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我国文化建设如何强筋健骨

2010-11-29 05:56
市场周刊 201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建设文化

近年来,经过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实践和建立公共文化体系的各种努力,我国文化事业初步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全民的文化创造力正在逐步提升,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当前,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和建设文化系统工程的迫切性日益突显。在国际上,国家之间的竞争已进入综合实力包括文化软实力层面,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要求迫在眉睫。如何在既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2003年启动的文化体制改革已取得突出成就,我国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发展状态良好。但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待强化,文化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文化体制改革亟待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文艺院团的改革需要加速。文化事业机构整体上缺乏战略目标设计、绩效考核和效率意识,机构官僚化现象比较突出,场馆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传媒的垄断制约了文学艺术创作,影视节目制作,演出,艺术授权(艺术授权是一种新型的创意产业模式,即通过把艺术品复制或再创造,让本来只属于一小部分人欣赏的作品大众化)等文化内容产业的收入和竞争水平,使得文化内容的提供商难以制作出精品。

第二,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由于缺乏文化内容产业的龙头企业和精品力作,在国际市场上还缺乏真正的竞争力。

第三,传统的经济活动和企业经营缺乏深厚的文化支撑。我国已进入需要通过文化驱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文化的作用更加突出。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区,如一些不法商家严重忽视产品质量和商业伦理。出现了像“三聚氰胺”毒奶粉等严重损害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的恶性事件。

第四,文化人力资源的开发严重不足,缺乏高端人才。文化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而我国高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文化产业高端人才,也就缺乏制作精品力作的能力。

第五,发展文化产业的方法落后,许多方面依然停留在制造业形态,没有形成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竞争力结构。

发展理念与战略思路

我国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思路是,重视文化的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发挥文化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打造更具普惠性和内容更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其一,以改革促发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效率,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轨并进、资源互动和良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稳步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其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来规划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中,要杜绝复古、跟风炒作、跑马圈地及忽视软件和内容建设的硬件思维等。

其三,建立强有力的文化发展领导机制。转变政府管理文化的方式,增加引导和扶持的力度,减少行政干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促进文化事业的普惠化,促进文化产业在引领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四,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制定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和资助文化事业。

其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出台包括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策,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转企改制后的企业投资和市场竞争,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扶持优秀,奖励创新,持续增加文化产品的出口,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除全面完成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目标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文化市场竞争体系。经营性媒体应当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一方面,对传媒业进行事业和产业的区分,如中央电视台应当划分为纯公益性的国家电视台和商业性的电视台两大部分。另一方面,应当允许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传媒平台的投资和建设,进一步开放传媒市场。

其次,在应用型文化方面进行系统化建设,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可视为文化应用领域的发展,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即积累型文化、提升型文化、支撑型文化、满足型文化和竞争型文化。

积累型文化,就是在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在传承已有文化精华的同时,针对未来文化发展进行必要的积累,如支撑高端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能力的积累、优秀价值观的弘扬等,此外还要重视当代文化的积累和发展。

提升型文化,就是发挥精英文化和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扶持学术研究和普及高雅艺术等,持续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公民对人权、法治、诚信等社会核心价值的体认和实践。

支撑型文化,是制度文化和支撑发展的文化,如法治文化和商业文化,这方面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需要重视文化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在企业文化、品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企业的社会责任及高端产业(如绿色经济)的文化提升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满足型文化,是指满足公众文化基本权利和基本的娱乐需求等,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要注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地域性的发展,需要各地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避免盲目性。要改变发展文化产业的方法,不能用制造业的方法来做文化产业。

竞争型文化,是指一个机构、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营造文化环境、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进而形成文化软实力竞争方面的优势地位,以文化吸引力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再次,提升文化引导与管理水平。应当重视文化生态体系建设,要认识到文化发展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将文化发展仅仅局限于对主流价值的提倡。针对当前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第一,关注如何让青少年在娱乐中接受文化提升。传统的教育方式应当改变,不能简单说教,而应当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想象力。同时要加强互联网文化的引导和建设。第二,在重视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应当重视中国当代文化的提升和传播,避免出现传统文化很丰富、当代文化不足取的结果。第三,重视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的多样性。第四,加强法治建设,建立法治化的管理体系,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逐步减少行政命令对文化建设的干预,发挥法治化管理的作用。第五,建立文化产业领域的内容产品分级管理机制,加大未成年人文化健康管理力度,避免公共文化领域低俗化倾向。

最后,应把人才体系建设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新工程。把文化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可以确立如下目标第一,党政一把手要推动文化、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二,将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级学科(指高等院校里的学科分类),以提高其重要性。第三,主管经济和文化的各级官员应当接受系统的培训。第四,着力培养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开放文化产业MBA和EMBA(工商管理硕士和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第五,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应当进行系统的文化、文化事业管理和文化产业的培训。第六,政府应当从扶持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大部分来培训教师、企业家和各类从业人员。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寒露
谁远谁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