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优势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2010-11-29 12:53施生旭郑珍远欧阳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福建省福建竞争力

施生旭,郑珍远,欧阳筠

(1.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3.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郑珍远,男,福建莆田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统计应用、投入产出研究。

福建省优势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施生旭1,郑珍远2,欧阳筠3

(1.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3.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通过构建优势服务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竞争力综合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对福建省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服务业发展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科研与教育事业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因此,要加大福建教育与科研投入,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福建旅游等文化产业,建立服务业产业集群等政策来提升福建省优势服务业竞争力。

优势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法(PCA);福建省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在“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指明了跨越式发展服务业的方向。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福建省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措施之一。

20世纪以来,国外相关学者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和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入手,已形成服务业的基本理论体系,并进行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国内对服务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学者对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聂清凯与李京(2009)、王治与王耀中(2009)、蔡平(2009)、夏杰长(2009)、李江帆(2005)等分别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服务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作用机制、服务业的发展战略等进行了探讨。而对福建省服务业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其各行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如姜泽华(2009)对闽台服务业对接进行研究,欧阳勤(2008)对信息服务业发展进行分析,罗萍(2008)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等,但对福建省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以《福建2005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福建统计年鉴2008》,对福建省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对优势服务业进行排名,揭示福建省优势服务业竞争力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二、评价方法与模型的构建

(一)优势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和第三产业相关理论,在选择优势服务业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服务业在整个第三产业内部乃至经济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否则无法发挥其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必须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只有具较大的市场增长潜力,才能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需求收入弹性是衡量市场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因此作为优势服务业必须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

第三,必须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水平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并有助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除了考虑地方特色外,应该重点考虑选择那些拥有较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作为优势服务业加以培育。

第四,必须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经济效益高的产业才具有广阔的前景,优势服务业代表区域服务业和其关联产业经济前进的方向,只有投入少、产出高的高经济效益产业才能作为优势服务业。

第五,必须有较大的产业关联。优势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较大的带动效应,其自身的发展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应选择那些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大的产业作为优势服务业。

第六,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吸收广大剩余劳动力,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是目前经济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优势服务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还能拓展就业空间,吸收广大劳动力。

(二)优势服务业竞争力各项评价指标的含义及测度

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涵盖服务业本身以及相关要素关系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系统,是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才等环境和条件下,相对于其他地区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应根据优势服务业的选择原则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构建优势服务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1.产业规模

总产值比重=第三产业某个产业的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

2.产业关联

(1)影响力系数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该产业在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行系数均值/全部产业在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行系数均值的平均

(2)感应度系数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该产业在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全部产业在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的列系数均值的平均

3.市场需求

需求收入弹性:Ei=(ΔQi/Qi)/(ΔNi/Ni)

式中:Ei为需求收入弹性,ΔQi/Qi为第i产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率,ΔNi/Ni为i地区国民收入增长率。

4.技术密集程度

某产业的技术要素相对密度=某产业科技人员人数/该产业全部就业人数

5.经济效益

(1)产业增加值率

产业增加值率=某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额

(2)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某产业利润总额/销售收入

6.社会效应

某产业就业吸纳率=某产业年平均就业人数/该产业总产值

(三)优势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优势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优势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四)优势服务业竞争力主成分分析过程

(1)指标数据标准化;

(2)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

(3)计算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U;

(4)提取公共因子;

(5)确定主成分;

(6)确定综合主成分(评价)值。

(五)优势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利用标准化值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1)

(六)优势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综合评价有多种方法,如打分综合法、打分排队法、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尤其以后两种方法较为常用,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主要基于如下原因:(1)客观赋权,剔除层次分析法前期专家评分的主观因素干扰,使分析结果更为客观;(2)通过提取主成分使分析指标独立性强,剔除相关关系大的因素干扰造成权重偏大。

1.主成分分析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的指标做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 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

2.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

(2)

其中,αi1,αi2,…,αip(i=1,2,…,m)为X的协方差阵Σ的特征值多对应的特征向量,ZX1,ZX2,…,ZXp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计算之前须先消除量纲的影响,而将原始数据标准化。A=(αij)p×m=(α1,α2,…,αm),Rai=λiαi,R为相关系数矩阵,λi、αi是相应的特征值和单位特征向量, λ1≥λ2≥…≥λp≥0。

三、实证与结果分析

(一)原始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是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可由计算机软件SPSS或EViews等操作完成。通过对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福建省16个部门优势服务业原始数据及标准化数据,分别见表1与表2。

表1 福建省16个部门优势服务业原始数据

注:以上数据根据《福建2005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与《福建统计年鉴2008》进行计算整理而得.

表2 福建省16个部门优势服务业标准化数据

(二)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对标准化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相关系数矩阵见表3,从相关系数表中可以看出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同时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值为98.606,显著性概率为0.00,相关系数矩阵不太可能是单位阵,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表3 福建省16个部门优势服务业相关系数矩阵

(三)求模型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对16个部门优势服务业相关系数矩阵再进一步计算,可以计算出优势服务业的八个竞争力因子对应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4。

表4 各主因子对应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

(四)提取公共因子

根据方差贡献率原则,选入3个公共因子, 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59%,基本反映了八个基本指标,见表5。

表5 各个主因子方差贡献率

(五)建立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对优势服务业进行因子得分系数计算,可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见表6。

表6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六)求出主成分得分系数

把表6的因子得分系数的每列系数除以其相应特征值的开根后就能得到主成分系数向量,主成分得分系数表如表7。

表7 主成分得分系数

根据表7的主成分得分系数表,主成分函数的表达式为:

(七)建立16个服务业各行业主成分得分表

通过主成分函数表,可以计算出16个服务业各行业主成分得分,见表8。

表8 主成分得分

(八)建立综合得分表

由此,福建省优势服务业的分析评价模型可以写作:

(4)

Fj是第j个行业的综合得分值;αi是第i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主成分的权重;Xij'是第j行业相应主成分的得分值。对16个服务业主成分的综合得分按降序排列,可得服务业各行业综合得分,见表9。

表9 服务业各行业综合得分

(九)实证分析结论

需要说明的是,表9是根据16个服务业行业的8项指标值建立数学模型后运算得到的结果。它是我们在进行优势服务业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要科学确定区域优势服务业,还需要充分考虑福建省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首先,从上述模型结果可以看到,福建省目前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还是以传统第三产业为主导,排名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2.4317),交通运输及仓储业(2.1046),住宿和餐饮业(1.4059),其他社会服务业(包括环境资源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6030)。这几个行业属于传统的第三产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们目前及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将在第三产业内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追其根源,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目前福建省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新兴第三产业还没全面发展起来,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无法很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二是目前福建省总体生活水平不够高,人民的服务需求层次较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都与日常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其次,综合得分在平均水平(大于0)之上的还有如下几个行业:金融保险业(0.4620),房地产业(0.227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220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2180)。可以看出,这几个行业都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们目前均处在平均水平之上,展现出未来的发展潜力,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业,也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知识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的产业结构,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作用于生产过程,使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全面增长的新型要素。知识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出很多新型产业,如信息、通讯、软件业的发展等,这些新型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知识信息化改造,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产业结构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三,从上述模型结果,也看到了值得担忧的地方。科学研究事业(-2.2009)和教育事业(-1.9346)分别排在倒数第一和第二,这对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相当不利。作为知识经济的未来,人才竞争才是决定发展出路的关键。对于人才竞争,必须做到“开源节流”的人才战略,而教育水平落后不仅会造成“开源”环节的问题,同时没有良好的环境,也会造成“节流”环节上的无力,人才外流。教育事业是决定今后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福建省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传统服务业在福建第三产业发展中还占据主要地位,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福建省教育与科研服务业水平较低,无法适应海西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的人才战略需求。在未来的“2011~2020年”十年期间,福建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较大的飞跃,实现经济发展水平质与量的提升,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制定发展服务业相关政策与战略的基础上,福建省可以大力发展教育与科研事业,优化福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推进福建城镇化建设,促进福建旅游等文化产业发展;加快进出口服务产业发展;发挥区域优势,建立服务业产业集群等。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对福建省服务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只选择具有比较代表性的八个指标,而其他一些指标如政策因素等未纳入指标体系;对福建省服务业的分析只是建立在福建省2005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该表未能完全与准确地反映现今福建服务业发展水平,因此福建省16个服务业部门的具体综合得分与排名次序存在调整的可能。

[1]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吴士元.我国省级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3,(10):57-58.

[3]叶宗裕.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J].浙江统计,2003,(6):24-25.

[4]朱孔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5]聂清凯,李 京.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11(6):64-70.

[6]刘炳辉,李晓青.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7,27(12):18-21.

责任编校:陈 强,王彩红

2010-04-20

福建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重点课题(014)

施生旭,男,福建三明人,博士生,主要从事统计分析、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

F719

A

1007-9734(2010)04-0047-06

猜你喜欢
福建省福建竞争力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日本竞争力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