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公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要想写好公文必须把主题思想挖深,把结构思路理清,把写作素材选好,把语言文字弄精。
关键词:公文 主题 结构 语
公文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语言艺术,是机关开展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小平同志说:“拿笔杆子是实现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要学会拿笔杆子。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由此可见笔杆子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公文呢?
一.把主题思想挖深
晚唐大诗人杜牧有言曰:“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这段话是说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好的内容,好的气势,好的文辞,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其次是气,然后才是章句。如果主脑不立,形式再好也不是好文章。所以,文章的主题必须鲜明深刻,公文也一样。
1.从大局出发,抓住问题本质
提炼主题要从大局出发,找准问题,透过现象抓住并深刻剖析问题的本质,把精粹的东西写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震动和警醒。例如,某单位年终工作总结,在对单位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时有这样一段话:为什么一些我们一向认为不错的部门,出了事故以后才发现有那么多漏洞和问题?为什么一些重大恶性案件和事故总是控制不住?为什么有的单位部门工作起伏很大,“经验往上报,事故往外冒”?为什么有些问题在一些部门总是反复出现,得不到根治?分析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领导作风不扎实,工作不落实,政绩观有问题。政绩观的背后是世界观、价值观问题,是党性纯不纯的问题。“四个为什么”,引出了一个带规律性的问题:落实的关键在领导干部,干部的关键在作风,作风的背后是世界观、价值观和党性问题。这个分析可以说是一针见血,透过现象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公文写作要善于把具体的东西理性化,把零乱的东西系统化,从个别问题中引出一般性规律,给人条理性、思路性的东西。
2.从理论入手,概括具体问题
从理论入手,就是要站在理论制高点上观察和分析问题。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就不会有高人一筹的见解,也就免不了就事论事,公文写作要从更高的层次上概括升华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不能总是跳不出业务上那点具体事,讲很拉杂琐碎,要注意概括提炼。比如,习主席就非常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对500年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他用“6个时间段”进行高度概括。公文是实用决策的工具,所以,要有高度、有深度、出思想,想实招。
3.从观点着眼,提出独到见解
公文必须与上级精神保持一致,对上级的指示要求要积极配合宣传,提出落实的标准和办法,但也不能机械地与上级对表,要搞好深化,在领会吃透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贯彻落实的新思路、新办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领导干部的讲话、文章不单纯是文字问题,而是对事物的看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对改造世界的意见,不是说着顺嘴就行了。”只有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事物的深刻而独到的认识,才能使公文的主题鲜明而深刻。
二.把结构思路理清
清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把词曲结构比作“工师之建宅”,“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这段话用比喻论述了文章在下笔之前,应将框架结构设计好,也就是要把文章的结构思想理清。
理思路的过程,既是对材料主题进行研究、思考、深化的过程,也是对材料的框架结构进行权衡设计使之条理化的过程。想得通才能写得通,思路不清楚,什么材料也写不好。那么,如何理思路呢?理思路,首先要把主题立起来:要告诉受文对象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主张什么,对情况怎么看,主张怎么办,靠什么措施达到目的等等,都要弄清楚。其次,对主题进行分解、展开。这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把一张桌子支起来,需要几条腿作支撑。这些腿就是材料结构的第二个层次。最后,是划清边界,明确写什么、不写什么。一份文字材料要写什么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目的,比如,动员讲话的目的是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大讲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增强信心。但是,如果部队有轻敌情绪呢?就不能这么讲,就要着重讲完成任务的重要意义,讲面临的困难。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重点。
三.把写作素材选好
写文章就像盖房子,先要把“料”备好。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表现立意的支柱,说明观点的例证,组织结构的条件,正如鲁迅所说:要写好文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只有占有大量材料,写作才能得心应手。那么,是不是我们把占有的材料堆砌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份好的公文呢?当然不是,那是“材料篓子”,托尔斯泰说过“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这说明能表达主题的材料,只有经过反复筛选才能获得,那我们如何筛选材料呢?一要选真实的材料。材料一定要真实,符合实际,才可信,才能有说服力。二要选切题的材料。选的材料要符合主题的需要,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选用,否则,不管材料多生动,都应舍弃。三要选典型的材料。典型材料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能使人从一叶落而知秋。四要选新颖的材料。选那些能反映时代精神的、给人以新鲜感的材料,这样,才能引起共鸣,让人耳目一新。
四.把语言文字弄精
1.要使用准确、严谨的语言
古人云:“一字入公文,九牛拨不出”。语言准确是公文的生命。所以,公文语言表达,一定要避免产生歧义。注意语言的分寸感和语气的程度感。要防止褒贬失当,排除疏忽错漏。只有用语准确严谨,才能保证表意准确。
2.要使用规范、庄重的语言
规范是公文写作的客观要求,语言文字表达要符合公文语体风格,用语规范,使用被人们认定的约定俗成的公文规范语言。讲究措词得体,用语有分寸。如请示、报告,措词用语要谦恭。命令、决定用语要庄重、严谨,商洽工作要平等、谦和等等。公文用语规范、格调庄重,有助于表明发文权力机关的严正立场和严肃态度,从而对受文单位产生强制性影响。
3.要使用简练、生动的语言
公文语言要字斟句酌,炼字炼句,要删繁就简,不能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象“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公文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列宁说过,写公文要用电报文体,要像打电报那样推敲斟酌。公文语言不仅要简洁,而且还要生动,生动是提高公文效力的重要条件,毛泽东同志就把生动性作为文章和文件必备的性质之一。所以,加强语言修养是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公文写作是一项政策性、思想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是撰写人综合能力的反映,它不单纯是写作的方法技巧,还包括机关、领导的思想水平、工作阅历、知识储备、文字表达等各方面的水平。公文写作犹如“带着镣铐跳舞”既要符合公文的要求、规定,又要跳出激情,舞出精彩。
参考文献
[1]孔庆程.军用公文写作20讲[M].海潮出版社.2001.
[2]马金生.大型文字材料写作技法详解[M].海潮出版社.2010.
(作者介绍:李醍,武警警种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公文写作、大学语文教学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