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课中“思维碰撞”的运用

2010-11-18 21:16杨春静
江西教育C 2015年3期
关键词:辩论合作教学

杨春静

摘   要:“碰撞”乃一物体与另一物体发生接触并迅速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现象。“思维碰撞”即可套用理解为:一种思维与另一种思维交流之后产生一种新思维的过程。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其实,交换分享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碰撞”。本文就结合案例谈一下“思维碰撞”这种交流方式在语文复习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思维碰撞    教学    合作    辩论

引言

思维碰撞的课堂有六个要素:问题为基础──引发思维;探讨为阶梯──聚合思维;碰撞为亮点——发散思维;反馈为关键──矫正思维;变式为保障──迁移思维;实践为根本——应用思维。

初三的课堂走到下学期就全部是复习课了,几个月的时间如果都是“师讲生听”这样千篇一律的课堂生活的话,学生未免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那我们为中考而做的努力就会浪费不少,这样的状况对于每一位带领学生迎接中考的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静心沉思,细细研究思维碰撞的这六个课堂要素,我觉得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这些要素,那前面提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案例

一、优质问题——用思维碰撞点引发思维

(一)旧知识导入新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为主的课,所以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这一个环节我分成四步:(出示幻灯片)

1.完成作者名片

2.查字典,注音:(在学业纸上出示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字或音)

3.解释词语:(在学业纸上出示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词语解释)

4.回顾课文主题

一切碰撞的前提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在应该积累的知识面前,任何偷工减料都是自欺欺人的行为,所以这个环节必须扎扎实实地认真完成,因为有这些积累做铺垫,才有可能引发学生思维的活跃。

“温故知新”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已有知识、观念与新知识、新观念之间的碰撞过程,到底是要维持原有知识、观点,还是要接受新知识、新观点呢?思维在这里产生了冲突,不同的见解随之产生,而引发冲突的这个点就是思维碰撞点[1],本次案例中,学生在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上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于是,借助这个思维碰撞点,我抛出了优质问题,引导学生去探讨、交流、总结。

二、合作探讨——以问题为阶梯整合思维

之前有了“回顾课文主题”中“人物形象”这一项,学生们对这几篇课文中的人物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于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整合自己的思维。(出示幻灯片)

问题: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活动一:以“阿长”、“背影”和“老王”为例,分析课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方法:①个人学习:找出相关语句,做旁批。

②组内交流,补充完善理解。

第一个环节对旧知识的回顾,已经让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积累过的知识在头脑中渐渐明晰,但这种明晰也仅限于自己对局部的理解,任何时候局部永远代替不了整体,从局部到整体的一个有机组合、有效配置过程就是整合过程。这当中所需的即是一种整合思维。“整合思维引领我们绕开‘或者的选择极限,告诉我们鱼和熊掌可以兼得。”[2]借着这个势头,抛出已经设计好的一两个优质问题,整合学生的思维。给出思考的内容和要求,要让学生能明确知识点的正确指向。

三、碰撞交流——以争辩为方式发散思维

课本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学生们在探讨时已经融进了自己的理解,对作者的写法也有了一些体会,联想一下自己能否也像作者那样刻画出如此鲜活的人物形象,该如何去刻画呢?(出示幻灯片)

活动二:如何才能使自己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生动形象?请汇总人物描写的方法。

比一比:哪个组归纳得更多,语言更简洁。

小组内碰撞交流之后,全班学生交流展示、辩论、升华。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性的东西还是要强调、要明确、要理解、要记忆。(出示幻灯片)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有关外貌(肖像、衣着、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述。

情景描写: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阐释和描摹。

此外,在优质问题的交流展示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虽然大家也能总结出来,但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较为浅显,此时幻灯片出示此类问题的规律性文字,会更利于提高学生答题的精确性。(出示幻灯片)

总结规律——刻画人物

1.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特点或情感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精雕细刻。

2.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3.精选有表现力的词语,力求一字传神。

此争辩环节,是大家思维交流的大展台,正是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这种观点的交流并不是俗话说的“挖到篮子里就是菜”。我们允许大家各抒己见,但是必须围绕中心,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思维碰撞点”。所以要求大家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同时,学生对众多的答案必须做有批判的取舍。因为没有思维的批判性,就无法对答案进行评价,而真正能区分会区分哪些是合理部分,哪些是不合理部分,这样才可以求得正确答案。

是的,只有思维碰撞出火花,知识点的理解才会渐渐明晰。“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3]

四、反馈展示——在集体赏析中矫正思维

前面有了在旧知识基础上的新理解,学生头脑中也存入了些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解和理论能否合二为一?也就是说如果真正到了战场,学生会使用刀枪去打仗吗?

所以,必须有展示,必须有一个反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矫正学生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赏析了两个片段。(出示幻灯片)

片段一    句子品析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品析:“镶嵌”,一词运用夸张手法,强调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状态。

片段二    段落品析

①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②高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价:增添了心理、肖像等细节描写,把“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同时使用排比修辞可以使语势强烈,情感更强。

之前的碰撞、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许多,然而思维在漫无边际地发散后总是要辐合思维的,集中有价值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创造。

我一直认为:空谈和实干中间需要用“努力”来连接。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与课外信息的无限性也决定了学习课本内容的最终目的是走向课外,所以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片段二)的小练笔进行分析,以此来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

五、实战训练——在习作练习中应用思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不能派上用场,还得看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优质问题、巧妙活动在思维碰撞的课堂上都是为掌握知识和技巧所做的铺垫,即使说得天花乱坠,即使思维缜密得无懈可击,如果没有行动,那么一切等于零。所以将自己所掌握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才是最关键的。

请大家完成课堂小练笔。(出示幻灯片)

小试身手

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完成小小练笔

提示: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充实起来,内容要积极向上。

2.发挥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表情、神态、心理、场景等。

在展示自己应用思维的过程中所作的小练笔,肯定会出现优秀作品,此时教师一定要将其展示出来,因为越是来自学生中间的优秀作品,越能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

优秀作品展示(源自学生中间的优秀练笔)

六、变式保障——在课下巩固中迁移思维

课堂上的内容当堂理解和掌握,是一节语文课想要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如若课下再及时巩固,那么,知识点就会由明晰转为深刻的,训练的目的也算达成了。

请大家完成课下小练笔。(出示幻灯片)

乘胜追击

课下仔细观察,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课间十分钟的场面,注意表现学生开朗、幽默、勤奋、上进的精神风貌。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最爱观察的时间,有的人哭了,有的人笑了,有的人唱着,有的人闹着……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能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真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结

从合作到碰撞,从对抗到反馈,从交流到实践,课堂上学生的主导地位时时刻刻在体现,没有了老师的“一言堂”,更没有了学生的昏昏欲睡,一个个辩论的场面,一双双赞许的眼神,一阵阵鼓励的掌声……无不在诠释着学生闪光的智慧和前进的思想,学生的合作能力、辩论能力、思维能力,甚至创新能力都有了极大提高。“思维碰撞”给语文复习课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梅瑰.瞄准思维的碰撞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28(9):101-102.

[2]罗杰·马丁,整合思维——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分水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

猜你喜欢
辩论合作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