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 一
戈鲁的绘画
/[北京]怀 一
很早想写戈鲁,一直不写,因为切入的难度较大。站在哪个视角来表达戈鲁的绘画,真的是一个问题。
因为说到中央美院近年一直倡导创新、与国际接轨。部分打着守护传统旗号的权贵以为如此沿袭,中央美院不仅会把优良的传统丢掉,同时所谓创新也陷入无边的迷茫。这样一来,写戈鲁似乎找到些许蛛丝马迹。
中国文化的割裂自“五四”算起,后来以“五四”为招牌,四处招摇。中央美院的传统毫不例外源自“五四”,期间,有像白石一样的先生也曾参与过美院的一点教学,其地位总是在边缘。白石知道,身在学院的这些毛头小子怎么会拿他当回事呢?1949年后,一批在延安接受过洗礼的革命画人很快占据了中央美院的领导位置。就此,中央美院的命运与时代沉浮。该革命时革命,该生产时生产,该开放时开放,该创新时创新,该趋利时趋利。与时不俱进都不可能。
中央美院有过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吗?回答肯定是没有的。徐悲鸿是传统?延安文艺是传统?马克西姆是传统?
最难过的就是学院系统自以为是的写生了,那种模式化、标准化了的写生还是写生吗?
经典的传统是什么?有人以为是董玄宰、有人以为是任渭长,各人眼力有差异,在此不必细说了。
以上问题得不到澄清时,不如干脆创新吧。
戈鲁,恰是延续这个思路来绘画的美术工作者。戈鲁从前是律师,单笔受理过上亿元的法律纠纷,她不缺钱,怕麻烦,后来觉得画画好,律师的事一推六二五。打官司要牵动很多人,画画呢,一个人说了算,想刮风便画风,想来雨便画雨。站在画布前,戈鲁就是审判官。
戈鲁有过传统绘画的训练吗?回答照理是没有的。非说有,她母亲喜欢画鞋垫。
学院模式的专业训练戈鲁也不曾经历过,她在一个不太靠谱的进修班进修过,教画的人说他的,戈鲁还是画自己的。
叹服戈鲁的体力啊,一个月不见面,巨大的画布胡噜一气画几十幅。戈鲁说,几次要倒在画布前。如果不是爱,怎么会如此投入啊。
描述绘画时会遇到抽象这个词,谁发明了抽象这个词?这个人也真够抽象的。
不同时期、不同人以不同说法诠释对抽象的理解,到头来也是说不清。记得一个人说抽象是把最像的那个东西抽出来即抽象,这个说法够无赖,最像的是什么?你说最像的就是最像了?
戈鲁的绘画不具象,说戈鲁的绘画抽象也不妥。毕加索可以画具象,拿写实说毕加索不贴切。写实的说法和抽象一样本身有问题。后来,毕加索的绘画不具象,也是自然而然的,他经历了几个变革期,从空间中摸索到立体思维与绘画的表现关系。毕加索可以是传神,毕加索不会是抽象。
戈鲁试图要画的像一些,从她的笔迹中可以看出她于此做出的努力,可是戈鲁真的画不像。画不像是问题吗?回答当然是没问题。像不像,不在形象在心象。戈鲁用尽心意在绘画,画中呈现出来的自然是心象。心象,高于抽象说。
早些年,学院不少能画像的人故意画抽象,这些所谓的抽象绘画哪里是抽象啊,简直是抽筋呢。学院天生拥有所谓主流的优越性,从而左右着不明真相的看客们,看看当下的商品画,基本出自院校培养的画人们。
民间艺术是抽象吗?和陕北的老太说抽象她理解吗?民间艺术最动人的是心象。
戈鲁绘画缘自人本的体悟和自觉。戈鲁或许尝过太多的压抑、惊悸与无奈,她把这些记忆恢复到画布上。戈鲁不拿太多的词条来约束,她以开放的、自由的、可以与人与世界自然接轨的方式来绘画。因此,戈鲁的绘画是全新的。
作 者:怀一,本姓武,1965年生于大同,现主持二月书坊出版事务,出版作品集多种。
编 辑:续小强 poet_xxq@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