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悦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2)
网络讨论的理性与表现力*
——以央视大火的网络讨论为例
张 悦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2)
理性一定程度上存在于现今中国的网络讨论中,但非理性表达则更多。非理性主要表现为情绪化表达,以及固有情绪的携带。网络讨论的表现力主要体现为恶搞,并对网络讨论的效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网络讨论;理性;表现力;央视大火
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的议题设置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孙志刚事件,厦门 “PX”事件,到 “反日”、 “反家乐福”运动,再到汶川地震的社会动员,网络讨论和网络动员成功地建构了很多社会议题,有效维持了公序良俗,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在这些积极成就的背后,也存在很多不足和隐忧,随着网络讨论影响力的逐步增大,其代表性和有效性成为值得深究的问题,这实际上探究的是网络讨论的品质问题。良好的网络讨论不仅有利于公平公正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也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和维护提供动力和保障。
网络讨论的品质应该包括哪些衡量标准,目前没有确定的答案,但从已有的研究社会关注点中,可以归纳出一些。本文采用两方面的衡量因素,即网络表达的理性和表现力。
本文以关于 2009年 2月 9日元宵节晚上发生的中央电视台 (简称 “央视”)新址北配楼大火的网络讨论为案例,来考察以上两个衡量因素的具体表现。
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1]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由于理性本身是很复杂的概念,对理性的判定就相当困难。由此衍生出的衡量标准也有不同,基于不同理性标准所得出的研究成果也有差异。人们很难做到绝对的理性,只能不断地向理性靠近。
当今网络讨论上的非理性行为,已经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有研究认为在甘德怀北大考博事件中,网民们针对两位当事人——“受害者”河南某学校教师甘德怀,“招生舞弊者”北大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苏力——的发言明显采用双重标准,竭力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很多人并没有依照事实分析讨论问题,而只是一味批评谩骂,一些网民不是就事论事,却总喜欢上升到情感和道德层面。此研究指出“不顾事实,采取 ‘为我所用’的双重原则,乃是网络讨论中常见的表现。网络讨论不看重事实且具有匿名性,这使得网民的情绪化倾向严重,只顾逞口舌之快。”“网络讨论极强的非理性特点,削弱了讨论价值的有效性。”[2]
但也有研究持相反观点,另一项研究分析了“央视青年歌手大赛选手不识国旗”和“女硕士闯红灯被拘留”两事件引发的网络讨论,发现这些发言不再是非理性的停留于事件表面的感性化判断,而是能透过被媒介扭曲、变形了的报道去寻求 “真相”。作者认为网友在这两个事件中表现出的宽容与同情、谴责与批评,显示了网络受众的理性与成熟。[3]
与此类似的,在当下的网络讨论中还有很多。由于网上信息量庞大,且上网人群庞杂,有学者认为任何观点都可能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而且这些偏激的观点会形成互补,从而变得更加逻辑化、系统化,掩饰了非理性成分。[4]但是网络讨论中理性的质量 (quality of rationality),我们也确实可以观察到。好的理性思维与个人的情感、直觉是相分离的,任何被称为理性的分析评价过程都应该是高度客观、逻辑和机械的。相对而言,非理性行为更加容易辨识,本文在研究中使用证伪方法,即找出非理性行为的表现,以反证被考察对象缺乏理性。
理性思维由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缺乏事实论据和论证过程就下结论,则是在网络讨论中最常见的非理性现象之一。胡泳观察到虽然搜索引擎和复制粘贴增强了讨论者维护自己观点的能力,但是许多发言者都不提供实际证据。面对其他人的挑战,往往从个人的喜好情感出发予以反击,这使得网络讨论常常是 “宽度达一英里,但深度只有一英寸”,“缺乏外部证据,难以刺激对话题的更深入调查”。[5]胡泳认为这些都不符合哈贝马斯 (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理性一致概念。
正如眼里容不得沙子,理性也不能容忍任何固有情绪,尤其是偏见和刻板印象。但是网民情绪化的表达,却在网络讨论中屡见不鲜,我们时常能看见论坛里满篇的叹号,省略号和其他符号表情,却没有直抒胸臆发表实质性的言论,人们除了简单的情绪宣泄之外,似乎在观点和论证方面无所作为。
网络表达的表现力,指网络发言实现发表者元初目的之能力,以及对整个事件讨论的贡献力。网络表现力的衡量标准,包括发言清楚明白,论证有理有据,能获得他人关注或认同。在网络讨论上有人简洁明了,掷地有声地发表意见,亦有人洋洋洒洒,高谈阔论,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
近年来,在网上博得最多关注的当属“恶搞”式表达。恶搞文化指对严肃主题加以解构,从而建构出喜剧或讽刺效果的胡闹娱乐文化。恶搞原本来自日文词汇,是网络传播的一种亚文化,它体现出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讽刺社会的反叛精神,具有强烈的草根性和平民化色彩。恶搞文化起源于日本,后来逐渐传到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其包含的意义元素有戏仿 (戏谑的仿造,mocking imitation)、带有 “颠覆”色彩的幽默。[6]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网络上,后现代解构主义大行其道,尤其在网络世界里大受追捧。除了严肃的论理和粗俗的谩骂之外,带有娱乐精神的戏谑调侃,是中国网络讨论中的一大特色。中国汉语言文字丰富多彩、意蕴深沉,文学成果汗牛充栋,这为恶搞的解构式创作提供了充足的语境源泉。网络恶搞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创制或改编视频、音频,此种形式始于胡戈调侃电影《无极》,使用其素材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第二种为改编经典文学作品,如在 “艳照门”事件中,有网友改写《木兰辞》用以陈述整个事件的脉络和几个主角之间的关系。第三种是使用某种文学形式描述或评论现世,网友仿照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填词调侃萨达姆的逃亡生活。
恶搞虽有不少负面评价,但其正面价值也应予以肯定。恶搞不全是简单的颠覆或解构,它还包含了社会责任意识和建设性因子。恶搞在当今网络表达的盛行,是工业化、消费文化和娱乐风行综合作用的结果。恶搞本来只是一种消遣手段,但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中,却逐渐演化成了缺少话语权的人与话语控制相对抗的武器。
当今网络被当作民意的泄气阀,网络讨论就是泄气阀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媒体占有强势地位,依然主导着话语权,以致一些敏感问题在传统媒体中“失语”。虽然网络的崛起赋予人们更广阔的言论表达空间,但严密的国家防火墙,让人们在参与网络发言时必须适可而止,长此以往,很多网民们形成了自我审查的习惯,与其冒着帖子被删掉的危险,还不如采取柔和或迂回的方式。由此,恶搞和隐形文本大行其道。
本研究选取天涯论坛对央视大火的讨论,并结合来自网易、搜狗的两篇关注不同侧面的讨论帖作为辅助分析材料。首先对天涯帖的所有回帖分类并进行数理统计,然后进行细化的定性考察。本研究也对两位资深的网络讨论发言者进行访谈,力求为原因解释提供材料。
2009年 2月 9日晚 21点 04分,央视大火刚发生不久,有网友在天涯上发布消息“CCTV大楼元宵夜起大火了吗?????(实地照片)”并贴出图片 (此图后来被误以为贴错,由作者请求版主删除)。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中,天涯网友共累积了 10页上千条回帖,此时的讨论属于事件发生初期,重点在了解事实和表达情绪。在讨论初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天涯社区一般一页有100个回帖,但当天由于系统的故障,此贴在第二页只有一个回复,第三页也只有少数几个回复,就转到第四页去了。此状况在天涯社区也曾发生过,但由于比较少见,网友在此贴中也表现出了对“分页故障”的兴趣。由此,这篇帖子讨论问题的主线可分为三个部分:初期从 21点 04分到 21点 34分,关注点是央视新址是否发生了大火;发展期从 21点 35分到 22点 51分,主要是关于分页故障的讨论;高潮期从 22点56分到 23点 30分结束,此时已确定央视新址北配楼发生火灾,祈福和求平安成为讨论的主要内容。
讨论初期网友主要的关注点,在被人们戏称为“大裤衩”的央视主楼是否发生大火。此时,关于大火实际情况的消息很少,人们还不了解事件的严重性,网友多用调侃语气,戏称 “裤衩”着火,烧着屁股。很多网友希望了解事件的发展进程,纷纷发表简短留言 “mark”、“留印”等,以方便自己继续查找、关注此帖。由于事实真相不清楚,此时发表意见的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事实的了解,很多网友回帖都是一连串的问号、省略号,一些不发表意见,只表达情绪的回帖多集中在这段时间。“分页故障”出现后,由于缺乏事件真相而略觉无聊的网友们立刻兴奋起来,纷纷回帖留印,有 52个帖子明确表示要在天涯的 “‘抽风页’赶紧留名”,仅在 21点40到 41分的两分钟时间内,就有 11条回帖发布。随后,系统恢复正常,讨论重点回到大火事件。
如果说一开始,网友对央视大楼着火还心存怀疑,在讨论开始的 1个半小时后,关于事件的真实性已经毋庸置疑,这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不断有网友发布自己或友人亲眼所见的消息。再则,国内外的主流媒体开始滚动报道该事件,有网友将其他媒体的原文贴出作为证明,用来作为事实证明的报道来自于日本媒体,中国台湾中天卫视,凤凰卫视,央视晚间新闻,上海东方卫视,QQ新闻,中国新闻网,网易新闻。
在事实了解清楚之后,意见表达成为主流,大多数回帖希望没有人员伤亡,此时说风凉话、幸灾乐祸的人成了讨伐的对象,双方的争论很快就上升到政治层面。为火灾感到惋惜的人被称为 “奴才”、“五毛党”,幸灾乐祸的则被指为 “轮子”、“ZD”。在争论中,双方只是互相给对方带上“奴才”或 “轮子”的帽子,其中夹杂着粗口,此外没有其他理性论述。在争论中,双方的互动性很强,基本都是针对特定的某个发言予以回击。即使没有过多的论述,双方也很容易被对方的言语激怒,很快演变成吵架,粗口的使用在此时很常见。此讨论还引起了 “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争论,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自陈述看法,就事论事,言辞冷静,即使意见相左也没有粗口或谩骂。网友 “十九二十”分析说 “虽然不喜欢 ccav,可是大火烧得再盛,烧的不是体制是人命。里面工作的大多是背井离乡出来打工的小伙子小姑娘,有很多连个编制也没有,不是所谓的‘正式工’,成天被人看不起,裁员第一批就轮到他们,活得很辛苦……配楼是梅地亚中心,有人的话,也都是老老实实做技术的人。真心希望这场火灾里没人出事,心里很难受,不能理解幸灾乐祸的人是怎么想的。”
火灾当晚,搜狗贴吧里曾有人发起讨论“为什么央视大火大家没有悲哀?”回帖的网友不多,共 23人,有 18人没有表现出对火灾事故的痛心、难过。此讨论可解释网友为何对央视大火持戏谑态度——把平日对央视的不满发泄到大火事件中,在言语中对央视的损失进行冷嘲热讽。网民的发言带着固有的情绪因素,并影响着网民在网络讨论中的态度。
发言的相关程度和互动程度,也是网络讨论表现力的衡量因素。本文所举的案例中,楼主发帖的两个半小时内有千余条回帖,数量上已颇具规模。但讨论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由表1可知,纯粹灌水和顶帖的人不在少数。单纯使用纯符号和用来顶帖的回复共 59条,其中有 31条处于讨论的初期。由分页故障导致的与主题无关的讨论小高潮虽说是一个意外,却说明在网络讨论中,人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尤其是当讨论过程中观点匮乏的时候,这种状况在中国的网络生态中并不鲜见。本来集中注意就比较困难,又总有一些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与网络讨论,遇到异常情况就起哄。这类人一般在讨论中不贡献实质性意见,顶多帮忙顶帖,表示关注或留个记号,有的人回帖纯粹为了在论坛赚取积分,以获得论坛赋予更多权利。网络讨论话题的紧密度不高,既会影响到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发言内容的逻辑连贯。
表 1 天涯论坛“CCTV大楼元宵夜起大火了吗?????(实地照片)”回帖统计
如果在网络发言中只是固定的人自说自话,其影响和效果都会很有限。如果有互动的讨论,无论意见相同还是相左,在论辩之中也会有丰富的收获。假设网络讨论中某个意见领袖发表有价值的观点,其余的人除了应和之外没有任何异议或评价,我们也不能说此意见领袖的观点被接受,已经达到了元初的表达目的。能引起争论和思辨性的回应,才是观点发挥影响力的表现。在对两位混迹著名 BBS的发帖人进行访谈中了解到,他们希望有人对他们的帖子做出回应,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只要不是人身攻击就好。两位发帖人都表示他们喜欢来去数个回合的观点交锋,尤其喜欢有针对性地和别人互动。
鉴于严密的网络监控,网民采取了更有创意的方式,一些恶搞央视大火的图片于是相继出世,这些图片取材于报道大火的新闻照片,网友使用 photoshop绘图工具对其进行恶搞式创作,将奥特曼、外星人、变形金刚等图像与着火的大楼相结合,建构出科幻世界中异族入侵的灾难景象。虽然在文本发言中幸灾乐祸的人被抨击批判,这些带有幸灾乐祸色彩的恶搞图片却得到网民的普遍认可,大家不仅没有指责作者,反而为其创意和灵感叫好。大火的相关讨论虽被陆续封禁,恶搞图片反而越传越广,图片的表达方式更为形象,多日之后网友可能记不清讨论中的论证观点,但对生动的图片却会是过目难忘。恶搞式表达在网络讨论中的表现力,于此可见一斑。
通过以上简短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的网络讨论中理性的成分的确存在,但非理性却似乎显得更为突出,何况网民理性表达的方式也较为简单。网友使用的论证材料多来自网络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且获取事实和证明的过程并不费劲。他们视媒体报道为证明事实的充分证据,在网络讨论中情感依旧是阻碍理性思考的最大障碍,网民很容易被观点相反的言论激怒,在二元对立的抗辩式讨论中,事实与论证常常让位给粗口和谩骂,讨论中各方解恨和发泄的目的大于以理服人。网络讨论非理性的另一突出表现,是将原有的情感憎恶带到讨论中去,有关民族主义、媒体监管等敏感或有争议的话题,很容易激起非理性的网络讨论。网民泛政治化的倾向也较明显,任何话题都有可能上升到政治层面讨论。当今网友对这些特定的话题有着浓厚兴趣,一旦触及,就可能形成持久的互动式论辩。
网络非理性讨论的成因很多,从表达传统来看,中国文化传统以重感性、轻理性为主,古代文人多注重于情感表达,即使论述说理也夹杂着浓厚的情感劝服色彩。即便在近现代引进西方研究方法后,感性的文化传统依旧根深蒂固。感性表达方式解读灵活,不同人可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其表达的含义不亚于理性论证,而且感性和情感向来联系紧密,以感性方式表达情感效果胜于理性表达。
除了缺乏理性思维的传统,网民在讨论中所持心态也是非理性思维的动力。在当今的网络讨论中,一些人并不关心讨论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实质效果,而是将气势上的胜利当作参与讨论的主要目的,他们不在乎观点的正确与否,不在乎自己对讨论的实质贡献,只寻求让持异见者敛气收声,为此不惜放弃理性争论,甚至诉求于低俗的谩骂。
网络讨论的表现力大小视具体表现方式而定,但恶搞是目前很有效的表现方式,网友对恶搞表达的接受度大于文字。从技术上看,监管部门对其束缚也有限,这使得恶搞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网络监管,而且较之文字表达更深入人心。情绪化表达和理性同样可以产生良好的表现力,但情绪化却是为理性所不容,如何在理性与表现力之间寻求平衡点,是网络讨论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探寻网络讨论的理性和表现力,不仅仅是停留在反低俗、净化网络空间的层面,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为公共领域的形成及运作提供理论支持。哈贝马斯认为理性的公共空间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其中理性讨论可以形成舆论。而且告知和逻辑化的讨论,能使公众决策最好地代表民主传统。[7]中国的公共领域还尚未形成,但网络讨论的发展必定会推进这一社会进程,高质量的网络讨论是催生公共领域的催化剂,是维持公共领域的重要条件。研究网络讨论的信度与效度,也是获知公众意见准确度和代表性的手段。如果网络讨论无法代表公共舆论,无论它有何种影响力,在采纳其意见时都必须重新核查,慎重衡量。
[1]Flyvbjerg,B.What is Rationality?What is Power?2009年 4月 9日取自 http://flyvbjerg.plan.aau.dk/whatispower.php.
[2]李兴亮 .网络讨论中的非理性现象探析——对甘德怀北大考博时间网络讨论的个案分析 [J].新闻界,2004,(5).
[3]赵雅文 .网络媒体不是哈哈镜——从近期网络媒体两则 “妖魔化”报道谈起 [J].新闻记者,2006,(4).
[4]刘正荣 .从非理性网络舆论看网民群体心理 [J].现代传播,2007,(3).
[5]胡泳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和公共讨论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腾讯校园:恶搞可以避免社会悲剧?看中国校园恶搞文化。取自腾讯教育,上网日期 2009年 3月 29日,http://edu.qq.com/a/20051026/000160_1.htm.
[7]Habermas,J.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Reason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Society.1975,Vol.1.
[8]网易论坛:特快:央视新楼配楼大火事件最全信息 (滚动更新),上网日期2009年 4月 15日,取自 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118534364.html.
The rationality and expressive power of online discussions——Taking the Online Discussions about the CCTV Fire Incident as a Case Study
ZHANG Yue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22,China)
This paper takes the online discussions about the CCTV fire incident as a case study to explore rationality and expressive power of online discussion in China.It can be identified that rationality exists while more irrational expressions can be found.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rrational online discussions ascribe to emotional expression as well as stubborn affection.And Kuso,which i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online discussions,positively contributes to discussion validity.
online discussion;rationality;expressive power;CCTV fire incident
G2
A
1671-7406(2010)05-0103-06
2010-03-05
张 悦 (1984—),女,四川成都人,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刘祖鑫)