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向诺奖致敬

2010-11-29 05:56
市场周刊 2010年10期
关键词:尔罕帕慕克定价

《绿房子》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定价:29.80元

【导读】阅读《绿房子》并不是一个愉悦的体验。你需要一种专注的精神,而且需要大脑急速运转,随时理清其中人物和章节之间的关系。小说中的人物众多,杂乱无序暂且不说,阅读到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故事的版图完整拼凑完成才发现,你所找苦苦寻觅的故事并不如初始想象的那样重要。习惯于阅读传统小说的读者们估计会对这本书透着十分的失望。也许这里可以暗自揣摩一下作者的心态,仿佛能看到略萨傲慢的眼神:我们已经习惯于读者寻找作品的过程,但对这部小说而言,它似乎也在挑选着属于自己的理想读者:具有冷静的头脑,缜密的推理,对谜题的好奇,对拼凑版图的热爱以及对作者的敬畏感。【思郁】

《流浪的星星》(法)勒克莱齐奥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定价:29.00元

【导读】一九四三年夏,法国尼斯后方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接下来便是恐惧,耻辱,翻山越岭的逃亡,还有父亲的离去。

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和母辛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家园:刚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圣地。在风雨飘摇的旅途中,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学会了等待。在到达那个梦想中到处是橄榄树、和平鸽、教堂和清真寺的穹顶尖顶在闪闪发光的圣地时,她遇到了前往难民营的萘玛。一个犹太女孩和一个阿拉伯女孩,交换的只是彼此的眼神和姓名,自此再未相遇……

《流浪的星星》是克莱齐奥一九九二年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笔酣墨饱”的成熟,将隐隐的忧患、伤痕、无奈和绝望包裹在一个精巧、冷峻、智慧而简洁的套子里,让人无从拒绝。【本刊编辑部】

《胡利亚姨妈与作家》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定价:28.00元

【导读】青年作家小巴尔加斯跟自己家中一个比他年长的女人胡利娅姨妈的恋情,和跟小巴尔加斯在同一家广播电台工作的广播连续剧作家彼得罗·卡玛乔疯狂表现,是《胡利娅姨妈与作家》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构架。胡利娅姨妈和小说创作新手高尚的恋爱激情在50年代受到了利马社会百般的阻挠,这一过程跟广播连续剧作家骇人的讲述结合在了一起。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这部作品中的广泛叙述把各种历险故事的价值聚集在了一起:这里有莎士比亚火热的激情与情节剧相关成分精彩的巧合,也有高雅文学崇拜者与粗俗作家的不期而遇。【本刊编辑部】

《伊斯坦布尔》

(土)奥尔罕·帕慕克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定价:29.00元

【导读】书以回忆的方式,用儿童和少年时代奥尔罕,帕慕克的眼睛描写了个人所见的伊斯坦布尔。全书充满了强烈的忧伤之情,犹如一首悠长而迷人的挽歌,作者独自一人吟唱给他心中已经消失掉了的伊斯坦布尔。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过一座城市,把记忆和生命编织成如此动人的独唱。

全书的题眼是“呼愁”,作者反复强调和解释了这个土尔其字眼,因为它代表了奥尔罕,帕慕克对于伊斯坦布尔的全部情感体验的基础。它不是忧伤,也不是忧郁,而是一种所有伊斯坦布尔人的共同情绪,昔日的容光早已远去,所以他们从出生之前就把挫败和贫困作为光荣的历史起点而继承下来,因此他们选择骄傲而乐观地接受生命中的辛酸和失落。是一种“无人能够或愿意逃离的同一种悲伤,最终拯救我们灵魂并赋予深度的某种疼痛。”【和菜头】

《我的名字叫红》

(土)奥尔罕·帕慕克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定价:29.00元

【导读】无论是关于观看和叙说的探讨,还是纯熟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这本小说都值得读者的致敬,但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在读完本书之后,我知道,我已经是一名读者,如同这个故事里所有的物件一样如同所有其他的读者一样,我已经经历了自己的命运。我不可能成为那棵树,或者那条狗,那根针,我只能拥有我自己的叙说,观看和由此而来的意义。无论我怎么反抗,多么努力,甚至成为凶手,在属于苏丹的地方画上自己的画像,也无济于事。帕慕克的个人风格终于在书名和内容之间的张力中展现了出来:我的名字叫红,书名直逼意义,但书的内容却表达了意义在面临存在时的无力。叙说、观看,甚至意义,都永远只是开始,这是故事背后的秘密,也是作者在意义之外想要说的话,读者是不是能够看得出来,我想,帕慕克并不关心。因为这是读者自己的事情和命运。所以,你如果要读这本书,就请你好好读它。我是一名读者,你也是.【gossiper】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定价:15.00元

【导读】略萨的这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探讨的主旨并不在如何使作家的成功写作成为可能,而是在如何使杰出的作家成为可能——文学抱负的获得或建立,将促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显然,这与大多数的文学历史和我们的现实状况都是相距遥远的,这同时也就是杰出作家不能不是稀少的原因。

本书系当代拉美最重要的作家玛利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一部讨论小说写作技巧的随笔集,1997年在西班牙出版后,陆续在世界各国出版了多语种版本,是一部难得的文艺散论作品,它以书信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小说创作中,一系列关于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基本问题所作的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见解。巴尔加斯略萨在这本书中谈及的语言风格、时间,空间视角,不同的现实层面以及许多技巧变化都属于小说创作的“基本功”。读者可以从中窥探到优秀现代小说的欣赏途径。【吴俊】

《公羊的节日》

(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定价:39.00元

【导读】巴尔加斯·略萨是个勇敢的人。他在这部小说的首发式上说:“如果多米尼加的青年们读到这本书,他们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独裁统治永远不应该重演!”他在回答提问时说:“书中有虚构的人物,也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在虚构的人物中有许多人物并非是完全虚构的,许多受迫害、受拷打的人物都集中了真实人物的影子。因为特鲁希略独裁统治的事实已经载入史册,小说绝对不能超出时代确定的界限。”作者的勇气来自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更来自他那桀骜不驯的性格和毕生追求真理的精神。【赵德明】

《巨人》(法)勒克莱齐奥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定价:29.00元

【导读】巨人和普通人不同,他们说话的时候不用词,而是用电闪雷鸣。

他们的嘴上装有一座秘密的闸,打开闸门,词便如泥石流一般奔腾而下,这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语言。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

思想的主人这个世界上有思想的主人而我们却在逃避这个事实。

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有时候我们甚至以为,思考根本不需要词,腹内一阵莫名的颤动,嗓子眼里一串奇怪的抽搐,或是后脑勺中突如其来的一个激灵,就叫做思想。

但这不是真正的思考。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被称作思想的东西。

如果世界没有这般嘈杂如果天地间寂静无声也许思想才真的会出现。

像一只金色的圆盘,拨开蒸腾的云雾,露出地平线,冉冉升上漆黑如墨的天空,在战鼓气壮山河的助威中,发出惊天动地的嘶吼。【本刊编辑部】

《金色笔记》(英)多丽丝·莱辛著

译林出版社,定价:30.20元

【导读】是一本大概差不多50年前出版的小说了,但是到今天,大家仍然觉得这是一部很了不起、很伟大的著作,是个经典。

对欧洲的社会主义者或者左派来讲,她们的信仰总是要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挑战。最早支持列宁革命的人,后来可能要面对一次分裂,就是到底托洛斯基是不是一个叛徒?那么最早忠于斯大林的人,到了后来看到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鞭尸的时候,他们又要面对一次幻灭。又或者是最近我们看到当年苏军入侵匈牙利的周年纪念,这件事在当时也在欧洲的左派引起了很大的回响跟震动。

那么到底社会主义是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呢?它能不能够真正被实现呢?这样的一个怀疑,这样的一个心态,一直在这些欧洲的左翼身上体现出来。而这种体现,又能够体现整个冷战时代的气氛。

这本小说很好玩,它里面有一些部分,是大量地当时一些报纸杂志的剪接,一些剪报她就直接录进去,让我们很彻底看到那个时代的气氛。【梁文道】

《归于尘土》(英)哈罗德·品特著

译林出版社,定价:35.00元

【导读】我觉得品特的东西是在探讨人和人之间的残酷和温暖的各种可能性,他是努力地用自己的艺术思维来穿透人性。生活应该是陌生化的,在艺术家、文学家的眼睛里,语言、眼光、精神状态会同时发生一些化学变化。艺术家们会抓住这些化学变化把它们再提纯,再重新进入想象的旅途。再把这些想象旅途中很多的风景带进来,给它捏出一个完全不同于溅满了生活泥浆的平庸的生活的东西。而生活本身的陌生化甚至比文学还要强烈,生活多荒诞啊,生活中很多事儿就跟不是真的似的,现实和真实区别很大的。【孟京辉】

《纯真博物馆》

(土)奥尔罕·帕慕克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定价:36.00元

【导读】在我的一生中,只读过两本让我真正感动的爱情小说,一本是杜拉斯的《情人》,另外一本就是这本《纯真博物馆》。

读《情人》的时候,我20岁,读《纯真博物馆》,我已经四十岁了。

我在想,假如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可以被一本关于爱情的作品感动得彻夜难眠,在读到最后那句,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的很幸福的时候,会流下眼泪的话,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她的心灵中有一些东西已经被改变,或者渴望一种改变呢。

小说很象是一部由文字组成的音乐,围绕着一个主题,自始至终,在经历一翻回旋之后,最后回到了引子部分,那就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在这本书里,我总是可以感到一种来自中东的,具有强烈感情与宿命的音乐节拍,深沉,热烈,忘我,我仿佛置身于那个亚欧交界的国度领悟到一个人在纷繁的世界里渴望真实情感的痛苦【ANALI】

《铁皮鼓》(德)君特·格拉斯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定价:40.00元

【导读】《但泽三部曲》是格拉斯的惊世之作,本书是其中的第一部。1999年10月瑞士文学院在授予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时称《铁皮鼓》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基偷情,又目睹纳粹势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从此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尽管他个子不高,但智力超常,聪明过人。面对他的洞察力,母亲羞愧忧郁去世,父亲成了纳粹军官,表舅在战乱中毙命。邻居女孩玛丽亚来照顾他,两人发生了性爱,怀孕后她却嫁给了父亲,生下了库尔特。三年后,苏军攻占了柏林,父亲吞下纳粹党徽身亡。埋葬父亲时奥斯卡丢掉了铁皮鼓,同时亲生儿子库尔特用石子击中了他的后脑勺,使他倒在坟坑中,流血不止;不过他就此开始长个儿,尖叫使玻璃破碎的特异功能也随此消失……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了198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尔罕帕慕克定价
成功是一棵树,要慢慢生长
成功是一棵树,要慢慢生长
格拉纳达摩儿王朝铸建的城堡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成功是一棵树,要慢慢生长
最新出版图书
阿尔罕布拉宫
草地上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