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鸣
前段时间,我认为房产税不会出台,因为根据理性分析,房产税是违宪的,但是现在我越来越感到,这个政策还真有出台的可能。比如说,前段时间,央行行长周小川讲年内不会加息,茶还没凉,就自摆乌龙球;这样的事情很多,房产税出台又能怎样?
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比如限购、一房一家、限贷,都是全力野蛮干预市场的结果,上一轮的房地产调控,就用了这些政策,结果造成了市场剧烈的波动局面。在短暂的被掐死之后,市场又以火山爆发的态势,推高了房价。
无论是学者和研究者,以及八成以上的网民反对征收房产税,但是,政策照样敢出台。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平抑高房价,高房价是谁制造的?难道他们不知道高房价的真实症结在哪里吗?
有的领导说,第一套房不征收房产税,以此来获得民众的支持,但是房产税的困境不在于哪些人成为牺牲者,哪些人成为受益者,也不在于有多少人是纳税人。房产税真正的难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复征税。对于财产税而言,人家已经交了土地出让金,而且一套房子成本里面,还有的税费多达60%了,还要年年“进贡”。再说,政府在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市场所获得的税收和财政收入,还少吗?有的城市70%的财政靠房地产,现在还要加税,不知道是什么用意。你都收过一回税费了,现在还要重新收一回,房地产综合改革难道就是重复征税吗?
第二,我们的商品房都是只有使用权,而房产税明显是一个财产税,根据理论分析,征收房产税本身就是违宪的。大家都知道,以前曾说要征收物业税,因为这个税收明显的违宪,所以就不了了之,现在他们把精力都转移到房产税上了,目的是规避立法程序。但是,这种规避本身就说明,房产税的征收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
第三,房产税繁琐纷杂,征税成本可能都大于征税所得,实质上是在内耗。其结果是,大量中产破产,房租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可惜的是,他们不会管这些,那些土地已经卖完的地方政府,在卖了土地之后,再收一茬房产税,电并非没有可能。
很多人都在攻击房地产市场,但是,问题不是出在房地产市场上,主要出在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是政府主导下的房地产市场,权力可以直接干预任何交易。一道政策比法律还管用。我们不希望房产税这么大的税种,也成了短视的“政策”,税收就该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不能真得失去理智,但愿管理层和决策层能够清醒一些,是该反思我们的政策的时候了。老百姓凭什么该忍受高物价
余胜海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3.6%,创下23个月以来新高。
继“豆你玩”、“蒜你狠”之后又现“糖高宗”,近日全国食糖价格连创新高,食糖价格全面上调,批发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达70%。受此影响,与食糖有关的糖果、巧克力等产品已经开始提价。棉纺织品价格普遍上涨了20%以上,食用油价格涨幅达10%左右。党的十匕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全国的猪肉、蔬菜、大米等日用消费品的价格都普遍上涨。低收入和下岗失业家庭生活面临着很大压力。有很多老百姓都说:“涨!涨!涨!这年头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今后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
让人惊讶的是,近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现在加息,不仅难以控制通胀,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近日还建议,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考虑上调至4%左右。
“CPI”这个字眼十年前对人们来说还很陌生。但近几年,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人们感到钱袋子越来越瘪,这才开始关注“CPI”,发现它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关系真的很密切。
“中国需要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从理论上讲,这句话没有多大问题。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是很正常的,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问题在于,这一切都是理论上说得通。现实生活行不通。因为,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并没有与经济增长相同步,收入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
—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房价、生活必需品价格、教育和看病成本等却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老百姓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忍受度,能说得过去吗?
保增长很重要,但是,如果因此而放任物,介的上涨,用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保证经济的增长就很商榷。
中国的老百姓不是没有大局观念,也不是不想为国家分忧。但对专家学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来说,不能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保证经济的增长。因为那样的话,即使经济增长保住了,老百姓也不会对政府产生信任感。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于经济的过快增长,产品的供不应求,而是在于货币投放过量和银行的负利率。如果只考虑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不考虑老百姓生活的需要,是偏面的,也是危险的。物价的正常上涨不可怕,但不能放任物价上涨,更不能为了经济增长要求老百姓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忍受度。要提高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忍受度,就必须先启动收入分配改革,让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能够应对物价的上涨,让老百姓在物价上涨面前有底气、有承受力。不然,没有收入的更多,哪来物价忍受度的更高?
国家发展经济不能罔顾民生。如果不能让普通公众分享、感知经济发展的成果,再优异的发展数字,也没有实质性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的深意所在。王建的“中国需要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的论调完全是缺少平民体验,让人讶异。检视之下不难发现,支撑王建“忍受高物价论”的核心,无疑便是“发展至上论”。延伸这种观点就是,国家为了发展,可以不惜付出代价;让上十亿老百姓“忍受高的物价”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