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烈宗
网络·边缘化的青少年学生·学校教育之探析
● 倪烈宗
家庭教育失范,家长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致使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没有成就感,于是沉迷于网络寻求一种虚拟的自尊与满足。然而,一旦沉迷于网络,就会造成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这是部分中学生迷恋网络的不良后果。因此,家长必须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学校与社会应通力合作,采取切实措施消除网络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网络;中学生;成就感;精神生活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上网已经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时期是处于增进知识、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他们的任何疏忽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有些自控力较差、父母又无力照管的中学生,形成了上网成瘾的不良习惯。而处于良好家庭环境的中学生,同样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难以抗拒的网络诱惑。
针对此种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班主任教师和部分中学生包括上网成瘾的中学生进行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上网的真实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教育是中学网络教育的迫切需要。对此,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协同潍坊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进行了一次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此次调查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潍坊市市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六所中学,发放问卷19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46份。同时对部分班主任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与调查,除此之外,对部分中学庄包括上网成瘾的中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谈,获得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数据与学生上网的真实情况。问卷收回后,把调查问卷的结果分类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生上网所引发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这决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家庭与社会教育越发显得至为重要。虽然这次调查不能说是准确无误的,但反映出来的问题是真实有效的,可为教育决策与学校教育行为提供科学的参考与指导。
在调查中发现,各所中学里都有一个特殊的中学生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来自于个体工商业户、企业主、自由职业者、残缺家庭和企业职工家庭等。他们的家长或者忙于经商,或者忙于工作而往往无暇顾及子女,他们在家往往无人管理而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往往把孩子委托给爷爷奶奶看管,自己忙于各自的事务,而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甚至有的家长几天都见不到孩子。在访谈中,有个中学生,监护人是他的姐姐,而姐姐的主要责任便是给弟弟洗衣做饭,根本谈不上对弟弟进行教育,而且姐姐也是一个辍学生,根本就没有教育弟弟的能力。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家长的责任便是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饿不着便不再操心孩子的事情了。而这些无依无靠的中学生往往就是利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上网的,残缺家庭的学生以及心理有缺陷的学生也容易沉迷于网吧寻求一种虚拟的自尊与满足。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普遍感到孤独,他们想从网络中找到寄托。通过对班主任老师的调查,有87.5%的班主任认为这是造成孩子上网的首要原因。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对中学生上网持有不同的态度,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家长对中学生上网的不同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对中学生的一次调查,而没有对其家长进行调查,但从中学生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家长的实际态度。让我们感到难以理解的是竟有27%的中学生家长持不干预的态度,还有37%的中学生家长持理解的态度。实际上,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自制力相对薄弱,对网络是很容易成瘾的。放任不管只会对学生形成不良的上网习惯,他们或者迷恋于游戏,或者迷恋于聊天、看电影等娱乐活动。
与此同时,中学生对上网的认识颇值得反思。调查发现,22%的中学生回答上网会影响身体健康;53%的中学生认为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34%的中学生认为上网会耽误学习;14%的中学生回答上网容易遭到坏人的伤害。(需要说明的是,几个分数比例总和不是100%,因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多个选项,下面的调查表中出现类似的情况,不再说明。)可见,被调查的中学生普遍认为上网最大的危害是不健康的内容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为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自制力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容易对网上带有刺激性的内容发生兴趣而又不能自拔。更危险的是,网络交流的随意性、隐匿性使青少年学生非常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更有部分中学生由于晚上上网时间长,导致第二天上课时出现走神、瞌睡,甚至产生厌学等倾向。
由中学生上网引发的问题表明,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中学生迷恋网吧的问题所在。对此,家长必须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承担起培养孩子的义务,使孩子不至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家长忙于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或者失去教育的良机,是家长缺乏教育孩子责任感的表现。家长不能随意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就不再过问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动向是取得教育孩子主动权的先决条件,况且,孩子在家的表现学校教育往往无能为力,教育孩子首先应该是家长的责任。首先家长要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根本不想跟孩子沟通、交流,更谈不上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干什么,起不到监护人的作用。其次,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让他们多发表一些建议,通过这些去了解孩子。再次,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特别是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即时获取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状况等信息,取得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家长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子女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处于体力劳动阶层的家长不具有较多的知识,文化背景差,因此难以对子女的教育给予积极指导和影响,这导致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机会的不均等。相当多的被调查学生在学习上较少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大部分人学习成绩居中等或略差一些,这与学生家长大部分属于体力劳动阶层有很大关系。父母的文化素质也是影响子女受教育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则对其子女接受教育的要求也较高,反之,则要求就较低。据某些调查显示,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的子女存在明显差别。在城市的重点中学,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作为绝大部分出身于农民家庭以及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他们在学业上成功的机会远远小于其它阶层。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在地域上不断延伸,这种延伸是以吞并农村的方式进行的。很多农村地区变成市区,同时在这些由农村变成的市区以及城乡结合部又会聚集着大批的流动人口,这些失地的农民从事各种职业,他们的子女和流动人口的子女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庞大群体,本调查涉及到的几所中学就是这样的学校。这样一个群体在某些学校极为明显,他们的人数不一,有的大部分是这类学生,有的只是一部分,本文所关注的处于边缘化的青少年学生就来自于这个学生群体,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来自于个体工商业户、企业主、自由职业者、残缺家庭、企业职工家庭与流动人口的子女。
为什么称其为边缘化的青少年学生呢?其一,要么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孩子的要求不高,要么自身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但更多地表现为对孩子的教育处于麻木或不负责任的状态;其二,学校教师虽然发现这些学生的特点,但与家长难以取得沟通,仅凭学校的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三,这些学生的学习得不到保障,很容易下滑。学习成绩表现为时好时坏,一部分基础较好、觉悟较高的学生学习依然较好,有一部分处于下滑状态,有的迷恋于网络而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对他们学习构成最大威胁的依然是网络,网络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
网络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开拓的另一个生存空间,这个崭新的信息世界,基本上还没有法律与道德规范,人们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体验来约束自己。这对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突,使之约束力明显下降。面对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道德规范,从而大量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旧规范的制约,又无新法规可依的真空状态,这是网络对青少年学生造成伤害的根源。
从调查中发现,游戏娱乐成为中学生上网的首选,尤其是上网成瘾的学生,他们主要的活动就是玩游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天性中存在着游戏的倾向,并在某些特定人群中有很高的概率。何况电脑、网络上的游戏确实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令许多人身不由己,欲罢不能。
中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是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看小说,其次才是辅助学习、看新闻等,这就充分表明中学生对网络的利用主要是消遣或打发无聊的时间。
表2 中学生上网的活动情况
学校生活的单调、枯燥、乏味,造成部分中学生精神生活的空虚。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它可以使学生感到在网络上可以充分表现自我,无拘无束,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成就感。网络用于思想交流,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互相沟通。只要你进入网络,就有机会与陌生人相识,并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流。在网络空间里,一切都比现实世界自由,容易使人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如果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望过高,也会造成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失去乐趣,出现厌学情绪,把网络作为摆脱压力、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更由于青少年学生长期生活在沉重课业负担和考试的重压之下,网络正好成为他们舒缓压力的渠道。如何能让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青少年网站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也是较好的解决办法。但是目前青少年网站建设严重滞后,对青少年影响不大,吸引力不强,不能激发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通过学习、交友、心理咨询、网上竞赛、网上调查等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从而建立吸引青少年的强势网站,更好地发挥主阵地的作用。
表3 对青少年网站的调查
从上表中可看出,中学生不喜欢青少年网站的占到调查学生的28%。
学校教育的力量在减弱还是网络对中学生的诱惑力在增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学校教育首先要满足中学生一定的精神需求,使学校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学校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不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中学生的至上标准。学校要重视音、体、美等课程的开设与教学,丰富中学生内心的精神世界。同时,学校与班级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论是诗歌比赛还是篮球赛,只要是喜闻乐见、中学生喜欢的活动,都可以举行。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热爱集体的荣誉感,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扩大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以丰富地、健康向上的优秀书籍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让他们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表4 学生玩电子游戏的原因分析
表5 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
上网时间长或迷恋网吧的学生会有各种表现,他们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或下滑较快,上课无精打采或有厌学情绪。一旦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及时了解他们出现反常的原因,并做好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交流,把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及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及时排除掉。调查发现,有62.5%的班主任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在校内无成就感、寻求精神寄托是中学生迷恋网吧的重要原因。
经常上网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同时身心表现出不同于正常青少年的特点。越是学习成绩差,越容易造成对学习的厌烦。于是,就到网吧里上网,以求得心理的暂时平衡,解脱学习造成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应注重从心理上多做工作。
首先,老师、同学不应该歧视他们,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同学。在学习上,对这些学生应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好举动,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在他们冰冷的心灵世界里投入一点闪亮的火花,以便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促进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多找他们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多数上网成瘾的学生都有着复杂的家庭背景,例如父母经商而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因此使他们感到孤独,甚至被社会边缘化。社会、学校、家庭都在不同程度上冷落他们,使他们感受不到温暖,导致他们用虚拟的网络世界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帮助教育他们的责任,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感化他们,唤醒他们麻木的灵魂。
再次,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学生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从本次调查来看,经常上网并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所占比例大约在八分之一左右,这个群体在数量上并不多(从总体上来看),但不能放弃他们。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学生观,通过开班会、团队活动等多种渠道使他们认识到大家都是集体的一员。一个集体,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这个集体才更加完整,更加有成效。如召开运动会、劳动、歌咏比赛等,可能这些后进生更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使这个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出色。所以,让他们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有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在集体中找到朋友,体会到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关爱与温暖。这样,就可以避免中学生去虚拟世界中寻找现实世界中无法满足的各种需求。
除了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外,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应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电脑在中国已经走进普通家庭,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街头的网吧随处可见,网络已经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相信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得到发展。因此,用禁止与限制的办法是不行的。学校除了加强对中学生网络知识的教育外,关键在于正确引导,提高他们抵制不良因素诱惑的能力。学校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和学生的接触多,对学生有较好的了解。同时,从这次调查中反映出班主任老师对网吧有着强烈的心声。他们强烈呼吁社会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这个呼吁代表着大多数班主任教师的心声。有的网吧只顾自己挣钱,更有甚者是吸引青少年学生进入网吧给他们带来收益,而他们根本不理会这样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这就需要社会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公安、司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坚决取缔非法网吧,关闭或者吊销违法运营的网吧。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力度,可以采用突击检查的方法。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消除社会不良设施的消极影响,坚决杜绝学校附近开设的黑网吧。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对孩子教育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任何一方的疏忽,都有造成不良后果的可能。
倪烈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0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学术史、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陈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