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列车静脉输液技术的研究1)

2010-11-22 10:55王仙园李雪薇
护理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止血带操作者伤员

王仙园,周 娟,程 琳,李雪薇

卫生列车适用于现代战争大批伤员的远距离后送[1]和灾害事件中大批伤员的后送[2]。总后勤部卫生部《战伤救治规则》(2006版)明确规定卫生列车医疗队负责伤员后送途中的继承性医疗护理,实施必要的伤情检查和紧急救治[3]。列车上的颠簸、抖动、振动、噪声和狭窄的环境,都将对救治伤员的护理技术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救治效果。目前针对特殊环境下伤员救治的适应性护理技术研究较少[4],我们对列车上实施静脉输液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软袋包装液体;输液用物(治疗盘、安尔碘消毒液、棉签、无菌持物钳、盛消毒液的容器、0.1%盐酸肾上腺素、2 mL注射器、砂轮、弯盘、输液器、止血带、治疗巾、胶布、剪刀、治疗单、输液卡、输液架)。

1.2 方法

1.2.1 步骤 挑选30名护士,按照临床静脉输液方法要求进行训练;对人实做,记录输液完成时间,按照考评标准评价输液质量,均达到100分。训练结束后采用相同方法在特快列车上对人实做(以下简称为改进前操作),对操作过程评分、计时;根据列车上的操作结果,分析问题,研究技术改进方法;再应用改进后的操作方法在列车上实做(以下简称为改进后操作)并评价。

1.2.2 操作方法 陆地静脉输液方法:按照临床操作技术流程与方法,即《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中的规定要求操作。操作流程:查对伤病员(给伤病员解释)※铺治疗巾、扎止血带、选择血管、松开止血带※查对药物、药物消毒、排气※扎止血带、消毒皮肤※查对伤病员、药物※输液管道再次排气※穿刺※固定、调速※查对伤病员、药物。操作者侧身站于床旁,在舒适、自如的身体状态下进行穿刺操作。列车上改进后的静脉输液方法:采用陆地上的操作方法在开动的列车上反复操作之后,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而制定的技术流程与方法。具体的操作流程:查对伤病员(给伤病员解释)※查对药物※选择血管、扎止血带、消毒皮肤※药物消毒、排气※穿刺※固定、调速。穿刺时技术要求:操作者侧身站于床旁,两脚前后分开,脚间距大于肩宽,人体重心落于前脚;上肢穿刺时,操作者上身向前倾斜60°左右;下肢穿刺时,操作者双腿下蹬;血管选择,避开关节,挑选走向平直的大血管;操作者紧靠床边,持针的肘部与床面、第五指或小鱼际肌与穿刺部位的下方形成支持点,保持伤员穿刺部位和操作者之间的相对稳定。改进后输液用物为:软袋包装液体、治疗盘、安尔碘消毒液、棉签、0.1%盐酸肾上腺素、2 mL注射器、输液器、止血带 、胶布 、治疗单 、“S” 型挂钩。

1.2.3 评价方法 静脉输液操作质量的评价,陆地及列车上改进前后均采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中的静脉输液评分表进行评价。操作计时均从第1次药物查对开始至调速结束。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0.0软件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陆地与列车静脉输液操作质量不同时间段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陆地与列车上静脉输液操作质量不同时间段评分比较 分

2.2 陆地与列车上静脉输液技术改进前后比较(见表2)

表2 陆地与列车上静脉输液技术改进前后比较

3 讨论

卫生列车是战时和平时运送大批伤员的专用工具之一,它包括制式卫生列车和临时编组的普通列车。与其他伤员运送工具相比运送速度较快、容量大,即伤员多、伤类多、各类护理技术开展多。静脉输液是其中常用的护理技术。

3.1 临床静脉输液方法由于列车环境限制在列车上不完全适用 ①列车上无输液架,液体悬挂困难,输液袋只能系于上下铺位之间;列车上空间狭小,不能使用治疗车,物品只能放置于两铺位之间的茶几上,茶几长0.6 m、宽0.4 m,按照临床要求备物,显得拥挤杂乱,影响操作;受运力限制,不能按临床要求备物;列车上的照明条件差,也会给静脉输液造成一定的困难[5]。②由于列车的颠簸和抖动,影响输液袋、皮肤的消毒;拔掉针头套将输液器刺入输液袋时如动作不准确,可造成污染;反复查对和穿刺部位准备、排气分为两次进行,注射针头也易污染,影响操作质量。③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静脉血管,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陆地上穿刺成功率100.00%,而列车上仅为70.00%。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操作者重心不稳,临床病床距地面的高度为67 cm,加上病员侧面的高度,操作者上身微弯,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就能保持身体稳定;列车下铺床面与车厢底面距离为40 cm,操作者上身弯曲幅度增大,加上列车的颠簸,操作者站立不稳。伤员和操作者都处于颠簸的环境里,没有绝对稳定的时刻,穿刺要在动态中进行。按照临床上的护理技术标准衡量,在陆地上完全达到要求,质量评价结果均为100分;平均完成时间117.53 s。但在开动的列车上,按照同样的技术方法输液,质量评价结果平均85分,这种差异与开动列车的环境有关,列车上的颠簸、抖动、噪声和狭小的操作环境,均增加了输液技术的实施难度[4],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种种失误和延长操作时间。

3.2 列车上适应性静脉输液技术

3.2.1 操作流程 临床上静脉输液操作中有3次查对(床旁查、穿刺前查、穿刺后查);两次穿刺部位准备(扎止血带选择血管,液体准备好后,再扎止血带消毒皮肤穿刺);两次排气(第1次管排气,不能将液体排出针头,皮肤消毒后再次排气)。这些步骤用于列车上救治伤员繁琐,且易出错。列车上静脉输液在保证输注正确、无菌、快速的前提下简化操作流程,将静脉输液操作的17个步骤,简化为10个步骤简化后的流程减少了查对的次数,保留了伤员、药物同时查对的重要环节,能够达到快速输液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操作时间与陆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2 操作稳定性 从表1看出,列车上技术改进前质量评价失分最多的环节是穿刺前和穿刺中,这两个环节操作的精细度要求高,列车的颠簸对其影响大,在操作过程中两脚的距离大于肩宽,降低身体重心,增加稳定性,以减少失误。静脉穿刺时操作者首先保持情绪稳定,按照改进后的技术要求,人体重心落于前脚,操作者上身向前倾斜 60°左右,或者操作者双腿下蹬;其次是血管选择,避开关节,挑选血管走向平直的大血管[6];最后是伤员、操作者晃动同步,持针的肘部与床面、第五指或小鱼际肌与穿刺部位的下方形成支持点,保持伤员穿刺部位和操作者之间的相对稳定。改进后的方法利于操作者在颠簸、抖动的列车上保持身体稳定、把握穿刺时的动作要领,实施结果显示穿刺成功率为93.33%,优于改进前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穿刺中两个环节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3.2.3 输液用物 列车上选择袋装液体;自制“S”型挂钩,利用中铺的扶手悬挂输液袋,中铺与下铺距离1.10 m~1.25 m,能保证一定的输入压力,管道长度也能满足各部位输液的需求;输液用物可以满足改进后的技术操作,物品由18件减少到11件,精简后的物品配备容易,也能保证输液的实施。

综上所述,临床上使用的输液方法不完全适用于动态环境,列车特定环境需要护士掌握适宜的输液技术,改进后的输液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列车特殊环境下病人的救治,基本形成了列车上静脉输液技术方案。

[1] 程国洲.外军卫勤战救经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106-169.

[2] 冯欢,李洪艳.普通列车转运大批地震伤员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8-10.

[3] 总后勤部卫生部.战伤救治规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

[4] 阎成美,黄丽婷,王爱民,等.列车后送伤员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76-77.

[5] 邓月仙,陈千,岳立萍,等.卫生列车伤员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71-72.

[6] 李术芹,范珊红,余咏,等.运用列车后送伤员相关输液问题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3):78.

猜你喜欢
止血带操作者伤员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一次性TPE止血带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操作者因素对Lenstar测量眼轴长度可重复性的影响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膝关节镜手术中止血带压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