑身高一米六八,科西嘉人,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参加过多次战斗,但没有负过一次伤。有一次,炮弹在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却没有伤他一块皮。如此伟大的拿破仑在1794-1814年的法国历史舞台上起了什么作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印象很深。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联系现实法、联系国家时事政策导入法、名人名言导入法、图片导入法,联想对比法等等导入法来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但在设计历史课的导入语时要注意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要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同时又要求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方法要灵活多变,切不可千篇一律,特别要求设计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
总之,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和模式,要因课而异,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