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信息技术应用探究

2010-11-18 21:12俞少玉
江西教育C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俞少玉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大大丰富了师生的上课体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进行课外拓展,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增加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展合作交流,启发想象思维。教师一方面需要把现代教育观念融入到现代技术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注意不能把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现代化的唯一标准,要灵活进行教学设计,按照课堂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集声、光、影于一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可以大大增加语文课的知识量。上语文课尤其是赏析课,丰富的网络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思维的广博性。语文教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增加语文课堂的知识含量,尤其是现代电子白板的应用,多方面满足了教学需求。电子白板有资源库,只要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随时可以从资源库里调出来及时应用于课堂。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语文课堂上的知识包罗万象。除了纯语文的东西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四季景色,《春》《济南的冬天》《风雨》《秋天》表现了大自然各个季节的美,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教师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春》一课的视频配乐朗读,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感;在《秋天》一诗中,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诗中的意境,无法想象农家秋天的丰收图,体会不到少女的思恋,更不懂“梦寐”为何意,这就需要教师用多媒体渲染出秋景,烘托出少女的情怀。秋天给人的感觉是萧瑟的,有诗云“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九辩》有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学习本单元的时候正值深秋,冰冷的秋雨给人的感觉就是忧伤和惆怅,教师却可以通过多媒体渲染秋天的绚丽色彩,表达丰收的喜悦。

创设情境是信息技术重要的作用之一。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思念。文章开篇已经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正是家里祸不单行的时期。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配乐朗读,然后重点播放一段“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音乐电视,把浓浓的父子之情表露无遗。在用词上尤其是描写父亲的那几个表现力非常强的“动词”,学生体会更加深刻。

运用影音展示可以再现课文描写的场景。教材内容中很多精彩的描写,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完全体会。视频展示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课,教师无需多讲,只要把电视剧中这一节的内容播放给学生看。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大圣”和“真君”的变化印象非常深刻,看完一遍就能数落出孙悟空变成了“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变成了“饿鹰儿、大海鸥、鱼鹰儿、灰鸽”。斗法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貌变化、心理活动和被迫变化的滑稽俏皮让学生捧腹大笑,这要比“说教”效果好得多。

(二)课外拓展,积累知识

初中教材中很多课文节选自名著,学生需要对文中所选的精彩片段仔细研究体会,同时也要对整部名著有所了解,最起码要对所选章节的前后情节有所了解。此时多媒体就派上了用场。教师直接在资料库中搜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一课,在课题导入的时候提出问题:“小圣”是谁?“小圣”为何要降“大圣”?同时教师把《西游记》的相关知识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学生。如果是复习总结课,教师还可以把四大名著的作者朝代梳理出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从狭窄的传统课堂走进丰富的现代数字化课堂中,课堂知识容量不断增加。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教师“教”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在课堂上的讨论会更加全面,对课文的理解层次也会更深。

(一)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时间多为课外,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所学的内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调控和组织。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资源,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并根据计划自行调控。为学生预设好问题,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教师要多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逐步把信息技术变成学生手里的“纸和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最得力的工具。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章。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解决,不要每一篇文章都像精读课一样“百讲不厌”。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有《羚羊木雕》《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师在精讲前两课的时候,给学生做示范,一篇文章从哪里入手、学习哪些方面,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重点突出。在自读课文的学习时,学生可以仿照教师对文章的处理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学习课文的程序。比如《羚羊木雕》一课,首先要确定本课的重难点,根据文章的情节发展理解主人公的心情,分析人物形象,从文中领悟如何正确看待友谊,学会与父母沟通。主人公与学生是同龄人,所经历的事情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很高。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自由查阅网络。比如怎样正确面对友谊,在朋友和家长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学生可以到网络上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名言警句,为自己的观点积累证据。自主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师不要“讲”得过多,以免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解决课堂问题的常用形式,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角度。合作讨论要建立在学生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对本课内容了解得越详细,在讨论的时候观点就会越多、越深刻。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学生要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开阔思路,获得进步。

比如《斑羚飞渡》一课,教师导入学习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有人类对动物的杀戮,如“活熊取胆”“鲨鱼割翅”“猎杀北极熊”等,学生意识到人类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如果没有人类的逼迫,也不会出现斑羚跳崖的惨烈场景;同时,要理解到斑羚牺牲年老的一代换取生命的延续,是一种伟大的牺牲精神。镰刀头羊临危不惧的表现,也给学生强大的震撼。通过多媒体全方位展示,学生在讨论时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信息网络技术能够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时候不断优化整合,有利于内化语文知识。

(三)启发想象思维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古诗词赏析,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学习,受时代背景、空间场景的限制,学生对很多诗文中的意境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制作一些与古诗文相关联的图片。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对于这种奇幻的自然景观,没见过大海的学生自然想象不到。这时候教师可以配合诗的意境,制作动态课件,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开阔的胸怀和一代枭雄的豪迈。再如《钱塘湖春行》,教师可以播放出一组组春意盎然、莺歌燕舞的春天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莺燕争春”的勃勃生机。学生在画面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在赏析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提高思维的广博性。

三、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中,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调整。

(一)过分注重课件的外在美

课件的制作是一门技术,有的教师只追求课件的精美而忽视了课件的实用价值。整个课堂就像是影院一样,“声光电”不断转换,却把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很多公开课的课件制作堪称完美,但结果却是喧宾夺主,没有发挥课件应有的辅助教学作用,一节课热热闹闹,课堂效果却不好。

(二)一味追求课件“主角”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模式。可一旦走向极端,对教学不是有益处而是有害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最初推行的时候是学校规定要用,尤其是在公开课、示范课中必不可少。但很多教师却在课堂上把课件当成组织课堂的主角,无论出现怎样的突发事件,教师仍然按照课件设计进行,导致很多的课件并不适合课堂实际,整个课堂机械呆板,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活动,让课件辅助教学而不是限制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文华.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才智,2014(12).

[2]王雷.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神州,2012(02).

[3]刘忠华.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4]牛春燕.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