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学生创造宽松的作文环境

2010-11-18 09:12李永芳
文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体验作文情感

李永芳

内容摘要:传统作文的模式已经落伍于时代,不利于学生展现自我,展现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尤其是传统的写作环境,更窒息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现象,积极地想办法解决之。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那个封闭的落后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写他们自己的那一片生活的天地,充分地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心灵。

关键词:作文 环境 情感 体验

冰心在《感谢我的语文老师》中说:“我们的语文老师也不错,我就是喜欢跟他写作文。他出的题目好。总让人人有自己的话说,而且说起来没有完,他在卷本上批改的不多,但是他和每个学生谈话的时候,却能谈几个钟头。现在我才知道写作文也可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冰心老人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我想,倘若不是如此,何以冰心日后会成为一代名家。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有许多就没有冰心老人这样幸运了,他们为作文而苦恼,写不出东西,没有话说。那么,现在一般学生的写作环境是什么呢?那就是老师出一个题,然后讲一讲审题,讲一讲确立中心,讲一讲构思,接下来就是几十个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同一个题目的作文。为什么学生会这么难写呢?我想一是这“题”,没有冰心的老师出的好,让学生感到没有什么话说,二是老师的“指导”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老师的讲,好像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小箱子,学生们就都在这一个小箱子里伸拳踢腿,这就难免让学生感到地方太窄了,施展不开。

这样看来,学生们的写作环境的“恶劣”表现就在于:落后、闭塞、不符合学生实际,现在是应该改变这种写作环境的时候了。“新概念作文”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近年来,高考作文改革的趋向,也告诉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写作环境。

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呢?这是我们大家应该积极探讨的一个非常现实而又有意义的问题。

首先,要摸准少儿的心理特征。《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们好幻想、好好奇,总需要新鲜的东西去刺激、去引发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心理是自由的、散漫的,他们心理的辐射面很广。据此,我们就要为学生创造新鲜的写作环境,如果老让他们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一篇、两篇尚好对付,篇篇如此,学生就为难了。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写作。

让他们走出有形的“教室”容易,但要让他们走出“无形”的教室就不那么容易了。“无形”的教室是什么呢?是老师出的题,这些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其次是被限定的写作内容,第三是教师条条框框。让学生走出“无形”教室的关键,那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

我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写作环境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吾手写吾心。强调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感。在让学生明确必须是自己写的,写的必须是自己的之后,教师可以放开胆子让学生去写,不限定题目、不限定内容、不限定体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写作环境大大放宽了,没有了这些束缚手脚的东西,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作为老师还要想办法,讲究出一个好题,让人人感到有话说,有东西写。题要具体,要符合学生实际。我们也可以打破常规,传统的作法多是老师命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命题。另外,我们不必苛求,要学生写出结构完整,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来。实际上,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上也仅只是要求学生能清楚地叙述一件事情而已,因此,在学生们写作文时,老师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

也许以上我们只讲了这借鉴的一个方面,冰心的语文老师的做法,还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他在卷本上批改的不多,但是他和每个学生谈话的时候,却能谈几个钟头”。我想,这宽松的写作环境还应包括宽松的讲评作文的环境。宽松的写作环境是要解决一个写什么的问题;宽松的讲评环境则是要解决一个怎样写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就不会视写作文为畏途。所以我们传统的讲评作文的模式也大可以改一改。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眉批、旁批、尾批一大堆,往往学生却是看不明白,更谈不去理解;然后是老师在讲台上笼统地讲,学生在讲台下笼统地听,没有多大的效果。学一学冰心的语文老师的做法,多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交流如何。我想,这种“宽松”式的讲评的要旨是要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彼此间非常融洽,学生发言时没有心理负担,不感到老师的“威压”。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这种讲评作文的“宽松”,不是说可以泛泛地去讲评,漫无边际,讲评须有一个中心,或语言,或内容,或构思,或主旨,讲评时抓住一个问题就行。讲评时老师可以走下台去,让学生走上台来。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城关第三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